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的漂亮原配觉醒了 第48节
此外,乡下家家户户都在屋前屋后,田埂,山坡上种了棉花,这也让大部分家庭增收好几元。可以说,只要勤快肯干,一年多挣个十块八块不是问题。这对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这些增收并没有影响粮食生产。今年他们公社交的粮跟去年差不多,社员们分到手的粮食也跟去年相差无几。
在不减产影响社员们口粮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整体社员的增收,可以说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县里对红旗公社的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特意向杨书记了解了详细情况。
等年底召开全县总结大会时,领导们在台上特意表扬了红旗公社,并鼓励各公社创新增收,提高社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杨书记是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他们红旗公社也出了名了,担忧的是,要是其他的公社都一一效仿,他们的服装厂势必会受影响。
但很快他就发现,他想多了。
其他公社可没有一个宋书玉,想复制红旗公社的经验都不可能。
首先便是启动资金的问题,现在县里也很穷,根本不可能拨款给公社,只能靠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法子解决。可公社更穷,哪个公社都拿不出万儿八千办厂。
这第一步就被拦住了,更别提后面的设备问题,人员招聘组织问题了。
即便能找银行解决自己短缺的问题,但后续能不能将事情办好也是个问号,要是做不好,亏了本,经营不下去,谁来负这个责任?
他们这种社队企业可不像国营场子,有上面兜底。弄得不好,只怕公社干部都要挨批,甚至是头上的帽子不保。
基于种种考量,最后竟然没有一个公社站出来说要办企业。不少公社都一句话,这要回去跟公社里商量商量再说。
没有达到语气效果,领导们很失望。
杨书记则高高兴兴地捧着“先进公社”的锦旗回去,挂在公社大门口上,然后让小梁将宋书玉这个大功臣请了过来。
宋书玉一到,杨书记就热情地给她倒茶,并将在县里开会的事说了。
“小宋,领导很看好你们服装厂,好好干,争取明年将咱们的厂子打造成百人大厂。”
宋书玉笑着点头:“全靠领导们的鼎力支持,杨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好,你这小同志有股干劲儿,我相信你。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公社能帮的一定帮。”这次杨书记明显比以往好说话了许多。
只是公社一穷二白的,能帮什么呢?
宋书玉笑了笑:“谢谢杨书记对我们的支持。”
杨书记这次在县里扬眉吐气,兴致很高,滔滔不绝,又说起了县里开会的时,还将县里鼓励其他公社办厂,但没有公社参与的事说了。
宋书玉一听就嗅到了机会。
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县领导想推广,将红旗公社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公社,让全县的百姓日子都好过一些,他们厂想要做大做强,但受困于原材料不足。
双方这是一拍即合啊。
宋书玉连忙欣喜地表示:“杨书记这个事好办,可以将咱们公社的种植棉花经验推广到全县。至于多出来的棉花,我们服装厂倒是开着车子,挨个公社地去收,保证一个都不落下,您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这不是得带着兄弟公社一起风光吗?
好不容易得了表扬,杨书记并不想这么快就拉上以前的穷兄弟,他还没过够瘾呢。
“这……你们服装厂忙得过来吗?”
宋书玉笑着说:“忙不过来可以招人啊。杨书记,实不相瞒,咱们服装厂现在卡脖子的就是原材料这一环,布料太单一了,而且数量不够多,只养得起三十多个工人。要想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的社员,必须增加原材料,不光是棉布,其实我还想请您向上面申请,给咱们拨一部分其他的布料。当然我知道这事您也很难办,但我想要是等咱们厂子的规模扩大到一百人,五百人呢?当我们厂子在县里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再去向上面申请,应该会容易很多。”
即便不答应也没关系,反正这马上就要77年了,转眼间就到了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吹,以后他们完全可以去外地寻找合适的厂子提供各种布料,还可以货比三家。
杨书记被宋书玉说得有点心动。
五百人的大厂啊,全县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若是落在他们红旗公社,那他们公社就有面子了,而且还能惠及五百个家庭。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谁能拒绝?
杨书记被说动了,指着宋书玉道:“小宋,你这脑瓜子就是灵活。你说的这个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明天再去一趟县里,将你的这个提议向县里汇报了,明年咱们大干一场。”
宋书玉赶紧起身给他鞠躬:“真是太谢谢杨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了。我代表红云大队的所有社员,谢谢杨书记您,有您这样的书记,真是我们全公社的福气。”
一番话把杨书记哄得眉开眼笑的,真是恨不得当天就去县里,将这个事给敲定了。
县里正恼火没人愿意学习红旗大队的经验呢,杨书记这一送上门,领导焉有不答应的道理?
年前,县里又通知各公社开了会,组织各公社向红云公社学习,多种植棉花,多余的彤彤卖给红云大队服装厂。
最积极响应的便是红旗公社相邻的朱家、红星等几个公社,毕竟离得近,几个公社结亲也比较多,所以红旗公社今年实现全员增收的事,他们也看到了。
赚钱的事谁不乐意呢?
相较来说,其他公社积极性就远没有这么高了。
县领导颇重视这事,于是决定在年后设立考察队,将所有公社的书记都拉到红旗公社考察一下。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过年的事。
过年,队里杀猪分肉,格外热闹。
服装厂这边也提前三天就放了假,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每个人还发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金。这个意外之喜,可让大伙高兴坏了。
宋书玉更高兴,因为服装厂回本了。她上半年投入的几千元全部赚回来了不说,现在厂子账目上还有八千多块,仓库里还有好几千斤棉花。
只是她没分红,而是将这笔钱继续投入到来年的生产中。
宋书玉计划好了,等厂子步上正轨后,要去城里采购更专业的缝纫机还有其他相关设备,自带生产设备上班这种事,只能在初期,小规模的时候进行。等厂子有了一定的规模后,个人与厂子里的资产就要界限清楚。
不过这都是年后的事,当务之急是欢欢喜喜过个好年。
今年谢铮竟没回去过年。
宋书玉记得上辈子他是回去过年了的,但今年不知为何,让他回去,他怎么都不肯,还搬出去年休久了,今年就不回去的说辞。
其实厂子里周平已经上手了,他不在也没有关系的,厂子照样能运转。
宋书玉隐隐能感觉到,谢铮是因为她才不肯走。可能是怕他走了之后,她突然又相亲,万一他还没回来,她就结婚了怎么办?
现在这时候结婚是件极其简单的事,只要两家看对了眼,男女双方见个一两次,没有意见,那就可以办场酒,就算是结婚了。
他不走,宋书玉也拿他没办法。
对于他的心思,宋书玉还是采取拖延的办法。只要再过一年,高考之后,谢铮就会回城,到时候上了大学,见识到了更加精彩的世界,结识了各种优秀漂亮的姑娘们,谢铮对她的这点心思自然就淡了。
而且到时候两人的距离也远了,一年都很难见一次,感情自然也会疏远。
谢铮没察觉到宋书玉的心思,但也觉得有点挫败,无论他怎么努力,宋书玉的反应都淡淡的,态度也跟以前一样,让他无从下手。
他更不敢走了,就怕去年赵文军的事会再次发生。
在两人各怀复杂心思的情况下,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丰盛的年。
今年桌上的菜更多,整整八个菜,一大半都是肉菜。
刘桂芝非常满意,端自家酿的米酒,笑眯眯地说:“真是没想到,咱们家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书玉,阿铮,你们是家里的大功臣,辛苦了,来,喝酒。”
四人一起举杯相庆。
喝了一碗米酒,刘桂芝有点头晕,话更多了,指着宋书玉说:“你就忙着工作,说好的今年给我带个女婿回来。今天都大年三十了,女婿呢?”
苗秀英早看出了两个孩子的不对劲儿,生怕被刘桂芝戳破,连忙扶着她说:“大过年的不说这个了,你喝多了,赶紧去休息吧。”
她将刘桂芝扶进了屋。
宋书玉笑着摇了摇头,她才20岁呢,急什么。
今天高兴,她端着碗,冲谢铮笑了笑:“喝酒吧,我妈喝多了就爱胡说八道。”
谢铮点点头,主动跟她聊起了工作上的事,也只有这时候,宋书玉的态度最积极。
不知不觉,宋书玉就喝了三碗米酒。
农家酿的米酒,喝起来的时候不觉得,但后劲儿很大,没多久宋书玉就喝得有些多了,眼睛红红地看着谢铮,嘴里也开始胡说八道:“阿铮,你要上大学,出国留学,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要去看看。你再等等,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相信我……”
“好,我会考上好大学的。”谢铮将她的碗拿走,顺着她的话说。但心里却没将这当回事,高考都取消十年了,连正常的考试途径都没有了,怎么上大学?
找关系推荐去上那什么工农兵大学,他可不愿意。
一些初中文化都没有的,也被推荐上去了,这种大学有什么好上的?
宋书玉笑呵呵地看着他:“以后你就是高考状元,我弟弟是高考状元,奶奶可高兴了,妈也好高兴,可你为什么不理我?”
谢铮觉得她醉得不轻,他怎么可能不理她,分明是她经常不搭理他好不好。
他站了起来,拉着宋书玉说:“你喝多了,去床上睡一会儿吧,这里我来收拾。”
喝醉了的人从不肯承认自己喝多了。
宋书玉摆手:“我……我没喝多,我还能再喝,我真还可以。你还没说呢,我去恭喜你,你为什么不理我,走的时候只留了东西和信,都不等我回来,连年都不过就走了,每次都只给妈和奶奶写信,为什么不给我写信……”
怎么越说越离谱了,他们天天见面,写什么信?
莫非,她希望他给她写信?
那也不是不可以。
谢铮把宋书玉脸颊上的头发拨到一边,哄道:“我明天就给你写,以后每个星期,不,每天写一封好不好?”
“不要了……”宋书玉挥手推开他。
因为喝多了,她没有控制住力道,谢铮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推倒在地,她也因为惯性地作用跟着倒了下去,好死不死地压在谢铮的身上,两人的脸近在咫尺,喷出的呼吸洒到对方脸上,荡漾出一种暧昧的气氛。
谢铮喉结滚动了一下,再也忍不住,头一偏,轻轻贴在了宋书玉红润的唇上。
“你们在干什么?”苗秀英出来就看到最令她害怕的一幕,心都快吓停了。
谢铮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手足无措地将宋书玉扶了起来。
苗秀英赶紧过去扶着宋书玉说:“书玉喝多了,我扶她进去休息就行了,阿铮,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这里有奶奶。”
明显是想将他打发走。
谢铮不肯,既然已经被奶奶撞见,那不如就将事情挑明了。
不过他知道,现在苗秀英很难接受这个事,所以也就没进去,而是在外面收拾桌子。
等苗秀英出来,见他还没走,很是头痛。
她想粉饰太平:“阿铮,奶奶知道,你今天喝多了,快回去休息吧,不用收拾了。”
最重要的是,这些增收并没有影响粮食生产。今年他们公社交的粮跟去年差不多,社员们分到手的粮食也跟去年相差无几。
在不减产影响社员们口粮的情况下,还能实现整体社员的增收,可以说是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
县里对红旗公社的这种模式非常感兴趣,特意向杨书记了解了详细情况。
等年底召开全县总结大会时,领导们在台上特意表扬了红旗公社,并鼓励各公社创新增收,提高社员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杨书记是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他们红旗公社也出了名了,担忧的是,要是其他的公社都一一效仿,他们的服装厂势必会受影响。
但很快他就发现,他想多了。
其他公社可没有一个宋书玉,想复制红旗公社的经验都不可能。
首先便是启动资金的问题,现在县里也很穷,根本不可能拨款给公社,只能靠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法子解决。可公社更穷,哪个公社都拿不出万儿八千办厂。
这第一步就被拦住了,更别提后面的设备问题,人员招聘组织问题了。
即便能找银行解决自己短缺的问题,但后续能不能将事情办好也是个问号,要是做不好,亏了本,经营不下去,谁来负这个责任?
他们这种社队企业可不像国营场子,有上面兜底。弄得不好,只怕公社干部都要挨批,甚至是头上的帽子不保。
基于种种考量,最后竟然没有一个公社站出来说要办企业。不少公社都一句话,这要回去跟公社里商量商量再说。
没有达到语气效果,领导们很失望。
杨书记则高高兴兴地捧着“先进公社”的锦旗回去,挂在公社大门口上,然后让小梁将宋书玉这个大功臣请了过来。
宋书玉一到,杨书记就热情地给她倒茶,并将在县里开会的事说了。
“小宋,领导很看好你们服装厂,好好干,争取明年将咱们的厂子打造成百人大厂。”
宋书玉笑着点头:“全靠领导们的鼎力支持,杨书记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好,你这小同志有股干劲儿,我相信你。要是遇到什么困难,公社能帮的一定帮。”这次杨书记明显比以往好说话了许多。
只是公社一穷二白的,能帮什么呢?
宋书玉笑了笑:“谢谢杨书记对我们的支持。”
杨书记这次在县里扬眉吐气,兴致很高,滔滔不绝,又说起了县里开会的时,还将县里鼓励其他公社办厂,但没有公社参与的事说了。
宋书玉一听就嗅到了机会。
这不是天赐良机吗?
县领导想推广,将红旗公社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公社,让全县的百姓日子都好过一些,他们厂想要做大做强,但受困于原材料不足。
双方这是一拍即合啊。
宋书玉连忙欣喜地表示:“杨书记这个事好办,可以将咱们公社的种植棉花经验推广到全县。至于多出来的棉花,我们服装厂倒是开着车子,挨个公社地去收,保证一个都不落下,您觉得这主意怎么样?”
这不是得带着兄弟公社一起风光吗?
好不容易得了表扬,杨书记并不想这么快就拉上以前的穷兄弟,他还没过够瘾呢。
“这……你们服装厂忙得过来吗?”
宋书玉笑着说:“忙不过来可以招人啊。杨书记,实不相瞒,咱们服装厂现在卡脖子的就是原材料这一环,布料太单一了,而且数量不够多,只养得起三十多个工人。要想扩大规模,惠及更多的社员,必须增加原材料,不光是棉布,其实我还想请您向上面申请,给咱们拨一部分其他的布料。当然我知道这事您也很难办,但我想要是等咱们厂子的规模扩大到一百人,五百人呢?当我们厂子在县里的影响越来越大时,再去向上面申请,应该会容易很多。”
即便不答应也没关系,反正这马上就要77年了,转眼间就到了79年,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吹,以后他们完全可以去外地寻找合适的厂子提供各种布料,还可以货比三家。
杨书记被宋书玉说得有点心动。
五百人的大厂啊,全县十个手指头都数得过来。
若是落在他们红旗公社,那他们公社就有面子了,而且还能惠及五百个家庭。
这样实实在在的好处,谁能拒绝?
杨书记被说动了,指着宋书玉道:“小宋,你这脑瓜子就是灵活。你说的这个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明天再去一趟县里,将你的这个提议向县里汇报了,明年咱们大干一场。”
宋书玉赶紧起身给他鞠躬:“真是太谢谢杨书记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了。我代表红云大队的所有社员,谢谢杨书记您,有您这样的书记,真是我们全公社的福气。”
一番话把杨书记哄得眉开眼笑的,真是恨不得当天就去县里,将这个事给敲定了。
县里正恼火没人愿意学习红旗大队的经验呢,杨书记这一送上门,领导焉有不答应的道理?
年前,县里又通知各公社开了会,组织各公社向红云公社学习,多种植棉花,多余的彤彤卖给红云大队服装厂。
最积极响应的便是红旗公社相邻的朱家、红星等几个公社,毕竟离得近,几个公社结亲也比较多,所以红旗公社今年实现全员增收的事,他们也看到了。
赚钱的事谁不乐意呢?
相较来说,其他公社积极性就远没有这么高了。
县领导颇重视这事,于是决定在年后设立考察队,将所有公社的书记都拉到红旗公社考察一下。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过年的事。
过年,队里杀猪分肉,格外热闹。
服装厂这边也提前三天就放了假,除了正常的工资之外,每个人还发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奖金。这个意外之喜,可让大伙高兴坏了。
宋书玉更高兴,因为服装厂回本了。她上半年投入的几千元全部赚回来了不说,现在厂子账目上还有八千多块,仓库里还有好几千斤棉花。
只是她没分红,而是将这笔钱继续投入到来年的生产中。
宋书玉计划好了,等厂子步上正轨后,要去城里采购更专业的缝纫机还有其他相关设备,自带生产设备上班这种事,只能在初期,小规模的时候进行。等厂子有了一定的规模后,个人与厂子里的资产就要界限清楚。
不过这都是年后的事,当务之急是欢欢喜喜过个好年。
今年谢铮竟没回去过年。
宋书玉记得上辈子他是回去过年了的,但今年不知为何,让他回去,他怎么都不肯,还搬出去年休久了,今年就不回去的说辞。
其实厂子里周平已经上手了,他不在也没有关系的,厂子照样能运转。
宋书玉隐隐能感觉到,谢铮是因为她才不肯走。可能是怕他走了之后,她突然又相亲,万一他还没回来,她就结婚了怎么办?
现在这时候结婚是件极其简单的事,只要两家看对了眼,男女双方见个一两次,没有意见,那就可以办场酒,就算是结婚了。
他不走,宋书玉也拿他没办法。
对于他的心思,宋书玉还是采取拖延的办法。只要再过一年,高考之后,谢铮就会回城,到时候上了大学,见识到了更加精彩的世界,结识了各种优秀漂亮的姑娘们,谢铮对她的这点心思自然就淡了。
而且到时候两人的距离也远了,一年都很难见一次,感情自然也会疏远。
谢铮没察觉到宋书玉的心思,但也觉得有点挫败,无论他怎么努力,宋书玉的反应都淡淡的,态度也跟以前一样,让他无从下手。
他更不敢走了,就怕去年赵文军的事会再次发生。
在两人各怀复杂心思的情况下,一家人过了一个团圆丰盛的年。
今年桌上的菜更多,整整八个菜,一大半都是肉菜。
刘桂芝非常满意,端自家酿的米酒,笑眯眯地说:“真是没想到,咱们家也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书玉,阿铮,你们是家里的大功臣,辛苦了,来,喝酒。”
四人一起举杯相庆。
喝了一碗米酒,刘桂芝有点头晕,话更多了,指着宋书玉说:“你就忙着工作,说好的今年给我带个女婿回来。今天都大年三十了,女婿呢?”
苗秀英早看出了两个孩子的不对劲儿,生怕被刘桂芝戳破,连忙扶着她说:“大过年的不说这个了,你喝多了,赶紧去休息吧。”
她将刘桂芝扶进了屋。
宋书玉笑着摇了摇头,她才20岁呢,急什么。
今天高兴,她端着碗,冲谢铮笑了笑:“喝酒吧,我妈喝多了就爱胡说八道。”
谢铮点点头,主动跟她聊起了工作上的事,也只有这时候,宋书玉的态度最积极。
不知不觉,宋书玉就喝了三碗米酒。
农家酿的米酒,喝起来的时候不觉得,但后劲儿很大,没多久宋书玉就喝得有些多了,眼睛红红地看着谢铮,嘴里也开始胡说八道:“阿铮,你要上大学,出国留学,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你要去看看。你再等等,你一定能考上好大学的,相信我……”
“好,我会考上好大学的。”谢铮将她的碗拿走,顺着她的话说。但心里却没将这当回事,高考都取消十年了,连正常的考试途径都没有了,怎么上大学?
找关系推荐去上那什么工农兵大学,他可不愿意。
一些初中文化都没有的,也被推荐上去了,这种大学有什么好上的?
宋书玉笑呵呵地看着他:“以后你就是高考状元,我弟弟是高考状元,奶奶可高兴了,妈也好高兴,可你为什么不理我?”
谢铮觉得她醉得不轻,他怎么可能不理她,分明是她经常不搭理他好不好。
他站了起来,拉着宋书玉说:“你喝多了,去床上睡一会儿吧,这里我来收拾。”
喝醉了的人从不肯承认自己喝多了。
宋书玉摆手:“我……我没喝多,我还能再喝,我真还可以。你还没说呢,我去恭喜你,你为什么不理我,走的时候只留了东西和信,都不等我回来,连年都不过就走了,每次都只给妈和奶奶写信,为什么不给我写信……”
怎么越说越离谱了,他们天天见面,写什么信?
莫非,她希望他给她写信?
那也不是不可以。
谢铮把宋书玉脸颊上的头发拨到一边,哄道:“我明天就给你写,以后每个星期,不,每天写一封好不好?”
“不要了……”宋书玉挥手推开他。
因为喝多了,她没有控制住力道,谢铮猝不及防,一下子被推倒在地,她也因为惯性地作用跟着倒了下去,好死不死地压在谢铮的身上,两人的脸近在咫尺,喷出的呼吸洒到对方脸上,荡漾出一种暧昧的气氛。
谢铮喉结滚动了一下,再也忍不住,头一偏,轻轻贴在了宋书玉红润的唇上。
“你们在干什么?”苗秀英出来就看到最令她害怕的一幕,心都快吓停了。
谢铮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手足无措地将宋书玉扶了起来。
苗秀英赶紧过去扶着宋书玉说:“书玉喝多了,我扶她进去休息就行了,阿铮,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吧,这里有奶奶。”
明显是想将他打发走。
谢铮不肯,既然已经被奶奶撞见,那不如就将事情挑明了。
不过他知道,现在苗秀英很难接受这个事,所以也就没进去,而是在外面收拾桌子。
等苗秀英出来,见他还没走,很是头痛。
她想粉饰太平:“阿铮,奶奶知道,你今天喝多了,快回去休息吧,不用收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