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一边笑向蕙娘道,“也是被我们宠坏了,升鸾常说,一辈子不必出嫁,都养在家里算了――舍不得她受一点委屈,要不是我坚持,恐怕在外人跟前的那点表面功夫都不会做呢。”
蕙娘倒觉许三柔这样更生动,更像个九岁的孩子,她微微一笑,还未说话,歪哥已嚷了一句夷话,许三柔听了,急急地向他摆手,也说了几句叽里咕噜的话儿,歪哥一听,脸都红透了,两个孩子交换了几个眼色,均都偷偷去看杨七娘。
蕙娘现在,只听得懂一些英语,却也只是随便学学,她肯定是什么都没听懂,见孩子们如此反应,也去看杨七娘,杨七娘唇边含着文雅的笑意,仿佛没听到一般,只是意味深长地瞟了女儿一眼,便向蕙娘道,“说来,这一次的差事,姐姐打算怎么办?”
蕙娘度其语气,皱眉道,“听起来,弟妹你似乎不大看好?”
杨七娘亦不否认,她长出一口气,道,“恐怕是有点难办。”
#
“现在南海诸国,人口还不算太稠密。”把孩子们打发到别处自在玩耍去了,杨七娘和蕙娘在窗前相对而坐,虽说天气闷热,但屋子高挑通风,又能遮阳,还有木制团扇轻轻转动,两人均不觉暑热,蕙娘也觉得一路疲惫,一扫而空。她舀了一勺绿豆汤轻轻送进口中,听杨七娘续道,“因当地天气炎热,蔬果丰美,土著往往比较懒惰。说来有趣,最勤快的反而还是我们这附近一带下南洋去的大秦人。他们在当地抱团很紧,渐渐地也经营出了一番天地。你要说南洋哪里米粮最多,其实还真是这些华人手里米粮多。我们大秦人爱存粮嘛……别的地方,小国寡民的,就算是官库存粮也不会很多。”
她见蕙娘皱眉,便道,“你要知道,这个地方的稻米那是一年三熟,他们留粮太多反而容易霉坏了。即使是洪水大灾,全国受灾,洪水能泛滥多久?支持一时下一茬也就种出来了。再说,不吃米饭,遍地还都有果树呢,那边日子太好,人都给养懒了。就是想从官库淘换粮食,恐怕都淘换不出多少来。”
蕙娘并不怀疑杨七娘这话的准确程度:只看此女精心布置了机器之局,便可知道她办事绝对靠谱,这种事要查证也十分容易,不是十拿九稳,她没必要往外说。
“这么说,倒还真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她一扬眉,“这事你没和皇上回报?若是早知道如此,我都不必过来了,直接在京城当地拿银子买米倒好了。”
“按你们要买的数目,”杨七娘笑吟吟地道,“全国的粮价都要上涨,这买卖不合算不说,且还容易引起**。粮食,肯定是要从国外搞的……只是现在国外似乎一时搞不到而已。这个差事,实在是为难得紧,连我都想不出什么办法,若非**子这样人物过来,我根本都不会把实情吐出,不然,真和你说得一样,那是太不讨好了……”
蕙娘稍微一想,也明白杨七娘的为难:等她知道消息的时候,大部队应该都已经出发了,这时候再出言阻止,那的确是根本落不着好――这且不说,没准她还有后招呢,只是现在先不明言而已。她也没有继续追问杨七娘的意思,只是问道,“南洋的情况,除了你以外,燕云卫的人清楚不清楚呢?”
“可能是没我这么清楚。”杨七娘摇头道,“我也是因为有从前的丫鬟,放出去以后到南洋做了庄园主,这才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深入。不过,她就是过去种地管家的,平时都不大出门,只知道这田地上的事,连官库存粮少,都是因缘际会方才得知,朝廷里的事,她是没机会知道的。”
她贴身的丫头放出去,国内的好日子不过,去南洋做庄园主?
蕙娘似笑非笑地扫了杨七娘一眼,忽然叹道,“世子夫人实在高明得很,这一步接一步,连绵不绝啊。”
杨七娘怡然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她忽地失笑,“唉,虚伪了虚伪了……只能说有些事是我有心安排,有些事,不过一招闲棋而已。局面发展到这个地步,它就有用了,没发展到的,那就让它继续闲下去么。”
就是蕙娘,手里又何尝没有一些伏笔,她点头道,“不错,我看,这次或许能由你们家牵头,在南洋的华人庄园主里,买一部分粮食?”
“可以一试。”杨七娘浅浅地啜了一口茶,眼角露出少许笑意,“不过,少夫人,这可是个人情。”
蕙娘理直气壮地说,“你算在李晟头上。”
“天下哪有和皇帝算人情的。”杨七娘和她抬杠,“让升鸾和他说这个,可不是找死么?身为臣子,为他殚精竭虑那都是本分的事,只有差事办得不好领罚,哪还有这样去讨赏的?这不成,这个人情,须得着落在你头上。”
“你发展机器,为的是什么,虽说我们并不懂,但我猜总是为了天下万民。”蕙娘也是寸步不让,“就为了这个机器,江南没人种地了,粮库空了,遇到天灾人祸那怎么办?归根到底,你也有责任,再说江南总督那是你父亲的心腹,为他擦屁股,难道不是你分内之事?”
“他归他我归我。”杨七娘一撇唇,略带不屑地道,“他的事情我要都兜着,我早别过日子了……再说,就是蒸汽机出来了,工人不需要那么多了,才能回去种地么。就是因为前些年没有织机,人们才不去种地,我还是为天下做了件好事呢,不然,别说粮库空,只怕粮价早已飞涨了。”
两人唇枪舌剑地过了几招,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蕙娘不肯认这个人情,杨七娘又不肯平白穿针引线,两人说得口干,便不约而同住口喝茶――都是有城府的人,这件事说到底亦无关他们切身利益,因此虽然是争,倒没动情绪。蕙娘还觉得杨七娘口齿十分锐利,同她斗嘴颇有一番乐趣,她一边喝茶,一边在心底思忖着应付杨七娘的策略时,忽而脑际灵光一闪,忙道,“说起来,那边能一年两熟、三熟,土壤应该十分肥沃吧。”
“确实是肥力十足。许多人是放火烧荒,这样土地肥力就更好了,种两年歇两年,几乎都不用施肥。”杨七娘略感讶异,还是老实回道,“若非如此,大秦人也不会争先恐后地往南洋跑,要不是……”
蕙娘见她欲言又止,倒是懒得装样,帮她把话说完,“要不是新**人更少,几乎都不用和别人争,不比南海人烟至少还很稠密,恐怕这些年过来的人就更多了。”
杨七娘露出浅笑,点头道,“不错,现在很多人到了南海,转船去新**。那里的土地不要钱,南洋的好地,现在渐渐地也要被占满了。而且适合居住的岛屿上,人也不少啦。”
南海一带虽然国力一直并不强大,但人口其实不少,正如杨七娘所言,这里的土地实在是太肥沃了,很难养不活人。
蕙娘点了点头,心头已有了一个计划:只是在没有和别人查对过情况之前,她却不愿将其明言。
作者有话要说:结婚七年补度蜜月哈,孩子参与度很高哈
大秦特色蜜月哈。
☆、302、激吻
难得来广州一次,虽然大人们有事,但不可不放孩子们出去玩玩。蕙娘和杨七娘说过了公事,杨七娘便和她商量道,“我们都忙,出门的事还要押后了,两位小公子难得来广州,总不好陪着我们拘在屋子里。不如这样,改日让管家带着出门四处走走,也可以带他们到升鸾的兵船上去开开眼。广州这一带,好玩的物事还是不少的。”
这两人都不是把公事上的情绪带到私人来往上的人,再说,漫天开价落地还钱,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情,生意人司空见惯,脸一抹也就当没这回事了。蕙娘笑着说,“好哇,要不是卢统领陪我们过来了,我也真想过去逛逛。其实这种事,还不是叫底下人去做,真正需要我们出面的时间能有多少。”
因便和杨七娘打听广州的风土人情,杨七娘笑道,“这一路过来,世兄难道没和你谈起吗?”
“今天这一路进城。”蕙娘坦诚道,“我也是仔细看了看广州,觉得这个省城,和去过的所有别的地方都不一样。毕竟是第一个开埠的地方,繁华不说,人来人往的,变化也大,仲白上次过来是几年前的事了,也许这几年间,城里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也难说的。”
“这倒是真的。”杨七娘也笑了,“我算是在广州刚准备开埠时就过来了,只比善桐姐慢了那么一点儿,这些年来,我们也算是一点点看着广州开始变的。头一两年真是不觉得,到了后来,几个月不回来都觉得变化大。不止是说街景,连民风、人情,都变得快。当然,街景变化也大,现在广州管事的,实际上也不是广州知府,而是宗人府过来的林中冕――”
蕙娘点头道,“永宁侯家的三少爷。”
“现在南边都叫他广州王啦。”杨七娘笑着说,“他脑筋活,肯下心思琢磨差事,最重要是能接受新东西。你看现在广州路面都用的是青石板,便觉得豪华了吧?现在南边新路,铺的是年前刚刚从泰西过来的水泥。一边铺一边试着改进配方,铺好了以后根本就不怕下雨,马车跑着也稳当。就是还嫌颠簸了点,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他妻子三少夫人和我们也很谈得来,可惜这一阵子身上不大好,不然,倒是能一道出去走走。”
她顿了顿,又有些羞涩地道,“虽说背后不好说人是非,不过他们夫妻两个感情不睦也是有名的,三少夫人现在把三少爷赶到官衙里住,自己过得逍遥得很,成日里爱出门出门,爱逛街逛街,爱跑马跑马,倒是过得自在。三少爷想回家和姨娘们过个夜,还要求她放行。也就只有在广州这个地方,她这样作为,才不会被人说三道四了,因此三少夫人很喜爱广州,这辈子都不想走了。”
蕙娘一扬眉,不免奇道,“这个,我在京里可是从未听说……三少爷惧内的名声,好像也不太响亮。”
“都是有缘故的。”杨七娘叹了口气,“善桐姐白担了个名声,也是因为牛家人故意要和她做对罢了。三少夫人虽然没见过皇帝,但作风很得皇帝欣赏,现在人在广州,年年还有赏赐指明给她。宫中从前皇后在的时候不说了,皇后现在不在了,贤妃、宁妃也都有表示。这么一个人,谁会传她的闲话,谁敢传她的闲话?再说,广州天高皇帝远,京城人不知道的事,多了去呢。”
她压低了声音,“好比说石家那个同夫君和离的女儿,明面上是在家庙里修行,不见外客。其实,去年底就到广州来了,现在已经又寻了一个夫婿,日子过得颇为快活,听说还很感谢前夫执意和离,不然,过不得现在的日子。”
女人,没有不爱说人是非的,只要不是无事找事拿来说嘴,蕙娘也喜欢听听别人家的闲事。她扬眉道,“此话当真?她难道还盯着石家女儿再嫁的名头出来交际?”
“可不呢,嫁的就是我们这里一个丧偶的千户。”杨七娘看来也颇为高兴,“是她到广州以后,在庙会上认得的,两人颇为谈得来呢。一来二去地,又寻机会见了几次,这就成亲了――也是石家人疼女儿。”
她的声音黯淡了下来,“起码,是比吴阁老一家人要仁厚得多了。”
吴兴嘉那一去以后,再没有声音,也不知是否成功地来到了岭南。其实她那样身份,和和离再嫁比,对女眷名声的损伤还更小一点,蕙娘亦不免叹息了几声,杨七娘道,“罢了,这世上还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有多冷酷,就有些人能有多温暖。”
这句话她随口说来,倒是令蕙娘微微一怔,赞道,“的确,此话颇有道理。”
蕙娘倒觉许三柔这样更生动,更像个九岁的孩子,她微微一笑,还未说话,歪哥已嚷了一句夷话,许三柔听了,急急地向他摆手,也说了几句叽里咕噜的话儿,歪哥一听,脸都红透了,两个孩子交换了几个眼色,均都偷偷去看杨七娘。
蕙娘现在,只听得懂一些英语,却也只是随便学学,她肯定是什么都没听懂,见孩子们如此反应,也去看杨七娘,杨七娘唇边含着文雅的笑意,仿佛没听到一般,只是意味深长地瞟了女儿一眼,便向蕙娘道,“说来,这一次的差事,姐姐打算怎么办?”
蕙娘度其语气,皱眉道,“听起来,弟妹你似乎不大看好?”
杨七娘亦不否认,她长出一口气,道,“恐怕是有点难办。”
#
“现在南海诸国,人口还不算太稠密。”把孩子们打发到别处自在玩耍去了,杨七娘和蕙娘在窗前相对而坐,虽说天气闷热,但屋子高挑通风,又能遮阳,还有木制团扇轻轻转动,两人均不觉暑热,蕙娘也觉得一路疲惫,一扫而空。她舀了一勺绿豆汤轻轻送进口中,听杨七娘续道,“因当地天气炎热,蔬果丰美,土著往往比较懒惰。说来有趣,最勤快的反而还是我们这附近一带下南洋去的大秦人。他们在当地抱团很紧,渐渐地也经营出了一番天地。你要说南洋哪里米粮最多,其实还真是这些华人手里米粮多。我们大秦人爱存粮嘛……别的地方,小国寡民的,就算是官库存粮也不会很多。”
她见蕙娘皱眉,便道,“你要知道,这个地方的稻米那是一年三熟,他们留粮太多反而容易霉坏了。即使是洪水大灾,全国受灾,洪水能泛滥多久?支持一时下一茬也就种出来了。再说,不吃米饭,遍地还都有果树呢,那边日子太好,人都给养懒了。就是想从官库淘换粮食,恐怕都淘换不出多少来。”
蕙娘并不怀疑杨七娘这话的准确程度:只看此女精心布置了机器之局,便可知道她办事绝对靠谱,这种事要查证也十分容易,不是十拿九稳,她没必要往外说。
“这么说,倒还真有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她一扬眉,“这事你没和皇上回报?若是早知道如此,我都不必过来了,直接在京城当地拿银子买米倒好了。”
“按你们要买的数目,”杨七娘笑吟吟地道,“全国的粮价都要上涨,这买卖不合算不说,且还容易引起**。粮食,肯定是要从国外搞的……只是现在国外似乎一时搞不到而已。这个差事,实在是为难得紧,连我都想不出什么办法,若非**子这样人物过来,我根本都不会把实情吐出,不然,真和你说得一样,那是太不讨好了……”
蕙娘稍微一想,也明白杨七娘的为难:等她知道消息的时候,大部队应该都已经出发了,这时候再出言阻止,那的确是根本落不着好――这且不说,没准她还有后招呢,只是现在先不明言而已。她也没有继续追问杨七娘的意思,只是问道,“南洋的情况,除了你以外,燕云卫的人清楚不清楚呢?”
“可能是没我这么清楚。”杨七娘摇头道,“我也是因为有从前的丫鬟,放出去以后到南洋做了庄园主,这才对那边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深入。不过,她就是过去种地管家的,平时都不大出门,只知道这田地上的事,连官库存粮少,都是因缘际会方才得知,朝廷里的事,她是没机会知道的。”
她贴身的丫头放出去,国内的好日子不过,去南洋做庄园主?
蕙娘似笑非笑地扫了杨七娘一眼,忽然叹道,“世子夫人实在高明得很,这一步接一步,连绵不绝啊。”
杨七娘怡然道,“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她忽地失笑,“唉,虚伪了虚伪了……只能说有些事是我有心安排,有些事,不过一招闲棋而已。局面发展到这个地步,它就有用了,没发展到的,那就让它继续闲下去么。”
就是蕙娘,手里又何尝没有一些伏笔,她点头道,“不错,我看,这次或许能由你们家牵头,在南洋的华人庄园主里,买一部分粮食?”
“可以一试。”杨七娘浅浅地啜了一口茶,眼角露出少许笑意,“不过,少夫人,这可是个人情。”
蕙娘理直气壮地说,“你算在李晟头上。”
“天下哪有和皇帝算人情的。”杨七娘和她抬杠,“让升鸾和他说这个,可不是找死么?身为臣子,为他殚精竭虑那都是本分的事,只有差事办得不好领罚,哪还有这样去讨赏的?这不成,这个人情,须得着落在你头上。”
“你发展机器,为的是什么,虽说我们并不懂,但我猜总是为了天下万民。”蕙娘也是寸步不让,“就为了这个机器,江南没人种地了,粮库空了,遇到天灾人祸那怎么办?归根到底,你也有责任,再说江南总督那是你父亲的心腹,为他擦屁股,难道不是你分内之事?”
“他归他我归我。”杨七娘一撇唇,略带不屑地道,“他的事情我要都兜着,我早别过日子了……再说,就是蒸汽机出来了,工人不需要那么多了,才能回去种地么。就是因为前些年没有织机,人们才不去种地,我还是为天下做了件好事呢,不然,别说粮库空,只怕粮价早已飞涨了。”
两人唇枪舌剑地过了几招,都没占到什么便宜。蕙娘不肯认这个人情,杨七娘又不肯平白穿针引线,两人说得口干,便不约而同住口喝茶――都是有城府的人,这件事说到底亦无关他们切身利益,因此虽然是争,倒没动情绪。蕙娘还觉得杨七娘口齿十分锐利,同她斗嘴颇有一番乐趣,她一边喝茶,一边在心底思忖着应付杨七娘的策略时,忽而脑际灵光一闪,忙道,“说起来,那边能一年两熟、三熟,土壤应该十分肥沃吧。”
“确实是肥力十足。许多人是放火烧荒,这样土地肥力就更好了,种两年歇两年,几乎都不用施肥。”杨七娘略感讶异,还是老实回道,“若非如此,大秦人也不会争先恐后地往南洋跑,要不是……”
蕙娘见她欲言又止,倒是懒得装样,帮她把话说完,“要不是新**人更少,几乎都不用和别人争,不比南海人烟至少还很稠密,恐怕这些年过来的人就更多了。”
杨七娘露出浅笑,点头道,“不错,现在很多人到了南海,转船去新**。那里的土地不要钱,南洋的好地,现在渐渐地也要被占满了。而且适合居住的岛屿上,人也不少啦。”
南海一带虽然国力一直并不强大,但人口其实不少,正如杨七娘所言,这里的土地实在是太肥沃了,很难养不活人。
蕙娘点了点头,心头已有了一个计划:只是在没有和别人查对过情况之前,她却不愿将其明言。
作者有话要说:结婚七年补度蜜月哈,孩子参与度很高哈
大秦特色蜜月哈。
☆、302、激吻
难得来广州一次,虽然大人们有事,但不可不放孩子们出去玩玩。蕙娘和杨七娘说过了公事,杨七娘便和她商量道,“我们都忙,出门的事还要押后了,两位小公子难得来广州,总不好陪着我们拘在屋子里。不如这样,改日让管家带着出门四处走走,也可以带他们到升鸾的兵船上去开开眼。广州这一带,好玩的物事还是不少的。”
这两人都不是把公事上的情绪带到私人来往上的人,再说,漫天开价落地还钱,这种讨价还价的事情,生意人司空见惯,脸一抹也就当没这回事了。蕙娘笑着说,“好哇,要不是卢统领陪我们过来了,我也真想过去逛逛。其实这种事,还不是叫底下人去做,真正需要我们出面的时间能有多少。”
因便和杨七娘打听广州的风土人情,杨七娘笑道,“这一路过来,世兄难道没和你谈起吗?”
“今天这一路进城。”蕙娘坦诚道,“我也是仔细看了看广州,觉得这个省城,和去过的所有别的地方都不一样。毕竟是第一个开埠的地方,繁华不说,人来人往的,变化也大,仲白上次过来是几年前的事了,也许这几年间,城里又发生了许多变化也难说的。”
“这倒是真的。”杨七娘也笑了,“我算是在广州刚准备开埠时就过来了,只比善桐姐慢了那么一点儿,这些年来,我们也算是一点点看着广州开始变的。头一两年真是不觉得,到了后来,几个月不回来都觉得变化大。不止是说街景,连民风、人情,都变得快。当然,街景变化也大,现在广州管事的,实际上也不是广州知府,而是宗人府过来的林中冕――”
蕙娘点头道,“永宁侯家的三少爷。”
“现在南边都叫他广州王啦。”杨七娘笑着说,“他脑筋活,肯下心思琢磨差事,最重要是能接受新东西。你看现在广州路面都用的是青石板,便觉得豪华了吧?现在南边新路,铺的是年前刚刚从泰西过来的水泥。一边铺一边试着改进配方,铺好了以后根本就不怕下雨,马车跑着也稳当。就是还嫌颠簸了点,不过,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他妻子三少夫人和我们也很谈得来,可惜这一阵子身上不大好,不然,倒是能一道出去走走。”
她顿了顿,又有些羞涩地道,“虽说背后不好说人是非,不过他们夫妻两个感情不睦也是有名的,三少夫人现在把三少爷赶到官衙里住,自己过得逍遥得很,成日里爱出门出门,爱逛街逛街,爱跑马跑马,倒是过得自在。三少爷想回家和姨娘们过个夜,还要求她放行。也就只有在广州这个地方,她这样作为,才不会被人说三道四了,因此三少夫人很喜爱广州,这辈子都不想走了。”
蕙娘一扬眉,不免奇道,“这个,我在京里可是从未听说……三少爷惧内的名声,好像也不太响亮。”
“都是有缘故的。”杨七娘叹了口气,“善桐姐白担了个名声,也是因为牛家人故意要和她做对罢了。三少夫人虽然没见过皇帝,但作风很得皇帝欣赏,现在人在广州,年年还有赏赐指明给她。宫中从前皇后在的时候不说了,皇后现在不在了,贤妃、宁妃也都有表示。这么一个人,谁会传她的闲话,谁敢传她的闲话?再说,广州天高皇帝远,京城人不知道的事,多了去呢。”
她压低了声音,“好比说石家那个同夫君和离的女儿,明面上是在家庙里修行,不见外客。其实,去年底就到广州来了,现在已经又寻了一个夫婿,日子过得颇为快活,听说还很感谢前夫执意和离,不然,过不得现在的日子。”
女人,没有不爱说人是非的,只要不是无事找事拿来说嘴,蕙娘也喜欢听听别人家的闲事。她扬眉道,“此话当真?她难道还盯着石家女儿再嫁的名头出来交际?”
“可不呢,嫁的就是我们这里一个丧偶的千户。”杨七娘看来也颇为高兴,“是她到广州以后,在庙会上认得的,两人颇为谈得来呢。一来二去地,又寻机会见了几次,这就成亲了――也是石家人疼女儿。”
她的声音黯淡了下来,“起码,是比吴阁老一家人要仁厚得多了。”
吴兴嘉那一去以后,再没有声音,也不知是否成功地来到了岭南。其实她那样身份,和和离再嫁比,对女眷名声的损伤还更小一点,蕙娘亦不免叹息了几声,杨七娘道,“罢了,这世上还不是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些人有多冷酷,就有些人能有多温暖。”
这句话她随口说来,倒是令蕙娘微微一怔,赞道,“的确,此话颇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