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第153节
棋盘渐渐铺满,大雪静静落下,廊下的灯火发出朦胧的光线,鬓间的不知何时冒出的银丝,闪着冷光。
这两年,他的视线愈发模糊了,如今似乎都看不清棋盘了,真是老了吗?
薛太尉心不在焉,何参军亦不敢全力以赴,落子之时,犹在思索,如何能让薛太尉不着痕迹的赢了。
薛太尉落子,他又想起自己主持度田那一年,世家反对激烈,对薛皇后的攻击愈演愈烈,面对流言,先帝置若罔闻,依旧给他绝对的信任,他们顶住压力,同心协力,力求变革。
然后,意外发生了,这一年,薛皇后在生产齐王时,难产血崩,意外驾崩。
妹妹的死,给了他当头棒喝,让他瞬间清醒。
那时的他,空有高名,没有兵权,没有兵权支撑,官位再高,都不过是无本之木。
冒进改革,没有兵力保驾护航,怎么可能成功?
薛皇后驾崩了,可他们甚至连追究薛皇后死因的能力都没有,只能忍痛强咽下这个教训。
先帝遭此打击,意志消沉,不得不中止了度田,没几年就抑郁而终了。
而他,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有了给薛皇后报仇的能力,把始作俑者家族连根拔起,将秦州兵权收入手中。
可有了兵权,有了底气之后,他却再不如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那般满怀壮志了。
他一改曾经强势的为政风格,处事愈发谨慎犹豫,三思后行,无非是不想再有人因自己的冒进受伤害。
可如今,有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如他的妹妹一般死去,当年的悲剧循环往复,又在他的面前上演,齐王将要承受比他当年丧妹之痛,更加难以承受的痛苦,以及,无尽愧疚。
薛太尉长吐了一口气,在棋盘落下最后一子,闭上了眼。
曾几何时,他那被复仇的恨海蒙蔽的初心,却再也看不清了呢?
他的入仕初心呢?
沉沦,难道是他唯一的出路吗?
一局毕,胜负未分。
薛太尉将剩下的棋子扔入棋盒,若无其事的收拾着棋局,待棋局收拾完毕,才取出棋桌下的手谕,缓缓道:“圣上赐我一死。”
何参军大惊,手中的棋子哗哗落地,连声劝谏,“明公岂能这样束手就戮,一不做二不休,何不如反?”
薛太尉摇摇头,薛氏一族百口人命都在京城,都在天子手里捏着,他反了,第一个死的就是他的儿子,他的弟弟。
这场较量,他终是败了。
薛太尉起身,返回斋中,提笔研墨,写下答书,交给了宋逸。
宋逸默然将答书收入怀中,心知薛太尉已经做出选择了。
兵权卸了,薛氏便彻底跟秦州世家撕破脸,于士族无容身之地了。不卸,他要么死,要么起兵清君侧。
可是,如今后位上的女子,不是和他的妹妹一样无辜吗?他要清什么啊?
他的权欲,已经害死薛皇后了,还要再害死她一回吗?
他进退维谷。
薛太尉端起毒酒,视线看向看着廊下的茫茫大雪,一路至今,这一身兵权,卸与不卸,都由不得他自己了,他终是不能卸啊!
他端着酒杯,遥敬建安方向,依旧坦然对何参军道:“可惜此酒,不能相劝了。”
一饮而尽。
“明公!”
何参军扑通跪倒,痛哭流涕。
酒杯脱手,薛太尉走向廊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容赴死。
当初的志向,早已模糊的不成模样。
他不由自问,自己为何会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权欲熏心吗?
天地一片白茫茫,大雪落了一身去,拂了一身满。
“好一场大雪啊……”
*
望建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长江岸。
君恩负,故乡远,将去千里不复还。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第123章 谋反
新年的第一场大雪, 在一片呜咽声中静静停止。
薛太尉倒下了。
秦州府上下混乱一片,宋逸趁乱悄无声息离开了秦州府。
时近平旦,城门将开,宋逸在城门开后的第一时间驱马出城。
萧泓还在城外等候着, 他没听宋逸的劝告, 子时之后,依然守在城外等候消息。
看到宋逸出城后, 萧泓长舒了一口气, 立即驱马迎了上去, “景逸。”
宋逸愕然,“殿下怎么没走?”
“我怎么可能丢下你独自走?”
宋逸面色凝重, 扬鞭驱马,马蹄下碎雪翻飞, “快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萧泓见他神色很不寻常,心中一沉, “怎么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
冬日的风在耳边呼啸着,声音被风吹散, 可萧泓还是一字一句听清了那几个足够震塌心底防线的消息。
“薛太尉薨了。”
萧泓面色惨白,如坠冰窟。
*
与此同时, 何参军召集文武官吏商议后事。
秦州文武皆服孝跪坐于灵堂。
何参军愤慨对众人道:“皇帝不念旧恩,罔顾人伦孝义,为妖后所惑, 派宋逸传旨, 枉杀忠良,实则昏庸, 不配为人主,今当起兵,为公平反。”
底下众人愤然赞同,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秦州主簿则反对道:“太尉临终前,令我等散去兵众,归顺朝廷,何故起兵,自取灭亡?”
何参军脸色一沉,薛太尉服毒后,弥留之际的嘱咐再度在耳边回荡——
“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为。我死之后,释兵散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上策也。退据秦州,集中兵力,谨慎自守,贡献不废,中策也。调兵东下,攻打建安,寄望侥幸,下策也。”【注1】
“明公临终留下三策,然其所言下策,才是上策。”
何参军起身,扫视众人,正色道:“即便我们放弃抵抗,迎广陵王入主秦州,朝廷也不会放过我们,早晚要打散我们的势力,将我们逐个击破,倒不如借薛太尉之薨,放手一搏,起兵东下建安,胁迫朝廷,事成之后,推我为秦州牧,定不负在座诸君。”
秦州司马愤然起身,率先附和,“好,今日,我们便在明公灵堂誓师,东下建安,为公报仇!”
何参军闻声,一把扯下头上孝布,高高举起,振臂一呼——
“诛妖后,清君侧。”
随即,堂上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附和之声。
“诛妖后,清君侧!”
……
另一边,宋逸和萧泓在暗卫的掩护下,快速逃离秦州。
秦州文武决定起兵后,便派兵追杀宋逸二人,秦州司马亲自带兵来追。
隆隆的马蹄声滚滚而来,旌旗遮天蔽日,在他们身后投下一片片阴影,大地都在震动。
战马铁骑在这一片原野奔驰着,阴冷的杀气向他们逼来。
“追上,别让他们跑了。”
“把他抓回来祭旗,告慰太尉大人在天之灵。”
“追!”
萧泓回头看去,目瞪口呆,数不清的战马在快速奔驰。
“殿下,不要回头!”
宋逸大声提醒,驱马调转方向,向一片树林而去,暗卫们也立刻掩护萧泓跟上。
冬日里,草木凋敝,没有藏身之处,众人在一片枯枝败叶中狼狈逃离躲藏,渐渐与追兵拉开了距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秦州军点起火把,在林中搜寻着。
萧泓逃离时,马蹄被树枝绊倒,不慎坠马,半边身子摔的不得动弹,宋逸扶他躲在一棵树下休憩。
萧泓喘着气,他素来是养尊处优的,几时这般狼狈逃命过,体力的消耗,精神的紧张,让他的情绪绷成了一根弦。他脸色惨白,嘴唇不停颤抖,怪不得宋逸要他先走,他至今都不敢相信薛太尉薨了。
天子,竟然真的下了狠心杀了薛太尉。
宋逸看着吓得已经濒临崩溃的萧泓,从怀中取出那封薛太尉的答书,交给萧泓,嘱咐道:“殿下,你一定要平安返回建安,向陛下复命。”
萧泓心中一紧,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你要做什么?”
宋逸沉默,解下自己的披风,盖到了萧泓身上,跟一侧的暗卫使了个眼色,暗卫会意,立刻用布捂住萧泓的嘴,把人绑了起来,往一处山坳躲藏去。
萧泓已经知道宋逸要做什么了,他想阻止他,可手脚都被绑住,挣扎徒劳无用,暗卫将枯木杂草盖在他的身上,人便与这一片夜色融为了一体。
随后,宋逸上马,留下部分暗卫保护萧泓,自己又带着一队暗卫往另一个方向而去。
秦州军听到草木在马蹄下断裂的声响,立刻调转马头,向宋逸方向追去。
这两年,他的视线愈发模糊了,如今似乎都看不清棋盘了,真是老了吗?
薛太尉心不在焉,何参军亦不敢全力以赴,落子之时,犹在思索,如何能让薛太尉不着痕迹的赢了。
薛太尉落子,他又想起自己主持度田那一年,世家反对激烈,对薛皇后的攻击愈演愈烈,面对流言,先帝置若罔闻,依旧给他绝对的信任,他们顶住压力,同心协力,力求变革。
然后,意外发生了,这一年,薛皇后在生产齐王时,难产血崩,意外驾崩。
妹妹的死,给了他当头棒喝,让他瞬间清醒。
那时的他,空有高名,没有兵权,没有兵权支撑,官位再高,都不过是无本之木。
冒进改革,没有兵力保驾护航,怎么可能成功?
薛皇后驾崩了,可他们甚至连追究薛皇后死因的能力都没有,只能忍痛强咽下这个教训。
先帝遭此打击,意志消沉,不得不中止了度田,没几年就抑郁而终了。
而他,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登上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有了给薛皇后报仇的能力,把始作俑者家族连根拔起,将秦州兵权收入手中。
可有了兵权,有了底气之后,他却再不如当年一无所有的时候那般满怀壮志了。
他一改曾经强势的为政风格,处事愈发谨慎犹豫,三思后行,无非是不想再有人因自己的冒进受伤害。
可如今,有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如他的妹妹一般死去,当年的悲剧循环往复,又在他的面前上演,齐王将要承受比他当年丧妹之痛,更加难以承受的痛苦,以及,无尽愧疚。
薛太尉长吐了一口气,在棋盘落下最后一子,闭上了眼。
曾几何时,他那被复仇的恨海蒙蔽的初心,却再也看不清了呢?
他的入仕初心呢?
沉沦,难道是他唯一的出路吗?
一局毕,胜负未分。
薛太尉将剩下的棋子扔入棋盒,若无其事的收拾着棋局,待棋局收拾完毕,才取出棋桌下的手谕,缓缓道:“圣上赐我一死。”
何参军大惊,手中的棋子哗哗落地,连声劝谏,“明公岂能这样束手就戮,一不做二不休,何不如反?”
薛太尉摇摇头,薛氏一族百口人命都在京城,都在天子手里捏着,他反了,第一个死的就是他的儿子,他的弟弟。
这场较量,他终是败了。
薛太尉起身,返回斋中,提笔研墨,写下答书,交给了宋逸。
宋逸默然将答书收入怀中,心知薛太尉已经做出选择了。
兵权卸了,薛氏便彻底跟秦州世家撕破脸,于士族无容身之地了。不卸,他要么死,要么起兵清君侧。
可是,如今后位上的女子,不是和他的妹妹一样无辜吗?他要清什么啊?
他的权欲,已经害死薛皇后了,还要再害死她一回吗?
他进退维谷。
薛太尉端起毒酒,视线看向看着廊下的茫茫大雪,一路至今,这一身兵权,卸与不卸,都由不得他自己了,他终是不能卸啊!
他端着酒杯,遥敬建安方向,依旧坦然对何参军道:“可惜此酒,不能相劝了。”
一饮而尽。
“明公!”
何参军扑通跪倒,痛哭流涕。
酒杯脱手,薛太尉走向廊下纷纷扬扬的大雪,从容赴死。
当初的志向,早已模糊的不成模样。
他不由自问,自己为何会变成现在这般模样?
权欲熏心吗?
天地一片白茫茫,大雪落了一身去,拂了一身满。
“好一场大雪啊……”
*
望建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长江岸。
君恩负,故乡远,将去千里不复还。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第123章 谋反
新年的第一场大雪, 在一片呜咽声中静静停止。
薛太尉倒下了。
秦州府上下混乱一片,宋逸趁乱悄无声息离开了秦州府。
时近平旦,城门将开,宋逸在城门开后的第一时间驱马出城。
萧泓还在城外等候着, 他没听宋逸的劝告, 子时之后,依然守在城外等候消息。
看到宋逸出城后, 萧泓长舒了一口气, 立即驱马迎了上去, “景逸。”
宋逸愕然,“殿下怎么没走?”
“我怎么可能丢下你独自走?”
宋逸面色凝重, 扬鞭驱马,马蹄下碎雪翻飞, “快走,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萧泓见他神色很不寻常,心中一沉, “怎么了, 到底出了什么事?”
冬日的风在耳边呼啸着,声音被风吹散, 可萧泓还是一字一句听清了那几个足够震塌心底防线的消息。
“薛太尉薨了。”
萧泓面色惨白,如坠冰窟。
*
与此同时, 何参军召集文武官吏商议后事。
秦州文武皆服孝跪坐于灵堂。
何参军愤慨对众人道:“皇帝不念旧恩,罔顾人伦孝义,为妖后所惑, 派宋逸传旨, 枉杀忠良,实则昏庸, 不配为人主,今当起兵,为公平反。”
底下众人愤然赞同,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秦州主簿则反对道:“太尉临终前,令我等散去兵众,归顺朝廷,何故起兵,自取灭亡?”
何参军脸色一沉,薛太尉服毒后,弥留之际的嘱咐再度在耳边回荡——
“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为。我死之后,释兵散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上策也。退据秦州,集中兵力,谨慎自守,贡献不废,中策也。调兵东下,攻打建安,寄望侥幸,下策也。”【注1】
“明公临终留下三策,然其所言下策,才是上策。”
何参军起身,扫视众人,正色道:“即便我们放弃抵抗,迎广陵王入主秦州,朝廷也不会放过我们,早晚要打散我们的势力,将我们逐个击破,倒不如借薛太尉之薨,放手一搏,起兵东下建安,胁迫朝廷,事成之后,推我为秦州牧,定不负在座诸君。”
秦州司马愤然起身,率先附和,“好,今日,我们便在明公灵堂誓师,东下建安,为公报仇!”
何参军闻声,一把扯下头上孝布,高高举起,振臂一呼——
“诛妖后,清君侧。”
随即,堂上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附和之声。
“诛妖后,清君侧!”
……
另一边,宋逸和萧泓在暗卫的掩护下,快速逃离秦州。
秦州文武决定起兵后,便派兵追杀宋逸二人,秦州司马亲自带兵来追。
隆隆的马蹄声滚滚而来,旌旗遮天蔽日,在他们身后投下一片片阴影,大地都在震动。
战马铁骑在这一片原野奔驰着,阴冷的杀气向他们逼来。
“追上,别让他们跑了。”
“把他抓回来祭旗,告慰太尉大人在天之灵。”
“追!”
萧泓回头看去,目瞪口呆,数不清的战马在快速奔驰。
“殿下,不要回头!”
宋逸大声提醒,驱马调转方向,向一片树林而去,暗卫们也立刻掩护萧泓跟上。
冬日里,草木凋敝,没有藏身之处,众人在一片枯枝败叶中狼狈逃离躲藏,渐渐与追兵拉开了距离。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秦州军点起火把,在林中搜寻着。
萧泓逃离时,马蹄被树枝绊倒,不慎坠马,半边身子摔的不得动弹,宋逸扶他躲在一棵树下休憩。
萧泓喘着气,他素来是养尊处优的,几时这般狼狈逃命过,体力的消耗,精神的紧张,让他的情绪绷成了一根弦。他脸色惨白,嘴唇不停颤抖,怪不得宋逸要他先走,他至今都不敢相信薛太尉薨了。
天子,竟然真的下了狠心杀了薛太尉。
宋逸看着吓得已经濒临崩溃的萧泓,从怀中取出那封薛太尉的答书,交给萧泓,嘱咐道:“殿下,你一定要平安返回建安,向陛下复命。”
萧泓心中一紧,隐隐有不好的预感,“你要做什么?”
宋逸沉默,解下自己的披风,盖到了萧泓身上,跟一侧的暗卫使了个眼色,暗卫会意,立刻用布捂住萧泓的嘴,把人绑了起来,往一处山坳躲藏去。
萧泓已经知道宋逸要做什么了,他想阻止他,可手脚都被绑住,挣扎徒劳无用,暗卫将枯木杂草盖在他的身上,人便与这一片夜色融为了一体。
随后,宋逸上马,留下部分暗卫保护萧泓,自己又带着一队暗卫往另一个方向而去。
秦州军听到草木在马蹄下断裂的声响,立刻调转马头,向宋逸方向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