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定调子
吴节也没想到内阁的三大阁相都在西苑值房,心中未免有些疑惑。
自从嘉靖于二十年前将办公地点转移到西苑,再不上朝之后,为了与他配合。内阁、司礼监都在这里设了值房,平曰间都会有一个阁臣值守。
因此,西苑也成为大明王朝事实上的中枢核心要地。
这一规矩一直延续下去,不但明朝后来的几个皇燕京在这里办公。到清朝时,满清皇帝也都住在这里。到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南海。
像今天这种三大阁臣同时值班的情形,以前还从来没与碰到过。
见吴节疑惑,嘉靖道:“还有半月就是春节,内阁需去年各项开支按各部和两京一十三省的实际用度整理出来,然后上报。哪些该结,哪些不该结,都要有个说话。再过得几曰,明年的几宗大开支,也得让各部提出来,户部综合算一下,然后内阁拟票,若成,就把红给批了。时辰不等人,三个阁臣已经熬了几天夜了。”
“原来年度财政会议就要举行了。”吴节恍然大悟:“难怪阁老们都在。”
自从实行厘金制度之后,没有了浩大的军费开支,国家财政算是喘了一口大气。到如今,倭寇已经剿平,未来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部队和东南军事机关该裁撤的裁撤,该遣散的遣散,总体来说,明朝的财政还是向好的。
不过,国家如此之大,事务如此至多,到处都要用钱。没有巨大的军费开支,别处需要用钱的地方又钻了出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如今,嘉靖又要修宫观,在西苑里大兴土木,又不肯自己掏腰包。
如此一来,国库依旧是窟窿巨大,堵不胜堵,倒苦了阁臣们。
严嵩昨天死了老婆,严府新丧,诸事繁杂,自然没办法来内阁视事。
所以,如今的内阁其实就是徐、高、张三驾马车在勉强维持。
其实,严党的倒掉估计就是最近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严嵩父子来不来内阁,已经不要紧了。
大不了,大家将来年的开支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让严嵩这个橡皮图章拟票了事。
嘉靖回头微笑着对吴节说:“让台州军移镇去辽东一事你写个条陈出来,等下给阁老们看看。”
这算是嘉靖给吴节的一个考验,阁老们从内阁值房走到这里,大约要花十来分钟时间。
吴节必须在这十来分钟里从构思到成文,写出一篇看得过去的边策来。
一般人若是用毛笔,光誊录都不够,更别说现写一篇了。
这却难不倒吴节,其实,对于东北的边策,吴节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毕竟这关系到明朝未来的走向,关系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要做亡国奴的大事。
当下,吴节也不推辞,快步走到皇帝御案前,拿了铅笔,用行草飞快地写了下去。
等到三大阁员进了玉熙宫精舍,吴节这一篇六百来字的短文恰恰写完。
硬笔书法可是吴节的强项,虽然比不上用电脑打字,但相比起古人的毛笔字,堪称神速。
嘉靖见吴节文不加点,速度又如此之快,心中欣慰,暗想:“朕亲手点这个状元果然不凡,这两年来确实提朕大大地长了脸。”
嘉靖接过稿子大略看了一遍,然后将调戚继光军去东北的事情同三人说了,就将文章转了过去。
吴节这篇折子除了保举戚继光任辽东总兵官之后,还提出两点靖边策。
一,改入归流,废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土官制度,迁移山林里的渔、猎民户屯垦,设置地方官进行管辖。如今的东北地区很多民族还在实行部落酋长统治的奴隶制度,而一旦遇到天灾,少数民族就会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进汉族地区进行抢劫。只要一开始放手抢劫,那些少民发现抢劫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在不肯安心生产。又因为通过抢劫,部落的势力得以壮大,渐渐尾大不掉,顿成明王朝的祸害。如果将他们都迁移到平原地区开垦,实行流官制度,就算碰到天灾,也能得到中央政斧的赈济。几代人下来,都会同化成汉人,自然就不会有以后的女真南下了。
二,台州军进驻辽东之后,可对蒙古俺打形成夹击之势。若蒙古人进攻大同,辽东军从东向西攻击。若蒙古人进攻辽东,则大同军由西向东攻击。若蒙古人直接攻击燕京,则两军东西对进。
对于改土归流一议,嘉靖和三大阁臣都深以为然。他们以前治理边的时候,大多选少数民族的头人首领为关官,对本族人进行管理,官职世袭。比如东北的建州卫,都由女真的头人们把持。
听吴节这篇文章一说,大家才意识安抚并不是长久之计策,要想彻底平靖边事,还得使用归化这一手段,这也符合圣人教化之道。
顿时眼睛一亮,深以为然。
至于戚继光移镇去东北,大家也觉得这事可以做。都是为政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一支打过仗见过血的军队有多宝贵,尤其是台州军这种百战百胜之师。若就此解散,也是一大损失。
移镇去东北,倒是一个好办法。
中原王朝对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戒备由来已久,从汉朝的匈奴开始,再到突厥、回鹘、蒙古,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所谓的边务,其实就是从延安到大同到居庸关再到辽东一线的防务,历来都是明王朝军事议题的重中之重,敢不用心?
所有的人都同时点头称赞,心中暗道:吴节这人文才卓绝,在陛下身边历练了两年,如今又带过兵,算是使出来了,后生可畏啊!
见三大阁臣们都连连点头,嘉靖也有些兴奋。
不禁道:“嘉靖三十九年的时候,蒙古俺答,率兵围我京师半月。等到各路勤王兵马一到,却毫发未损地回去了。辱朕极甚,当年,若是有一支大军截其归路,定能全歼俺答于城下。这样的脸,朕不想再丢。”
他越说越激奋:“蒙古俺答不是视我大明如五物吗,如今朕就将戚继光调过来放到你身边。人说戚继光外号戚老虎,有虎在侧,朕也让他尝尝食不知味的感觉。他若再来,出来戚继光和大同军同时出击外,朕让吴节带兵同他打,哈哈!”
说到这里,嘉靖一声长笑,显得有些得意。眼睛发亮,面上也带着一丝红润。
吴节心中苦笑,暗想:我懂得什么军事,真若派我去带兵,只能将一切军务交给手下人去办,当个甩手掌柜。好在我是一个现代人,知道那些将领可用,并且能够打胜仗,真到那一天,倒也不怕。
既然皇帝定了调子,这事也算是成了。
不过,高拱却提出反对意见:“吴节我且问你,台州军移镇去辽东要走多少曰子,这沿路吃穿用度所需几何,这钱又从什么地方掏?”
这个问题吴节早有预料,也大约计算过,就老实回答道:“从福建去辽东,最快也要走四个月,所需开拨银子百万。”
“什么,这么多?”如同一盆冷水泼到头上,嘉靖脸上的红潮消退下去。
如今的国库已经到了子吃卯粮的时候,巨大的亏空还不知道怎么弥补。马上就是新的一年,明年的财政开支预算还没有做出来,又多了这一笔。
一百万两,老天,大明朝如今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不到,又从那里去弄这笔钱?
徐阶也忍不住摇了摇头,闭口不言。
倒是那张居正因为掌管着户部,当下忍不住在心中计算起来。
吴节当然不肯看到自己的提议就此流产,微一思索,道:“其实也用不了这么多,台州军有数万人马,其中大多是家属和辅兵、民夫,真正的主力战兵不过三千。可让这三千多人先一步开拨,如此,三十万两就够了。至于家属,可慢一步移去东北,一年可以,三年五年也可以,并不急于一时。再说,南方人未必习惯辽东的苦寒,估计还有不少人不愿意过去,又省下了一笔开支。”
吴节心中好笑,这大明朝的核心决策层的几人怎么凑到一起就说钱,弄得满朝都是铜臭。
资本主义萌芽期果然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啊!
吴节一边说,众人都同时微微点头。
吴节又笑道:“其实,这三十万两也不一定要让朝廷掏腰包的,依吴节看来,一文钱不出够可以。”
嘉靖眼睛一亮:“不用钱……对对对,戚继光收了一年多厘金,在对倭战事中缴获甚丰,让他出点血也是应该。”
堂堂九五之尊竟然说出这种话来,大家都相互看了一眼,同是摇头,觉得实在不成体统。
吴节忙道:“倒不是,臣以为,辽东一地苦寒荒僻,尤其是沈阳和辽阳以北,每百里有十几户人家就算不错了,只辽河一带人烟多些。可地方虽然人少,可土地却肥沃平整,稍微整治一两年就是熟地。不如将这开拔银子核算成土地,抵给台州军。一来可以用土地吸引人口实边,二来,俗话说有土斯有才,也显得陛下和朝廷的恩典。”
“好!”张居正突然叫了一声好,说:“其实,辽东无主之地甚多,朝廷可以以赊欠的方式将土地赊欠给百姓,吸引流民充实边防。”
(未完待续)
自从嘉靖于二十年前将办公地点转移到西苑,再不上朝之后,为了与他配合。内阁、司礼监都在这里设了值房,平曰间都会有一个阁臣值守。
因此,西苑也成为大明王朝事实上的中枢核心要地。
这一规矩一直延续下去,不但明朝后来的几个皇燕京在这里办公。到清朝时,满清皇帝也都住在这里。到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大名鼎鼎的中南海。
像今天这种三大阁臣同时值班的情形,以前还从来没与碰到过。
见吴节疑惑,嘉靖道:“还有半月就是春节,内阁需去年各项开支按各部和两京一十三省的实际用度整理出来,然后上报。哪些该结,哪些不该结,都要有个说话。再过得几曰,明年的几宗大开支,也得让各部提出来,户部综合算一下,然后内阁拟票,若成,就把红给批了。时辰不等人,三个阁臣已经熬了几天夜了。”
“原来年度财政会议就要举行了。”吴节恍然大悟:“难怪阁老们都在。”
自从实行厘金制度之后,没有了浩大的军费开支,国家财政算是喘了一口大气。到如今,倭寇已经剿平,未来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部队和东南军事机关该裁撤的裁撤,该遣散的遣散,总体来说,明朝的财政还是向好的。
不过,国家如此之大,事务如此至多,到处都要用钱。没有巨大的军费开支,别处需要用钱的地方又钻了出来,按下葫芦浮起瓢,就没有个消停的时候。
如今,嘉靖又要修宫观,在西苑里大兴土木,又不肯自己掏腰包。
如此一来,国库依旧是窟窿巨大,堵不胜堵,倒苦了阁臣们。
严嵩昨天死了老婆,严府新丧,诸事繁杂,自然没办法来内阁视事。
所以,如今的内阁其实就是徐、高、张三驾马车在勉强维持。
其实,严党的倒掉估计就是最近的事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严嵩父子来不来内阁,已经不要紧了。
大不了,大家将来年的开支商量出一个结果之后,让严嵩这个橡皮图章拟票了事。
嘉靖回头微笑着对吴节说:“让台州军移镇去辽东一事你写个条陈出来,等下给阁老们看看。”
这算是嘉靖给吴节的一个考验,阁老们从内阁值房走到这里,大约要花十来分钟时间。
吴节必须在这十来分钟里从构思到成文,写出一篇看得过去的边策来。
一般人若是用毛笔,光誊录都不够,更别说现写一篇了。
这却难不倒吴节,其实,对于东北的边策,吴节已经想了好几年了。毕竟这关系到明朝未来的走向,关系到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否要做亡国奴的大事。
当下,吴节也不推辞,快步走到皇帝御案前,拿了铅笔,用行草飞快地写了下去。
等到三大阁员进了玉熙宫精舍,吴节这一篇六百来字的短文恰恰写完。
硬笔书法可是吴节的强项,虽然比不上用电脑打字,但相比起古人的毛笔字,堪称神速。
嘉靖见吴节文不加点,速度又如此之快,心中欣慰,暗想:“朕亲手点这个状元果然不凡,这两年来确实提朕大大地长了脸。”
嘉靖接过稿子大略看了一遍,然后将调戚继光军去东北的事情同三人说了,就将文章转了过去。
吴节这篇折子除了保举戚继光任辽东总兵官之后,还提出两点靖边策。
一,改入归流,废除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土官制度,迁移山林里的渔、猎民户屯垦,设置地方官进行管辖。如今的东北地区很多民族还在实行部落酋长统治的奴隶制度,而一旦遇到天灾,少数民族就会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进汉族地区进行抢劫。只要一开始放手抢劫,那些少民发现抢劫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在不肯安心生产。又因为通过抢劫,部落的势力得以壮大,渐渐尾大不掉,顿成明王朝的祸害。如果将他们都迁移到平原地区开垦,实行流官制度,就算碰到天灾,也能得到中央政斧的赈济。几代人下来,都会同化成汉人,自然就不会有以后的女真南下了。
二,台州军进驻辽东之后,可对蒙古俺打形成夹击之势。若蒙古人进攻大同,辽东军从东向西攻击。若蒙古人进攻辽东,则大同军由西向东攻击。若蒙古人直接攻击燕京,则两军东西对进。
对于改土归流一议,嘉靖和三大阁臣都深以为然。他们以前治理边的时候,大多选少数民族的头人首领为关官,对本族人进行管理,官职世袭。比如东北的建州卫,都由女真的头人们把持。
听吴节这篇文章一说,大家才意识安抚并不是长久之计策,要想彻底平靖边事,还得使用归化这一手段,这也符合圣人教化之道。
顿时眼睛一亮,深以为然。
至于戚继光移镇去东北,大家也觉得这事可以做。都是为政多年的老人,自然知道一支打过仗见过血的军队有多宝贵,尤其是台州军这种百战百胜之师。若就此解散,也是一大损失。
移镇去东北,倒是一个好办法。
中原王朝对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戒备由来已久,从汉朝的匈奴开始,再到突厥、回鹘、蒙古,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所谓的边务,其实就是从延安到大同到居庸关再到辽东一线的防务,历来都是明王朝军事议题的重中之重,敢不用心?
所有的人都同时点头称赞,心中暗道:吴节这人文才卓绝,在陛下身边历练了两年,如今又带过兵,算是使出来了,后生可畏啊!
见三大阁臣们都连连点头,嘉靖也有些兴奋。
不禁道:“嘉靖三十九年的时候,蒙古俺答,率兵围我京师半月。等到各路勤王兵马一到,却毫发未损地回去了。辱朕极甚,当年,若是有一支大军截其归路,定能全歼俺答于城下。这样的脸,朕不想再丢。”
他越说越激奋:“蒙古俺答不是视我大明如五物吗,如今朕就将戚继光调过来放到你身边。人说戚继光外号戚老虎,有虎在侧,朕也让他尝尝食不知味的感觉。他若再来,出来戚继光和大同军同时出击外,朕让吴节带兵同他打,哈哈!”
说到这里,嘉靖一声长笑,显得有些得意。眼睛发亮,面上也带着一丝红润。
吴节心中苦笑,暗想:我懂得什么军事,真若派我去带兵,只能将一切军务交给手下人去办,当个甩手掌柜。好在我是一个现代人,知道那些将领可用,并且能够打胜仗,真到那一天,倒也不怕。
既然皇帝定了调子,这事也算是成了。
不过,高拱却提出反对意见:“吴节我且问你,台州军移镇去辽东要走多少曰子,这沿路吃穿用度所需几何,这钱又从什么地方掏?”
这个问题吴节早有预料,也大约计算过,就老实回答道:“从福建去辽东,最快也要走四个月,所需开拨银子百万。”
“什么,这么多?”如同一盆冷水泼到头上,嘉靖脸上的红潮消退下去。
如今的国库已经到了子吃卯粮的时候,巨大的亏空还不知道怎么弥补。马上就是新的一年,明年的财政开支预算还没有做出来,又多了这一笔。
一百万两,老天,大明朝如今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三百万不到,又从那里去弄这笔钱?
徐阶也忍不住摇了摇头,闭口不言。
倒是那张居正因为掌管着户部,当下忍不住在心中计算起来。
吴节当然不肯看到自己的提议就此流产,微一思索,道:“其实也用不了这么多,台州军有数万人马,其中大多是家属和辅兵、民夫,真正的主力战兵不过三千。可让这三千多人先一步开拨,如此,三十万两就够了。至于家属,可慢一步移去东北,一年可以,三年五年也可以,并不急于一时。再说,南方人未必习惯辽东的苦寒,估计还有不少人不愿意过去,又省下了一笔开支。”
吴节心中好笑,这大明朝的核心决策层的几人怎么凑到一起就说钱,弄得满朝都是铜臭。
资本主义萌芽期果然是一种很独特的存在啊!
吴节一边说,众人都同时微微点头。
吴节又笑道:“其实,这三十万两也不一定要让朝廷掏腰包的,依吴节看来,一文钱不出够可以。”
嘉靖眼睛一亮:“不用钱……对对对,戚继光收了一年多厘金,在对倭战事中缴获甚丰,让他出点血也是应该。”
堂堂九五之尊竟然说出这种话来,大家都相互看了一眼,同是摇头,觉得实在不成体统。
吴节忙道:“倒不是,臣以为,辽东一地苦寒荒僻,尤其是沈阳和辽阳以北,每百里有十几户人家就算不错了,只辽河一带人烟多些。可地方虽然人少,可土地却肥沃平整,稍微整治一两年就是熟地。不如将这开拔银子核算成土地,抵给台州军。一来可以用土地吸引人口实边,二来,俗话说有土斯有才,也显得陛下和朝廷的恩典。”
“好!”张居正突然叫了一声好,说:“其实,辽东无主之地甚多,朝廷可以以赊欠的方式将土地赊欠给百姓,吸引流民充实边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