矿区美人养娃日常[八零] 第204节
至此,卫孟喜可以肯定,张兆明的文具就是东阳文具厂的货,就是不知道他是直接从厂里拿货,还是通过中间商。
不过,有这个消息就足够了,卫孟喜手里转着一支圆珠笔,眯着眼睛思索片刻,下楼找前台给胡美兰打了个电话,让她今晚找张兆明再要一批货,金额在一万块左右。
胡美兰略奇怪,上次拿的货不是还有吗?但她依然照做。
“明天咱们继续去东阳文具厂。”
“好嘞!咱们天天去都行!”
彩霞很喜欢这种东奔西走的“工作”方式,以前在书城就经常跟着黎安华跑,每当办成一件老板交代的事,俩人都超有成就感,总要悄悄去卫家宴里吃一顿。
可惜啊,得挑侯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去,因为她老是说他们,让他们别身上有两个钱就乱花就抖起来,要省着花,以后自己买房买车攒嫁妆。
他们只要不嫁人不娶老婆不就行了吗?挣了钱还得到老板的夸赞,下顿馆子又有啥嘛?
不过,他们也只敢腹诽,不敢真跟侯奶奶顶嘴,侯奶奶可是整个金水煤矿都害怕的大黑熊呢!
接下来三天,果然,她们就身上灌两壶开水,蹲守在东阳文具厂门口,转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厂子的后门,卫孟喜在前面,彩霞去后门,一连守了三天。
可终于让她们守到张兆明去拿货了,他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去后门打个招呼,一会儿就有个瘦条条的中年女人出来。
女人实在是太瘦了,瘦得皮包骨,比去年的彩霞还瘦,面色黧黑,双眼浮肿,但据彩霞所说,跟张兆明长得有点像,还听他叫她“家姐”。
那应该就是张兆明的姐姐,卫孟喜心里有数,幸好她没去后门,要是她去,绝对会被张兆明认出来,到时候她就有嘴说不清了。
接下来几天,卫孟喜又让彩霞去守了几天,她跟着黎安华干惯了这种蹲点的事儿,倒是得心应手,几乎每一天都能有新的不一样的收获。
譬如,在发现张兆明是从他姐姐手里拿货以后,还知道那个女人叫张春明,在厂里当车间主任,甚至还大着胆子跟踪过张春明,大致知道她家住哪里,家里有个生病的孩子。
“你连这也知道?”卫孟喜大惊,这丫头平时看着木讷,做起这种事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我看见了呀,张春明带着她儿子去家属区门口的卫生所打针,那孩子脸白得纸一样,还是个小光头,说话有气无力,比她还瘦。”
“还有呢老板,我观察了好几天,那小弟弟每天都要去打针,手上脑门上全是针眼,可却一直没看见他爸爸,你说他爸爸是像开泰叔一样离婚了,还是跟安华哥他爸一样去世了呀?”
卫孟喜摇头,她哪里能知道呢,但以她上辈子在医院见过的人情冷暖来说,大概率是因为久病床前无慈父,受不了永无止境的治疗和绝望,离开他们母子了吧。
当然,无论哪种情况,对这母子俩都挺残忍的。
“还有老板,今天中午我听见那个阿姨跟小弟弟说,明天晚上带他去舅舅家玩,好像是给小表妹过生日……有些字眼我不是很懂,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意思。”
她有点愧疚,用安华哥哥的话说,帮老板办事,她让听到什么说什么,就一定要多听多记,可她这次明显表现不好。
“没事儿,你进步已经很大了。”卫孟喜揉了揉她脑门,表现不错。
这些零碎的消息拼凑在一起,卫孟喜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早上,她告诉彩霞不用出去蹲点了,在软软的大床上睡个懒觉,中午俩人下楼去招待所的餐厅用餐。
话说这招待所是卫孟喜自己找的,她的第一要求是干净安全,所以挑的是招商局内部招待所,要不是拿着韦向东的工作证明还住不进来呢。里头的住客都要么是系统内工作人员,要么是招商引资的对象,可谓商贾云集,在卫孟喜心里比什么饭店都要更上档次一些。
不说房间和服务有多舒心,就连餐厅的伙食也很棒,二楼一整层楼都是大大的落地窗,餐厅分自助和点餐,刚来这几天彩霞稀罕自助餐,恨不得没吃过的都夹满满一盘过来,最后吃不完也舍不得浪费,硬着头皮吃。
今天卫孟喜有预感自己在羊城应该待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吃点餐,要了一份白灼虾、盐焗鸡和冬瓜盅,都是粤东省的特色菜。
大虾特别鲜,又甜又嫩,彩霞是第一次吃,卫孟喜见她喜欢,反正自己也没吃够,于是又叫了一份。
冬瓜盅清香甜美,也十分美味,俩人吃得都打饱嗝了。回到楼上先洗个澡美美的睡一觉,睡到五点半,给彩霞二十块饭钱,让她自己去解决,卫孟喜提上东西就出门。
羊城比书城市先进的地方不止一星半点,但对于同样没车的卫孟喜来说,这里的公共交通发达得多,出门随便招手都能叫到一辆大黄发出租车,十分方便。可在书城就只能叫到三轮车,还不是经常有,偏僻的胡同和路口你就是招半小时的手也不一定能叫到一辆。
这不,走了五六百米的距离,卫孟喜伸手很快叫到一辆大黄发出租车,报上张兆明家的地址,半小时就到了。
这一片是以前老棉纺厂的宿舍,卫孟喜来过几次印象深刻,自然也记得他们家住哪一栋,自打进了家属区,一路上遇到好几个妇女,大家都满眼好奇的打量她,猜测她是谁家亲戚。
不过,当看到她手里的生日蛋糕,就明白了,是老张家亲戚,老张他闺女今天过生日呢,这不连他姐姐都带着孩子来了。
卫孟喜其实不大听得懂她们的方言,粤东话不像北方方言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方言是真正“加密”过的,只听见叽里咕噜几句,妇女们就冲她善意的点点头,下楼了。
张兆明家却不在家属楼里,而是家属楼背后的一排铁皮房子,当年他家两口子都不是棉纺厂职工,靠着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棉纺厂盖宿舍楼的时候占用到他们生产队的菜地,所以后来没房子住的村民们,就三五成群吆喝着来厂里讨说法,强行在家属楼背后盖了一片铁皮房子。
当时说的是过渡房,但过渡了这么多年也没过渡到正经房子,大家也就更不愿意搬走了,现在跟棉纺厂的职工们同进同出,厂里也拿他们没办法。
张兆明按理来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倒爷,不可能还买不起房子啊,就是这四年卫孟喜从他手里拿的货,也有十几二十万了,哪怕是20%的利润,也有两三万块钱了,想买一套正常房子轻而易举。
卫孟喜好几年没来过了,以为他们早换了房子,今天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
以前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不搬家,现在看来似乎是能猜到了。
“张大哥嫂子在家吗?”
很快,铁皮门开了,出来的是张嫂子,“哎哟,小卫?”
很快,听见声音的张兆明也出来,意外极了,再看见她手里提着的生日蛋糕,立马笑起来,“小卫也是,有心了。”
他以为是自己跟她聊天时不小心说过自家女儿的生日。
“大哥嫂子客气啥,咱们多少年的老交情了,我也是昨天刚从港城过来,想着萍萍生日就在今天,就不请自来,叨扰你们了。”
“哪里哪里,赶紧进屋坐。”哪家父母,会不喜欢自家孩子被人关心呢?尤其是这个小卫,以前每次来进货都要拿不少特产来,这几年不用她亲自来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会给他们寄东西,很用心。
卫孟喜悄悄笑了笑,心说这都是投桃报李,张兆明做在前面,她礼尚往来而已。
小小的铁皮房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但耐不住空间太小,东西太多,还是显得有点杂乱,一大俩小坐在一排皮子碎成渣的沙发上,看见她进去,都忙起身。
“萍萍还记得卫阿姨吗?你看你卫阿姨还记着你呢,专程买了大蛋糕来给你过生日。”
两个小孩一听“生日蛋糕”立马眼睛发亮,蹦跶过去,歪着脑袋看那塑料盒子。
现在的生日蛋糕很简单,上层红红绿绿的奶油,下层是鸡蛋糕,外面套一个非常劣质的薄薄的塑料壳子,但好在羊城市还能临时买到,书城可是很难买到的,都得提前交钱预定才行。
“谢谢阿姨。”萍萍说完,就扶着身后的男孩坐下,用普通话说了一串大概是好好休息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卫孟喜耳朵听着,眼睛却看向那个瘦削单薄的颧骨高突的女人,张春明。
“你好,我就叫您张姐吧?”
张春明淡淡的笑笑,似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
卫孟喜坐下,跟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也在看那个叫安安的小男孩,虽然比萍萍还大一岁,但看着却像弟弟,脸色寡白毫无血色,手脚纤细得不像话,手背上的青筋有一团一团的乌青,脑门上也一样。
安安似乎是没见过这么高档的蛋糕,一直问“妈妈我可以吃吗”,张春明摇头,又点点头,似乎是不忍他失望。
卫孟喜看着心里也不好受,忙出去外面的公用走廊帮张嫂子做饭,一面打听情况。
原来,她大姑姐早跟姐夫离婚了,就在安安查出白血病的半个月后,姐夫觉着大夫都说了除非找到匹配的骨髓移植,不然回天乏术,可张春明坚持要治疗,还把家里房子给卖了换成医药费,丈夫无法理解她的执拗,最终离婚远走他乡。
“只是可怜了安安,这几年不知受了多少罪,好好个孩子折磨成这样……”张嫂子抹了把眼泪。
“那现在找到合适的骨髓了吗?”
“还没呢,就是找到了,咱们这边技术也不成熟,医生建议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去港城做,可手术费就要两三万,咱们去哪儿抓啊?平时孩子就一直吃药打针化疗的,压根存不下一分钱,工资还不够花呢,我家老张这几年一边挣一边接济……”
话未说完,张兆明在屋里重重的咳了几声,张嫂子忙收住话头,“瞧我,你快进屋坐去,饭马上就好,啊。”
跟自己猜测的一样,张兆明为啥越挣越穷,为啥这么宝贵他的货源——因为,这不仅关系他自己一家,还关系着姐姐和外甥。
第108章
因为是闺女生日, 姐姐和外甥都回来了,又有小卫这个客人在,今晚的晚餐十分丰盛, 从萍萍的开心程度可以看出来, 平时应该是舍不得这么大吃大造的。
张春明全程都在照顾儿子,安安想吃鱼, 眼巴巴的看着,她就挑干净刺,给他小小一块,尝个味道。
安安想吃烧鹅, 张兆明不让她再管着孩子, 大手一挥撕下两个腿,“萍萍安安一人一个。”
安安看看妈妈,见妈妈无奈点头, 于是也哼哧哼哧抱着啃起来,还要学着萍萍表妹, 越大口越开心。
他跟自家那四个同岁, 但乖巧程度却远超自家那几只猴子, 卫孟喜是又喜欢又心疼, 这要是没生病, 不正是调皮捣蛋活蹦乱跳的年纪吗?
十一二岁, 半懂事半不懂事的, 自己在家每天都要被他们气得脑仁疼, 可在这同一片天空下,她避之不及的调皮捣蛋却是另一位母亲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吃完饭, 看了会儿生日蛋糕, 听说还不到吃的时候, 萍萍带着安安出去玩儿,卫孟喜就抽空跟张春明聊了几句。
不用时时刻刻看着孩子,她整个人就换了另外一种状态,干练,理智,且机敏。
其实刚才卫孟喜出去帮忙的时候,张兆明已经跟家姐说过,这就是一直从他这儿拿货,“维持”安安高昂医疗费的小卫老板,所以当卫老板问起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也不再藏着掖着。
“谢谢卫老板这几年对我和兆明的支持,要不是有你这边的拿货量撑着……你也看到了,安安身体不好,每个月的医疗费不低,我那点工资是撑不住的。”
说到这儿,张春明握住嫂子的手,“嫂子,这么多年辛苦你和孩子了。”
这话一出,别说两个女人,就是张兆明一大男人,也狠狠地擤了两把鼻涕。
卫孟喜上辈子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家庭,因为一个生病的孩子,拖累了整个家庭,中途也有放弃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母亲一个人撑下来,直到最后,哪怕连娘家人,也没几个能跟着熬下去的。
都说粤东有些地方重男轻女,张家祖籍就是那个地方的,姐弟俩从小长大得到的资源或许是不一样的,可真遇到事儿了,弟弟还是能义无反顾的照顾姐姐和外甥,这么多年的辛苦奔波,其实就是在给姐姐“输血”,而他的妻子,也能毫无怨言的帮着他,跟着他,卫孟喜实在是佩服。
换了她,如果陆广全有个这样的姐姐和外甥,自己能愿意支持他一条道走到黑不断给对方输血吗?
她还真不知道,有些事,别人做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理所应当,可换自己身上,却是难于上青天。
看来,张兆明一直对她这大客户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礼物不断,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这世界上有谁会是发自内心的天生就喜欢讨好别人呢?还不是逼不得已。
知道他的动机,事情就好办多了,卫孟喜起身,忽然来了句:“张大哥的文具就是从您的东阳文具厂拿的货吧?”
瞬时间,室内安静极了。
张家姐弟俩又是震惊又是害怕,心道她都知道从哪儿拿货了?他们没露出口风啊?莫非是孩子不小心说出去的?这要是都知道厂家了,那以后她就不会从他们这里拿了,毕竟,他们还赚着她四分之一的钱呢,一旦找到别的门路,至少能省下五个百分点,傻子才会继续当冤大头呢!
张嫂子没他们沉得住气,立马就“哎哟”一声,“卫老板,你先听我解释,其实……其实……”
她本就是一家庭妇女,也没接触过什么人,一紧张就说不出话,“其实”个半天,啥也说不出来。
张兆明牙一咬,心一横,“小卫,其实这个事,有点复杂,我们……”
卫孟喜抬手,直截了当问:“大哥春明姐,你们从厂里拿出来再卖给我能有25%的利润吗?”
兄妹俩齐齐屏住呼吸,心说这小卫知道的也太清楚了吧?确实是有四分之一的利润,刚开始没这么高,是后来安安病情加重,医药费负担越来越大,他们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昧着良心加价。
卫孟喜却仿佛没看见他们的紧张,继续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咱们各人门路不同,张大哥也没过问过我在石兰的售价,我自然也不会管你们出厂价多少。”
就在张家人松口气的同时,卫孟喜又继续道:“我只是在算一笔账,照我销货的速度,大哥和春明姐的总利润每个月也就一千块左右吧?”
张兆明轻咳一声,“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
这样的收入,要是放在其他家庭,那就是妥妥的发财了,妥妥的衣食无忧,可他们却维持这个收入四五年了,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买不起。
张春明心头实在是郁闷,最近本来听医院说快排到有人愿意捐献骨髓了,前面只有三个人了,可等啊等,都两个多月了还是没动静,她是既愁钱又愁骨髓的事,年纪轻轻,鬓角头发已经变得雪白,走出去说是安安的奶奶都有人信。
她叹口气,“账是这样算的,但安安现在化疗很频繁,年纪小,想尽量降低对全身器官的影响,用的也是进口药,一千块也只能勉强维持……”
卫孟喜理解的点点头,“春明姐,我知道你急等用钱,我现在有个想法,说出来大家都听听,看看是否可行。”
不过,有这个消息就足够了,卫孟喜手里转着一支圆珠笔,眯着眼睛思索片刻,下楼找前台给胡美兰打了个电话,让她今晚找张兆明再要一批货,金额在一万块左右。
胡美兰略奇怪,上次拿的货不是还有吗?但她依然照做。
“明天咱们继续去东阳文具厂。”
“好嘞!咱们天天去都行!”
彩霞很喜欢这种东奔西走的“工作”方式,以前在书城就经常跟着黎安华跑,每当办成一件老板交代的事,俩人都超有成就感,总要悄悄去卫家宴里吃一顿。
可惜啊,得挑侯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去,因为她老是说他们,让他们别身上有两个钱就乱花就抖起来,要省着花,以后自己买房买车攒嫁妆。
他们只要不嫁人不娶老婆不就行了吗?挣了钱还得到老板的夸赞,下顿馆子又有啥嘛?
不过,他们也只敢腹诽,不敢真跟侯奶奶顶嘴,侯奶奶可是整个金水煤矿都害怕的大黑熊呢!
接下来三天,果然,她们就身上灌两壶开水,蹲守在东阳文具厂门口,转了一圈很容易就找到厂子的后门,卫孟喜在前面,彩霞去后门,一连守了三天。
可终于让她们守到张兆明去拿货了,他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去后门打个招呼,一会儿就有个瘦条条的中年女人出来。
女人实在是太瘦了,瘦得皮包骨,比去年的彩霞还瘦,面色黧黑,双眼浮肿,但据彩霞所说,跟张兆明长得有点像,还听他叫她“家姐”。
那应该就是张兆明的姐姐,卫孟喜心里有数,幸好她没去后门,要是她去,绝对会被张兆明认出来,到时候她就有嘴说不清了。
接下来几天,卫孟喜又让彩霞去守了几天,她跟着黎安华干惯了这种蹲点的事儿,倒是得心应手,几乎每一天都能有新的不一样的收获。
譬如,在发现张兆明是从他姐姐手里拿货以后,还知道那个女人叫张春明,在厂里当车间主任,甚至还大着胆子跟踪过张春明,大致知道她家住哪里,家里有个生病的孩子。
“你连这也知道?”卫孟喜大惊,这丫头平时看着木讷,做起这种事倒是令人刮目相看。
“我看见了呀,张春明带着她儿子去家属区门口的卫生所打针,那孩子脸白得纸一样,还是个小光头,说话有气无力,比她还瘦。”
“还有呢老板,我观察了好几天,那小弟弟每天都要去打针,手上脑门上全是针眼,可却一直没看见他爸爸,你说他爸爸是像开泰叔一样离婚了,还是跟安华哥他爸一样去世了呀?”
卫孟喜摇头,她哪里能知道呢,但以她上辈子在医院见过的人情冷暖来说,大概率是因为久病床前无慈父,受不了永无止境的治疗和绝望,离开他们母子了吧。
当然,无论哪种情况,对这母子俩都挺残忍的。
“还有老板,今天中午我听见那个阿姨跟小弟弟说,明天晚上带他去舅舅家玩,好像是给小表妹过生日……有些字眼我不是很懂,不确定是不是这个意思。”
她有点愧疚,用安华哥哥的话说,帮老板办事,她让听到什么说什么,就一定要多听多记,可她这次明显表现不好。
“没事儿,你进步已经很大了。”卫孟喜揉了揉她脑门,表现不错。
这些零碎的消息拼凑在一起,卫孟喜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早上,她告诉彩霞不用出去蹲点了,在软软的大床上睡个懒觉,中午俩人下楼去招待所的餐厅用餐。
话说这招待所是卫孟喜自己找的,她的第一要求是干净安全,所以挑的是招商局内部招待所,要不是拿着韦向东的工作证明还住不进来呢。里头的住客都要么是系统内工作人员,要么是招商引资的对象,可谓商贾云集,在卫孟喜心里比什么饭店都要更上档次一些。
不说房间和服务有多舒心,就连餐厅的伙食也很棒,二楼一整层楼都是大大的落地窗,餐厅分自助和点餐,刚来这几天彩霞稀罕自助餐,恨不得没吃过的都夹满满一盘过来,最后吃不完也舍不得浪费,硬着头皮吃。
今天卫孟喜有预感自己在羊城应该待不了多久了,于是就吃点餐,要了一份白灼虾、盐焗鸡和冬瓜盅,都是粤东省的特色菜。
大虾特别鲜,又甜又嫩,彩霞是第一次吃,卫孟喜见她喜欢,反正自己也没吃够,于是又叫了一份。
冬瓜盅清香甜美,也十分美味,俩人吃得都打饱嗝了。回到楼上先洗个澡美美的睡一觉,睡到五点半,给彩霞二十块饭钱,让她自己去解决,卫孟喜提上东西就出门。
羊城比书城市先进的地方不止一星半点,但对于同样没车的卫孟喜来说,这里的公共交通发达得多,出门随便招手都能叫到一辆大黄发出租车,十分方便。可在书城就只能叫到三轮车,还不是经常有,偏僻的胡同和路口你就是招半小时的手也不一定能叫到一辆。
这不,走了五六百米的距离,卫孟喜伸手很快叫到一辆大黄发出租车,报上张兆明家的地址,半小时就到了。
这一片是以前老棉纺厂的宿舍,卫孟喜来过几次印象深刻,自然也记得他们家住哪一栋,自打进了家属区,一路上遇到好几个妇女,大家都满眼好奇的打量她,猜测她是谁家亲戚。
不过,当看到她手里的生日蛋糕,就明白了,是老张家亲戚,老张他闺女今天过生日呢,这不连他姐姐都带着孩子来了。
卫孟喜其实不大听得懂她们的方言,粤东话不像北方方言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方言是真正“加密”过的,只听见叽里咕噜几句,妇女们就冲她善意的点点头,下楼了。
张兆明家却不在家属楼里,而是家属楼背后的一排铁皮房子,当年他家两口子都不是棉纺厂职工,靠着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棉纺厂盖宿舍楼的时候占用到他们生产队的菜地,所以后来没房子住的村民们,就三五成群吆喝着来厂里讨说法,强行在家属楼背后盖了一片铁皮房子。
当时说的是过渡房,但过渡了这么多年也没过渡到正经房子,大家也就更不愿意搬走了,现在跟棉纺厂的职工们同进同出,厂里也拿他们没办法。
张兆明按理来说干了这么多年的倒爷,不可能还买不起房子啊,就是这四年卫孟喜从他手里拿的货,也有十几二十万了,哪怕是20%的利润,也有两三万块钱了,想买一套正常房子轻而易举。
卫孟喜好几年没来过了,以为他们早换了房子,今天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的。
以前想不通他们为什么不搬家,现在看来似乎是能猜到了。
“张大哥嫂子在家吗?”
很快,铁皮门开了,出来的是张嫂子,“哎哟,小卫?”
很快,听见声音的张兆明也出来,意外极了,再看见她手里提着的生日蛋糕,立马笑起来,“小卫也是,有心了。”
他以为是自己跟她聊天时不小心说过自家女儿的生日。
“大哥嫂子客气啥,咱们多少年的老交情了,我也是昨天刚从港城过来,想着萍萍生日就在今天,就不请自来,叨扰你们了。”
“哪里哪里,赶紧进屋坐。”哪家父母,会不喜欢自家孩子被人关心呢?尤其是这个小卫,以前每次来进货都要拿不少特产来,这几年不用她亲自来了,但逢年过节还是会给他们寄东西,很用心。
卫孟喜悄悄笑了笑,心说这都是投桃报李,张兆明做在前面,她礼尚往来而已。
小小的铁皮房子里,收拾得很干净,但耐不住空间太小,东西太多,还是显得有点杂乱,一大俩小坐在一排皮子碎成渣的沙发上,看见她进去,都忙起身。
“萍萍还记得卫阿姨吗?你看你卫阿姨还记着你呢,专程买了大蛋糕来给你过生日。”
两个小孩一听“生日蛋糕”立马眼睛发亮,蹦跶过去,歪着脑袋看那塑料盒子。
现在的生日蛋糕很简单,上层红红绿绿的奶油,下层是鸡蛋糕,外面套一个非常劣质的薄薄的塑料壳子,但好在羊城市还能临时买到,书城可是很难买到的,都得提前交钱预定才行。
“谢谢阿姨。”萍萍说完,就扶着身后的男孩坐下,用普通话说了一串大概是好好休息保重身体之类的话。
卫孟喜耳朵听着,眼睛却看向那个瘦削单薄的颧骨高突的女人,张春明。
“你好,我就叫您张姐吧?”
张春明淡淡的笑笑,似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
卫孟喜坐下,跟她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也在看那个叫安安的小男孩,虽然比萍萍还大一岁,但看着却像弟弟,脸色寡白毫无血色,手脚纤细得不像话,手背上的青筋有一团一团的乌青,脑门上也一样。
安安似乎是没见过这么高档的蛋糕,一直问“妈妈我可以吃吗”,张春明摇头,又点点头,似乎是不忍他失望。
卫孟喜看着心里也不好受,忙出去外面的公用走廊帮张嫂子做饭,一面打听情况。
原来,她大姑姐早跟姐夫离婚了,就在安安查出白血病的半个月后,姐夫觉着大夫都说了除非找到匹配的骨髓移植,不然回天乏术,可张春明坚持要治疗,还把家里房子给卖了换成医药费,丈夫无法理解她的执拗,最终离婚远走他乡。
“只是可怜了安安,这几年不知受了多少罪,好好个孩子折磨成这样……”张嫂子抹了把眼泪。
“那现在找到合适的骨髓了吗?”
“还没呢,就是找到了,咱们这边技术也不成熟,医生建议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去港城做,可手术费就要两三万,咱们去哪儿抓啊?平时孩子就一直吃药打针化疗的,压根存不下一分钱,工资还不够花呢,我家老张这几年一边挣一边接济……”
话未说完,张兆明在屋里重重的咳了几声,张嫂子忙收住话头,“瞧我,你快进屋坐去,饭马上就好,啊。”
跟自己猜测的一样,张兆明为啥越挣越穷,为啥这么宝贵他的货源——因为,这不仅关系他自己一家,还关系着姐姐和外甥。
第108章
因为是闺女生日, 姐姐和外甥都回来了,又有小卫这个客人在,今晚的晚餐十分丰盛, 从萍萍的开心程度可以看出来, 平时应该是舍不得这么大吃大造的。
张春明全程都在照顾儿子,安安想吃鱼, 眼巴巴的看着,她就挑干净刺,给他小小一块,尝个味道。
安安想吃烧鹅, 张兆明不让她再管着孩子, 大手一挥撕下两个腿,“萍萍安安一人一个。”
安安看看妈妈,见妈妈无奈点头, 于是也哼哧哼哧抱着啃起来,还要学着萍萍表妹, 越大口越开心。
他跟自家那四个同岁, 但乖巧程度却远超自家那几只猴子, 卫孟喜是又喜欢又心疼, 这要是没生病, 不正是调皮捣蛋活蹦乱跳的年纪吗?
十一二岁, 半懂事半不懂事的, 自己在家每天都要被他们气得脑仁疼, 可在这同一片天空下,她避之不及的调皮捣蛋却是另一位母亲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吃完饭, 看了会儿生日蛋糕, 听说还不到吃的时候, 萍萍带着安安出去玩儿,卫孟喜就抽空跟张春明聊了几句。
不用时时刻刻看着孩子,她整个人就换了另外一种状态,干练,理智,且机敏。
其实刚才卫孟喜出去帮忙的时候,张兆明已经跟家姐说过,这就是一直从他这儿拿货,“维持”安安高昂医疗费的小卫老板,所以当卫老板问起她是做什么工作的,她也不再藏着掖着。
“谢谢卫老板这几年对我和兆明的支持,要不是有你这边的拿货量撑着……你也看到了,安安身体不好,每个月的医疗费不低,我那点工资是撑不住的。”
说到这儿,张春明握住嫂子的手,“嫂子,这么多年辛苦你和孩子了。”
这话一出,别说两个女人,就是张兆明一大男人,也狠狠地擤了两把鼻涕。
卫孟喜上辈子见过太多太多这样的家庭,因为一个生病的孩子,拖累了整个家庭,中途也有放弃的,但绝大多数,都是母亲一个人撑下来,直到最后,哪怕连娘家人,也没几个能跟着熬下去的。
都说粤东有些地方重男轻女,张家祖籍就是那个地方的,姐弟俩从小长大得到的资源或许是不一样的,可真遇到事儿了,弟弟还是能义无反顾的照顾姐姐和外甥,这么多年的辛苦奔波,其实就是在给姐姐“输血”,而他的妻子,也能毫无怨言的帮着他,跟着他,卫孟喜实在是佩服。
换了她,如果陆广全有个这样的姐姐和外甥,自己能愿意支持他一条道走到黑不断给对方输血吗?
她还真不知道,有些事,别人做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理所应当,可换自己身上,却是难于上青天。
看来,张兆明一直对她这大客户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礼物不断,其实也是迫不得已,这世界上有谁会是发自内心的天生就喜欢讨好别人呢?还不是逼不得已。
知道他的动机,事情就好办多了,卫孟喜起身,忽然来了句:“张大哥的文具就是从您的东阳文具厂拿的货吧?”
瞬时间,室内安静极了。
张家姐弟俩又是震惊又是害怕,心道她都知道从哪儿拿货了?他们没露出口风啊?莫非是孩子不小心说出去的?这要是都知道厂家了,那以后她就不会从他们这里拿了,毕竟,他们还赚着她四分之一的钱呢,一旦找到别的门路,至少能省下五个百分点,傻子才会继续当冤大头呢!
张嫂子没他们沉得住气,立马就“哎哟”一声,“卫老板,你先听我解释,其实……其实……”
她本就是一家庭妇女,也没接触过什么人,一紧张就说不出话,“其实”个半天,啥也说不出来。
张兆明牙一咬,心一横,“小卫,其实这个事,有点复杂,我们……”
卫孟喜抬手,直截了当问:“大哥春明姐,你们从厂里拿出来再卖给我能有25%的利润吗?”
兄妹俩齐齐屏住呼吸,心说这小卫知道的也太清楚了吧?确实是有四分之一的利润,刚开始没这么高,是后来安安病情加重,医药费负担越来越大,他们实在是扛不住了,只能昧着良心加价。
卫孟喜却仿佛没看见他们的紧张,继续道:“鱼有鱼路,虾有虾道,咱们各人门路不同,张大哥也没过问过我在石兰的售价,我自然也不会管你们出厂价多少。”
就在张家人松口气的同时,卫孟喜又继续道:“我只是在算一笔账,照我销货的速度,大哥和春明姐的总利润每个月也就一千块左右吧?”
张兆明轻咳一声,“大多数时候是没有的。”
这样的收入,要是放在其他家庭,那就是妥妥的发财了,妥妥的衣食无忧,可他们却维持这个收入四五年了,连一套像样的房子都买不起。
张春明心头实在是郁闷,最近本来听医院说快排到有人愿意捐献骨髓了,前面只有三个人了,可等啊等,都两个多月了还是没动静,她是既愁钱又愁骨髓的事,年纪轻轻,鬓角头发已经变得雪白,走出去说是安安的奶奶都有人信。
她叹口气,“账是这样算的,但安安现在化疗很频繁,年纪小,想尽量降低对全身器官的影响,用的也是进口药,一千块也只能勉强维持……”
卫孟喜理解的点点头,“春明姐,我知道你急等用钱,我现在有个想法,说出来大家都听听,看看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