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五五章 走狗屎运的朱可夫
「纳尼?五亿两银子?」日本正副使都还没出发,就在南京大使馆收到台北先决条件的电报,副使佐佐木到一看完电报就跳起来大吼的质疑道:「把全日本人都剥乾净,也凑不出来啊!而且这个时代,谁还用银子?」
币原喜重郎毕竟是老臣,比佐佐木到一稳重许多,他只是做在哪唉声叹气的说:「人家电报里给你算的很清楚了,这就是从甲午战争赔款开始算,光是我们日本帝国从清支手上就拿走了三亿多两,他们只是把利息和银价贬值(即通货膨胀)算进去而已。这次的支日衝突,他们就不打算要了,以歷次帝国贷款给支那的未还完款,还有日侨在支那各地的财產来冲抵。而且,佐佐木,你没注意到吗?这封电报叫先决条件,也就说,我们不同意的话,根本连台北都去不了。」币原喜重郎分析的很对,原本曹錕算的三亿七千万两,并没把通货膨胀算进去。也是因为这个时代这样的经济观念还不普及的缘故,所以王绍屏才用一个银价贬值的说法。而金额是超级电脑大致计算的结果,王绍屏只是取一个整数,大体上还是按着曹錕的想法来办,这让曹大总统乐不可支。
「可是五亿两也太多了,怎么答应?王家怎么可以连谈都不谈,就设这样的先决条件?当年我们和袁世凯的廿一条,日置益可是谈了四个多月…。」佐佐木仍不断的抱怨道。
「但结果呢?」佐佐木到一没有想到币原喜重郎这位歷任五位首相的重臣会这样问他,他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币原喜重郎要什么答案,于是一时答不上来的说:「先辈,我…我不知道。」
只听币原喜重郎冷哼一声地说:「我们从1871年9月13日,强迫清支签订《支日修好条规》,让日支处在平等的国际地位开始,我们就不再对这个古老的上国怀有崇敬之心…。」这时自认对中国十分了解的佐佐木到一,强辩地讽刺说道:「先辈还不是称呼它为支那,我看你也没多尊敬它的古老!」
币原喜重郎狠狠地瞪了佐佐木一眼,这是两人合作以来,币原喜重郎态度最严厉的一次。久居上位的币原喜重郎就那么狠狠地瞪了一眼,散发出来的官威,仍让心中不服气的佐佐木感到了一丝恐惧,连忙移开原本回瞪到这名老人的视线。之后,只听得这名老臣悠悠地说:「我口中的支那,和你们的支那是不一样的。」佐佐木还来不及反唇相讥,币原喜重郎已经继续自顾自地说道:「你知道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他并没有期望眼前的中年人有什么惊艷地答案,继续自顾自地自问自答的说:「支那不是瓷器,那是误传。如果你读的古籍够多,对这件事情有研究,你就会发现在古代的印度对这个东方巨人名称的记载是cina,如果你懂古汉语,他的发音『今郎』正是古汉语文雅读音的『秦人』的意思。而更远的波斯,则记载着cini,古汉语读音则是通俗读音的『今林』,仍是秦人的意思。所以支那一词不是代表瓷器,而是指中国第一个强大的朝代:秦朝。中国的史记曾纪载,当匈奴遭到汉武帝报復的攻击时,他们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已经改朝换代,于是惊呼的是『秦人来袭』。秦人,也就是今天西方人称的支那,不是贬抑称法,而是上古民族,包括匈奴、印度、波斯对这个古老国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恐惧和尊敬!」如果让币原喜重郎知道他的研究和台湾后世一名研究古汉语的陈世民先生见解相同,他一定会高呼「知音」!
但币原喜重郎眼前只有一个目瞪口呆的佐佐木到一!于是他根本没有想理会他的继续说:「当我们趁着这个有着数千年歷史的上古大国落难之际,不断占它便宜,威逼它接受我们无理的要求。对这个我们从唐朝开始就仰慕、学习地上国,失去了崇敬之心。全然忘了这个庞然大物的国家,有着各种能人志士,隐居在某处,随时可以对我们展开雷霆一击地报復。就像中国经典里面所说的,它已经在过去对我们这个小国过于容忍仁慈了,而我们身为小国,却一直缺乏智慧来对待它。我口中称呼它为『支那』,不是像你们一样是一种鄙视,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崇敬。我知道那个『虽远必诛』的『秦人』总有一天会回到现实世界来,这并不难,导致这个大国走歪路的满州人已经倒下,这个国家多的是充满智慧的人物。而我更知道,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无反抗之力。很不幸地,现在,报復已经开始了!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只能服从它的要求。相信我,即便你发电到东京,答案还是一样的。」
佐佐木到一还是试图在嘴上反抗着说:「先辈,可是我们真的付不出这么一大笔钱啊!」币原喜重郎仍然是冷冷地回答:「王桑既然提出来了,我相信他已经精密计算过我们还得出来。而且我还有预感,如果我们乾脆一点答应他的要求,他甚至会还我们一个大礼。」
「怎么可能?杰克王恨不得置我们大日本帝国于死地!」佐佐木一脸不可思议地反驳道。
「如果王桑真想置我们于死地,那么日本四岛早就飘扬着蓝底白十字星旗。我俩现在也不会为了如何和王桑交流而苦恼了!所以,收起你的抱怨。如果你还有疑惑,立刻去发电东京,不要有任何耽搁,不要让王桑对我们求和的态度有任何质疑,不要让最后和平的一扇窗,因为你个人的情绪,而被无情的关上!」币原喜重郎鄙视地讽刺佐佐木说道。当佐佐木还没反应过来,仍为了眼前老人一番话感到震惊不已的时候,老人已经破口大骂的叫着:「八嘎,你还在发什么呆!去发电报,东京或台北,快!」佐佐木被骂醒之后,还是不服气的把电报发往东京,没想到,不到五分鐘,东京的回电上只有一个词:「同意!」
就在中日打算用谈判来解决最后终战的问题时,朱可夫趁着自由联盟三路大军缓缓收缩包围圈之际,正对苏军的大撤退做最后的准备。
还好因为自由联盟在等待中央军的抵达,所以让朱可夫多了两三天的时间,把计画做的更好。他的打算很简单,就是派出诱敌部队,让解放蒙古的自由联盟和国府各路联军,误以为他向北逃窜,而他则带领着所有的机动部队,包括机械化第8旅、第9旅,坦克第7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等机械化部队,昼伏夜行的向西面撤退。他不打算按照莫斯科的命令退往唐努乌梁海,因为他深信他和莫斯科的联络应该已经被联盟军窃听、破译,往北撤退,只会掉入联盟军的陷阱里。所以他的目标是向西退入新疆,经过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塔城地区,退往苏联南部的哈萨克共和国。
他让诱敌部队将部分卡车用木头、帆布喷漆,偽装成装甲车,并拖着一大堆使用同样材料,也偽装成装甲车或坦克的马车,在大白天的时候,一路向北前进。完全和后来诺曼第登陆时,盟军在英国东南部,由巴顿将军领导的「坚忍行动」一样,是一场大规模的欺敌战术。他还让大部分不知情的蒙古骑兵尾随在后,以便让联盟军俘虏时他们,能口供一致的假情报,让整个诱敌的撤退行动更加逼真。
而当天晚上,真正的机械化部队才从库伦出发,向中继站乌里雅苏台进发。这时就能看出朱可夫在此之前派出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和坦克第6旅前往蒙古西部的乌里雅苏台,以便挡住西进蒋百里部的决策有多英明。
但是计画总赶不上变化,第一是朱可夫并不知道中央军已经有三支部队,胡宗南第一军、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和周至柔的第五军已经向这里集结,打算从蒙古西部北上,接收史达林设为阻挡联盟军前进诱饵的唐努乌梁海。所以当他到达第一个补给点车车尔勒格的时候,胡宗南已经和乌里雅苏台的苏军发生激战。而张发奎早就穿过少数蒙古人民军防守的阿尔拜赫雷,并越过图音河,再穿过巴彦洪戈尔,车辆日夜不停,人员轮班休息的直扑乌里雅苏台。当张发奎距离乌里雅苏台剩下不到450公里时,朱可夫还有540公里才会抵达乌里雅苏台。而真正的中央军第五军,算是少爷兵,竟然还在阿尔拜赫雷修整,离乌里雅苏台整整670公里远。
除了与国府中央军的不期而遇的意外,朱可夫还小看了联盟军的运动能力。由于廿二世纪的科技,使得联盟军看似廿世纪的武器耐操能力远远超过那个时代,即便温应星发觉了北进苏军是诱敌的西贝货之后,才掉头向西南方追击过来的速度也十分惊人,甚至已经逼近朱可夫主力部队只剩三百多公里。
朱可夫最最最…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三次,他最轻敌的部分就是小看了联盟军将领的直觉与能力,尤其是几乎多智近乎妖的蒋百里。当蒋百里听到苏军在大白天突围,北窜而去时,他对其他两路军的司令官表示:「这应该是诱饵,我不相信朱可夫在明知我们拥有空优的情况下,会在大白天突围!」温应星和赵君迈也都反应过来,最后三人决定,让最接近北方的温应星前往追捕诱饵部队,其他两路方面军则原地待命,并加强侦查,以便发现朱可夫的主力所在。
果然在天色一暗下来,蒋百里派出的夜间侦察机就发现了在库伦西南方的呼斯坦诺鲁山的山区里,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不断开出。这是朱可夫花了几天时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从库伦营区慢慢迁移到此的藏身地。
虽然发现了朱可夫的主力,但蒋百里和孙殿英等人细细计算与比对之后,他们相信这不全是所有苏军主力,所以蒋百里和赵君迈两人商量好,决定一南一北的随后跟踪,看看其他苏联部队藏身何处。
直到朱可夫在乌里雅苏台东南方一百公里左右,名为奥勒冈的小镇遭到张发奎部伏击时,整个围剿大战才全面开打。朱可夫所率领将近五万士兵,在南边遇上将近六万的第八集团军伏击,北边有赵君迈近十二万部队阻绝退路,东边蒋百里也率领近十万部队猛攻。朱可夫被廿八万联盟军吊打,最后丢盔弃甲,带着身边不到一百人的卫队,乘着仅剩的装甲车,向西面的圆顶塔尔巴哈台山逃窜。在联盟军紧追不捨的情况下,剩下不到五十人时,只好弃车,徒步逃进塔尔巴哈台山深处。
当联盟军出动直升机进山搜索时,在塔尔巴哈台山某个高地,有个英俊的亚洲年轻人喃喃自语的说:「这个人应该算是阿尤的手下吧?那就让我帮他一把吧!」在他话一说完,右手一挥,整个山区瞬间瀰漫起能见度为零的浓雾,使得联盟军的直升机只好悻悻然地无功而返。功亏一簣,让一名阿帕契驾驶员在返航之前,愤怒地对空比了中指,然后咬牙切齿的说:「真是死天气,前有沙尘暴,现在又莫名起妙起浓雾,真是见鬼了。姓朱的苏联佬,算你走狗屎运!没让你爷爷逮着你,又让你跑了。」整个联盟军似乎中下阶层都被王绍屏影响,很喜欢用洋人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当作他们的姓氏,而且当面也这么叫,让后来到东西伯利亚定居的犹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这是后话。当然啦!我说的是大部分人,而这个大部分并不包含海归派喔。
言归正传,朱可夫的狗屎运不单单只是逃过联盟军的围捕,他还捡回一部分的部队。这些军队不是和他从库伦逃出的那些单位,而是他是先派遣到乌里雅苏台的那几支部队,只因为他们的指挥官是另一名有苏联英雄称号,曾参加过中东路事件,是名中国通的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寧斯基。他不只是在这次战役中担任朱可夫的副手,在原歷史上,他也在门诺罕战役中担任朱可夫的副手,还指挥过列寧格勒保卫战。算是苏联名将之一,最后累官至大将衔。
他在乌里雅苏台的保卫战中,算是重创了胡宗南部,不过他没有得意忘形,当他的手下拦截到朱可夫的溃兵时,他知道自己得见好就收。于是一方面故佈疑阵迷惑胡宗南,一方面陆续将部队撤出战场,准备向西北方向撤退。当他听到另一名苏联溃兵提到朱可夫逃进塔尔巴哈台山时,他就指派一个连队,在山脉西面搜索,希望能接应到朱可夫。也是朱可夫命不该绝,或是那个神祕的年轻人帮忙,费久寧斯基派出的连队在搜索三个小时,正打算放弃之际,忽然发现了朱可夫一行约廿人,凄凄惨惨地走出塔尔巴哈台山。
最终朱可夫和费久寧斯基收拢了支离破碎的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和坦克第6旅残兵败将逃出生天,抵达新疆阿尔泰地区,获得了当地驻扎的少量苏联红军补给,然后顺利在三个星期后,抵达哈萨克共和国。
没有逮到朱可夫,算是温应星、赵君迈、蒋百里和张发奎等人一生的遗憾。而胡宗南、周至柔更大的遗憾是他们没有赶在联盟军之前收復唐努乌梁海,而是从东西伯利亚军手中接收了唐努乌梁海。即便新闻里将他们抬出来,说是收復唐努乌梁海的英雄,但他们都心知肚明,这是王绍屏对国府表达善意的礼物,和他们的努力一点关係都没有。尤其是胡宗南,在和苏军奋力一战之后,才知道自己手下号称国府第一军的战力和苏军,还有战胜苏联的联盟军差距有多大。这个深刻的领悟,让他后来积极游说校长…也就是委员长,让国军接受联盟军的训练。虽然成果不大,也让他长期一直被冷冻在西北边境戍卫,但他还是觉得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值得努力的一件事。
而史达林则觉得自己的谋略成功了,虽然朱可夫损失了超过一半的部队,但是却让国府佔领了唐努乌梁海,隔绝了自由联盟继续西进的脚步,他认为这些牺牲还是值得的。而且朱可夫和费久寧斯基还是带回一部分苏联急需的装甲部队,对于平定乌克兰各地爆发的暴乱,还是有极大的贡献。所以他并没有将朱可夫送进劳改营,反而是大肆奖赏他,并授予他和费久寧斯基两人苏联英雄称号。朱可夫本来想拒绝这个名不符实的荣誉,但费久寧斯基拉住他,偷偷在他耳边耳语着劝告他:「朱可夫同志,你是希望带着这个有讽刺意味的头衔,期待未来有机会雪耻呢?还是拒绝这个称号,保持你的荣誉进劳改营呢?」最终朱可夫接受了他的劝告,因为活着才有机会。抱持这个信念,他和费久寧斯基两人,重新调整心情,积极投入西线的平叛战事中,这是后话。
币原喜重郎毕竟是老臣,比佐佐木到一稳重许多,他只是做在哪唉声叹气的说:「人家电报里给你算的很清楚了,这就是从甲午战争赔款开始算,光是我们日本帝国从清支手上就拿走了三亿多两,他们只是把利息和银价贬值(即通货膨胀)算进去而已。这次的支日衝突,他们就不打算要了,以歷次帝国贷款给支那的未还完款,还有日侨在支那各地的财產来冲抵。而且,佐佐木,你没注意到吗?这封电报叫先决条件,也就说,我们不同意的话,根本连台北都去不了。」币原喜重郎分析的很对,原本曹錕算的三亿七千万两,并没把通货膨胀算进去。也是因为这个时代这样的经济观念还不普及的缘故,所以王绍屏才用一个银价贬值的说法。而金额是超级电脑大致计算的结果,王绍屏只是取一个整数,大体上还是按着曹錕的想法来办,这让曹大总统乐不可支。
「可是五亿两也太多了,怎么答应?王家怎么可以连谈都不谈,就设这样的先决条件?当年我们和袁世凯的廿一条,日置益可是谈了四个多月…。」佐佐木仍不断的抱怨道。
「但结果呢?」佐佐木到一没有想到币原喜重郎这位歷任五位首相的重臣会这样问他,他支支吾吾地不知道币原喜重郎要什么答案,于是一时答不上来的说:「先辈,我…我不知道。」
只听币原喜重郎冷哼一声地说:「我们从1871年9月13日,强迫清支签订《支日修好条规》,让日支处在平等的国际地位开始,我们就不再对这个古老的上国怀有崇敬之心…。」这时自认对中国十分了解的佐佐木到一,强辩地讽刺说道:「先辈还不是称呼它为支那,我看你也没多尊敬它的古老!」
币原喜重郎狠狠地瞪了佐佐木一眼,这是两人合作以来,币原喜重郎态度最严厉的一次。久居上位的币原喜重郎就那么狠狠地瞪了一眼,散发出来的官威,仍让心中不服气的佐佐木感到了一丝恐惧,连忙移开原本回瞪到这名老人的视线。之后,只听得这名老臣悠悠地说:「我口中的支那,和你们的支那是不一样的。」佐佐木还来不及反唇相讥,币原喜重郎已经继续自顾自地说道:「你知道支那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他并没有期望眼前的中年人有什么惊艷地答案,继续自顾自地自问自答的说:「支那不是瓷器,那是误传。如果你读的古籍够多,对这件事情有研究,你就会发现在古代的印度对这个东方巨人名称的记载是cina,如果你懂古汉语,他的发音『今郎』正是古汉语文雅读音的『秦人』的意思。而更远的波斯,则记载着cini,古汉语读音则是通俗读音的『今林』,仍是秦人的意思。所以支那一词不是代表瓷器,而是指中国第一个强大的朝代:秦朝。中国的史记曾纪载,当匈奴遭到汉武帝报復的攻击时,他们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已经改朝换代,于是惊呼的是『秦人来袭』。秦人,也就是今天西方人称的支那,不是贬抑称法,而是上古民族,包括匈奴、印度、波斯对这个古老国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恐惧和尊敬!」如果让币原喜重郎知道他的研究和台湾后世一名研究古汉语的陈世民先生见解相同,他一定会高呼「知音」!
但币原喜重郎眼前只有一个目瞪口呆的佐佐木到一!于是他根本没有想理会他的继续说:「当我们趁着这个有着数千年歷史的上古大国落难之际,不断占它便宜,威逼它接受我们无理的要求。对这个我们从唐朝开始就仰慕、学习地上国,失去了崇敬之心。全然忘了这个庞然大物的国家,有着各种能人志士,隐居在某处,随时可以对我们展开雷霆一击地报復。就像中国经典里面所说的,它已经在过去对我们这个小国过于容忍仁慈了,而我们身为小国,却一直缺乏智慧来对待它。我口中称呼它为『支那』,不是像你们一样是一种鄙视,而是发自内心的恐惧与崇敬。我知道那个『虽远必诛』的『秦人』总有一天会回到现实世界来,这并不难,导致这个大国走歪路的满州人已经倒下,这个国家多的是充满智慧的人物。而我更知道,当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将无反抗之力。很不幸地,现在,报復已经开始了!你知道吗?现在我们只能服从它的要求。相信我,即便你发电到东京,答案还是一样的。」
佐佐木到一还是试图在嘴上反抗着说:「先辈,可是我们真的付不出这么一大笔钱啊!」币原喜重郎仍然是冷冷地回答:「王桑既然提出来了,我相信他已经精密计算过我们还得出来。而且我还有预感,如果我们乾脆一点答应他的要求,他甚至会还我们一个大礼。」
「怎么可能?杰克王恨不得置我们大日本帝国于死地!」佐佐木一脸不可思议地反驳道。
「如果王桑真想置我们于死地,那么日本四岛早就飘扬着蓝底白十字星旗。我俩现在也不会为了如何和王桑交流而苦恼了!所以,收起你的抱怨。如果你还有疑惑,立刻去发电东京,不要有任何耽搁,不要让王桑对我们求和的态度有任何质疑,不要让最后和平的一扇窗,因为你个人的情绪,而被无情的关上!」币原喜重郎鄙视地讽刺佐佐木说道。当佐佐木还没反应过来,仍为了眼前老人一番话感到震惊不已的时候,老人已经破口大骂的叫着:「八嘎,你还在发什么呆!去发电报,东京或台北,快!」佐佐木被骂醒之后,还是不服气的把电报发往东京,没想到,不到五分鐘,东京的回电上只有一个词:「同意!」
就在中日打算用谈判来解决最后终战的问题时,朱可夫趁着自由联盟三路大军缓缓收缩包围圈之际,正对苏军的大撤退做最后的准备。
还好因为自由联盟在等待中央军的抵达,所以让朱可夫多了两三天的时间,把计画做的更好。他的打算很简单,就是派出诱敌部队,让解放蒙古的自由联盟和国府各路联军,误以为他向北逃窜,而他则带领着所有的机动部队,包括机械化第8旅、第9旅,坦克第7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等机械化部队,昼伏夜行的向西面撤退。他不打算按照莫斯科的命令退往唐努乌梁海,因为他深信他和莫斯科的联络应该已经被联盟军窃听、破译,往北撤退,只会掉入联盟军的陷阱里。所以他的目标是向西退入新疆,经过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塔城地区,退往苏联南部的哈萨克共和国。
他让诱敌部队将部分卡车用木头、帆布喷漆,偽装成装甲车,并拖着一大堆使用同样材料,也偽装成装甲车或坦克的马车,在大白天的时候,一路向北前进。完全和后来诺曼第登陆时,盟军在英国东南部,由巴顿将军领导的「坚忍行动」一样,是一场大规模的欺敌战术。他还让大部分不知情的蒙古骑兵尾随在后,以便让联盟军俘虏时他们,能口供一致的假情报,让整个诱敌的撤退行动更加逼真。
而当天晚上,真正的机械化部队才从库伦出发,向中继站乌里雅苏台进发。这时就能看出朱可夫在此之前派出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和坦克第6旅前往蒙古西部的乌里雅苏台,以便挡住西进蒋百里部的决策有多英明。
但是计画总赶不上变化,第一是朱可夫并不知道中央军已经有三支部队,胡宗南第一军、张发奎第八集团军和周至柔的第五军已经向这里集结,打算从蒙古西部北上,接收史达林设为阻挡联盟军前进诱饵的唐努乌梁海。所以当他到达第一个补给点车车尔勒格的时候,胡宗南已经和乌里雅苏台的苏军发生激战。而张发奎早就穿过少数蒙古人民军防守的阿尔拜赫雷,并越过图音河,再穿过巴彦洪戈尔,车辆日夜不停,人员轮班休息的直扑乌里雅苏台。当张发奎距离乌里雅苏台剩下不到450公里时,朱可夫还有540公里才会抵达乌里雅苏台。而真正的中央军第五军,算是少爷兵,竟然还在阿尔拜赫雷修整,离乌里雅苏台整整670公里远。
除了与国府中央军的不期而遇的意外,朱可夫还小看了联盟军的运动能力。由于廿二世纪的科技,使得联盟军看似廿世纪的武器耐操能力远远超过那个时代,即便温应星发觉了北进苏军是诱敌的西贝货之后,才掉头向西南方追击过来的速度也十分惊人,甚至已经逼近朱可夫主力部队只剩三百多公里。
朱可夫最最最…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三次,他最轻敌的部分就是小看了联盟军将领的直觉与能力,尤其是几乎多智近乎妖的蒋百里。当蒋百里听到苏军在大白天突围,北窜而去时,他对其他两路军的司令官表示:「这应该是诱饵,我不相信朱可夫在明知我们拥有空优的情况下,会在大白天突围!」温应星和赵君迈也都反应过来,最后三人决定,让最接近北方的温应星前往追捕诱饵部队,其他两路方面军则原地待命,并加强侦查,以便发现朱可夫的主力所在。
果然在天色一暗下来,蒋百里派出的夜间侦察机就发现了在库伦西南方的呼斯坦诺鲁山的山区里,有大量的坦克、装甲车不断开出。这是朱可夫花了几天时间,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的从库伦营区慢慢迁移到此的藏身地。
虽然发现了朱可夫的主力,但蒋百里和孙殿英等人细细计算与比对之后,他们相信这不全是所有苏军主力,所以蒋百里和赵君迈两人商量好,决定一南一北的随后跟踪,看看其他苏联部队藏身何处。
直到朱可夫在乌里雅苏台东南方一百公里左右,名为奥勒冈的小镇遭到张发奎部伏击时,整个围剿大战才全面开打。朱可夫所率领将近五万士兵,在南边遇上将近六万的第八集团军伏击,北边有赵君迈近十二万部队阻绝退路,东边蒋百里也率领近十万部队猛攻。朱可夫被廿八万联盟军吊打,最后丢盔弃甲,带着身边不到一百人的卫队,乘着仅剩的装甲车,向西面的圆顶塔尔巴哈台山逃窜。在联盟军紧追不捨的情况下,剩下不到五十人时,只好弃车,徒步逃进塔尔巴哈台山深处。
当联盟军出动直升机进山搜索时,在塔尔巴哈台山某个高地,有个英俊的亚洲年轻人喃喃自语的说:「这个人应该算是阿尤的手下吧?那就让我帮他一把吧!」在他话一说完,右手一挥,整个山区瞬间瀰漫起能见度为零的浓雾,使得联盟军的直升机只好悻悻然地无功而返。功亏一簣,让一名阿帕契驾驶员在返航之前,愤怒地对空比了中指,然后咬牙切齿的说:「真是死天气,前有沙尘暴,现在又莫名起妙起浓雾,真是见鬼了。姓朱的苏联佬,算你走狗屎运!没让你爷爷逮着你,又让你跑了。」整个联盟军似乎中下阶层都被王绍屏影响,很喜欢用洋人的第一个音节的发音,当作他们的姓氏,而且当面也这么叫,让后来到东西伯利亚定居的犹太人,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这是后话。当然啦!我说的是大部分人,而这个大部分并不包含海归派喔。
言归正传,朱可夫的狗屎运不单单只是逃过联盟军的围捕,他还捡回一部分的部队。这些军队不是和他从库伦逃出的那些单位,而是他是先派遣到乌里雅苏台的那几支部队,只因为他们的指挥官是另一名有苏联英雄称号,曾参加过中东路事件,是名中国通的伊万·伊万诺维奇·费久寧斯基。他不只是在这次战役中担任朱可夫的副手,在原歷史上,他也在门诺罕战役中担任朱可夫的副手,还指挥过列寧格勒保卫战。算是苏联名将之一,最后累官至大将衔。
他在乌里雅苏台的保卫战中,算是重创了胡宗南部,不过他没有得意忘形,当他的手下拦截到朱可夫的溃兵时,他知道自己得见好就收。于是一方面故佈疑阵迷惑胡宗南,一方面陆续将部队撤出战场,准备向西北方向撤退。当他听到另一名苏联溃兵提到朱可夫逃进塔尔巴哈台山时,他就指派一个连队,在山脉西面搜索,希望能接应到朱可夫。也是朱可夫命不该绝,或是那个神祕的年轻人帮忙,费久寧斯基派出的连队在搜索三个小时,正打算放弃之际,忽然发现了朱可夫一行约廿人,凄凄惨惨地走出塔尔巴哈台山。
最终朱可夫和费久寧斯基收拢了支离破碎的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和坦克第6旅残兵败将逃出生天,抵达新疆阿尔泰地区,获得了当地驻扎的少量苏联红军补给,然后顺利在三个星期后,抵达哈萨克共和国。
没有逮到朱可夫,算是温应星、赵君迈、蒋百里和张发奎等人一生的遗憾。而胡宗南、周至柔更大的遗憾是他们没有赶在联盟军之前收復唐努乌梁海,而是从东西伯利亚军手中接收了唐努乌梁海。即便新闻里将他们抬出来,说是收復唐努乌梁海的英雄,但他们都心知肚明,这是王绍屏对国府表达善意的礼物,和他们的努力一点关係都没有。尤其是胡宗南,在和苏军奋力一战之后,才知道自己手下号称国府第一军的战力和苏军,还有战胜苏联的联盟军差距有多大。这个深刻的领悟,让他后来积极游说校长…也就是委员长,让国军接受联盟军的训练。虽然成果不大,也让他长期一直被冷冻在西北边境戍卫,但他还是觉得这是他一生当中,最值得努力的一件事。
而史达林则觉得自己的谋略成功了,虽然朱可夫损失了超过一半的部队,但是却让国府佔领了唐努乌梁海,隔绝了自由联盟继续西进的脚步,他认为这些牺牲还是值得的。而且朱可夫和费久寧斯基还是带回一部分苏联急需的装甲部队,对于平定乌克兰各地爆发的暴乱,还是有极大的贡献。所以他并没有将朱可夫送进劳改营,反而是大肆奖赏他,并授予他和费久寧斯基两人苏联英雄称号。朱可夫本来想拒绝这个名不符实的荣誉,但费久寧斯基拉住他,偷偷在他耳边耳语着劝告他:「朱可夫同志,你是希望带着这个有讽刺意味的头衔,期待未来有机会雪耻呢?还是拒绝这个称号,保持你的荣誉进劳改营呢?」最终朱可夫接受了他的劝告,因为活着才有机会。抱持这个信念,他和费久寧斯基两人,重新调整心情,积极投入西线的平叛战事中,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