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77节
天子想用柳贺,张居正却言,柳修撰年岁轻,恐怕难当大任。
柳贺:“……”
翰林院及诰敕房中有不少同僚觉得柳贺会因此心生恨意,但事实上,柳贺很淡定,他觉得张居正这么干没问题。
为什么?
马自强与陶大临自不必说,后者是诸大绶一榜的榜眼,如今也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而其余被选中的,陈经邦、河洛文及沈鲤、张秩都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人家在翰林院中熬了八年才充任东宫讲官,也就是说,这种事连隆庆二年的进士都没份,又怎么会轮到柳贺一个隆庆五年的进士?
就算天子再偏爱他,大明朝也是讲究论资排辈的。
何况张居正如果真点了他,他是权相“私人”这顶帽子是怎么也摘不掉的。
柳贺依旧在诰敕房中兢兢业业办事,沈鲤及陈经邦等人充任东宫侍读官后,众翰林又聚在一处好生庆贺了一番。
翰林院中众人都知晓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的消息,但也没人因此疏远了柳贺,反正翰林院一贯有得罪权贵的传统,一代代传下来的,不得罪一下权贵就不舒服。
“泽远你来日方长,莫要放在心上。”
沈鲤也与柳贺道:“眼下局势不稳,你就在诰敕
房中安心办事。”
事实上,无论朝事如何,翰林院所受的冲击始终是最小的,如沈鲤等人充任东宫讲读,这职务清贵又受敬重,而一旦东宫登位,他们这些讲官必然会受到重用。
“我明白的。”
沈鲤是柳贺会试的房师,两人明面上虽不能以老师弟子之称相待,但私下相处时柳贺总是十分尊重对方。
想及此处,柳贺默默对沈鲤提了个醒:“今年年中你也要稍稍注意一些。”
风波虽然未必能殃及翰林院,但柳贺总担心自己相熟之人早早站队,眼下站高拱是不行,但站张居正放在长远看也不行,不过以柳贺对沈鲤的了解,他这位房师是位端方君子,做人做事全凭本心,攀附权贵的可能约等于零。
……
柳贺在张居正那边失了宠,加之京中又有张居正阻挠他任太子讲官的传闻,柳贺在诰敕房中的日子本就不如去年好过,传闻一出,负责张居正事务的中书对待柳贺的态度便降了十万八千里。
柳贺不与那人计较,对方对待柳贺去愈发敷衍,某一日,柳贺底簿已是改完,对方却挑出了数个毛病——因柳贺轮值翰林交予阁老的书文等皆要过中书之手,中书官职虽为从七品,然而与朝中重臣、勋贵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嘉靖朝时有传闻说,嘉靖笃信教,便令中书抄《道德经》,《道德经》皆由金粉所描,据说每抄一部就要用金粉九百两,其中八百两都入了中书科的囊中。
不少中书皆是恩荫出身,追及三代家中基本都有当过阁臣、太子少x、六部尚书的。
中书们出身不低,伺候的又都是阁臣,即便柳贺官阶上更高一级,可这些中书着实未将他看在眼里。
柳贺性子是公认的好,被挑了第一遍毛病,他也就忍了。
对方让他改,他就老老实实拿回去改。
可第二遍,对方竟然又来挑刺。
柳贺自认做事相当细致了,何况第一遍已经被打了回去,第二遍时他格式和条目都检查过了,那中书还来挑他的毛病。
“柳修撰,你这似乎还有错处,再核得细一些。”
柳贺平日待各位中书都是一副笑脸,此时他将那文书放在桌上:“倒要请教刘中书,究竟是哪里的错处?”
他问这句话时,眼中已经没有了平素的笑意。
“便是这里,柳修撰你再修改一遍。”刘中书在虚空中轻轻点了一下,那速度,要么就是他练了葵花点穴手,要么就是他以为柳贺有双千里眼。
“烦劳刘中书再指点一下,在下并未看清。”
“柳修撰你也真是,要你改便改,哪有那般多话?”
“我还要如何改?”柳贺道,“刘中书,本官翻遍《会典》、《兵部职掌》及各类赏封典籍,刘中书你提及的错处本官一处都未寻到,本官还想问你,你口口声声这里要改那里要改,凭据究竟在哪?”
“柳修撰你好不客气。”
柳贺道:“刘中书你若是觉得自己对,便请阁老来评评理,若是我柳贺的错处,我无二话可说。”
刘中书本就是刻意刁难柳贺,见他失了势,态度上就更不客气罢了。
毕竟中书大多不是进士出身,即便晋升了,职权也有限,因而大多数中书只宁愿窝在中书科这一亩三分地中,不愿出去,他们依仗的是阁臣之势,就算是六部大员也要对他们客客气气。
而柳贺这般的翰林官虽是阁臣后备,但自翰林到阁臣至少也要二十年,到那时这些中书们早已不在内阁办事了,自然不怕得罪众翰林。
中书们享受的便是这份快感,即便他们非进士又如何?进士们不也得讨好他们吗?
柳贺性格和善,在他们看来,这便是他好欺负的
明证。
“柳修撰,阁老诸事繁忙,如何会为了你这一点小事浪费时间?”刘中书脸上傲气仍是不减。
“那便请阁老寻一个能干事的中书来,你这般胡乱篡改文书,岂不是更浪费阁老的时间?”
“你不愿改,便请旁人来,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翰林还不多的是!”
刘中书话音刚落,就见柳贺将那几册文书“啪”地砸在桌上,下一刻,柳贺衣摆一动,便朝着皇极殿方向拜去:
“在下是天子钦点的状元,天子门生,大明开科六十六科,蒙天子恩典,在下有幸三元及第,之后便入了翰林院,被授予修撰官职。”
“在下的文章,天子都未曾驳斥,入翰林院一年,在下自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无论修书还是核文都不敢轻忽。”
“今日因在下之过,反倒连累翰林院诸同僚受此侮辱,刘中书你口中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翰林院中谁人不是苦读诗书数十载方才入京为官?”
“何况若在下真有错,刘中书你为何只敢虚虚一点不敢直明?所谓错处出自何书、何掌故,也请你言明,若不能言,今日便是你刻意刁难!”
这刘中书在中书科中本就跋扈,每日只对诸阁老阿谀,对诰敕房中的翰林向来没什么好脸色,翰林们受他的气已许久了,眼下见柳贺一个老实人都被逼急了,众翰林连忙出声声援:“柳修撰说得是!若真有错处,还请言明。”
“我等苦读数十载,真连那三条腿的□□也不如了么?”
“咱们堂堂进士出身,临到头居然要受他一个举人的气,当真奇哉怪哉。”
诰敕房中的喧闹自是引起了门外注意,不久之后,张居正推门入内。
那刘中书仿佛见了救星,立时就在张居正面前哭诉起了柳贺错处。
众翰林:“……”
这人当真有两副面孔。
第104章 处理
“真有此事?”
刘中书便将柳贺如何不听劝告、言辞如何恶劣之事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在他的描述下,柳贺真好似那等依仗自己状元出身便不将同僚看在眼里的狂徒。
众翰林听得都是生气。
翰林院中的氛围一贯是很和气的,毕竟位列其中的要么是一甲出身,要么是优中选优的庶吉士,彼此倾轧之事少,即便有个别心机深沉的,对同僚也多是笼络。
如刘中书这般人前人后两副面孔的实在是少数。
“柳修撰,你来说。”
张居正语气中听不出喜怒,眼下还是上午,他背对窗而立,恰好将诰敕房中唯一的光线挡住,身影便好似更严肃伟岸了。
方才哭诉的刘中书也在这一刻止住了声。
柳贺对着张居正作了一揖:“阁老,下官无可争辩。”
“刘中书说了这么多,你却没有什么可辩的?”张居正眼睛眯起,“那你便是承认自己的过错了?”
柳贺道:“只因下官要说的皆在文书之上,下官不知自己在何处得罪了刘中书,若是公事,下官也无法可说,若是私事,非我之过,我又何从辩解?”
张居正拿起柳贺面前的文册,细细阅览了片刻,视线又转向刘中书:“刘中书,你既认为柳修撰有错,本官也想请教,错处究竟在哪?”
刘中书道:“阁老,既是诰敕房出的文书,自是要谨之又谨,下官只是希望柳修撰更审慎些罢了。”
柳贺看了刘中书一眼:“那烦劳刘中书将过错原原本本点出来,在下好按你的要求修改。”
张居正轻轻摆手:“你二人都不必多说了。”
“诰敕房之职便是撰写文书、勘合底簿等,尽责本没有错,但仍需有所凭、有所依。”张居正道,“刘中书,之后你便去武英殿当值,柳修撰,你也回翰林院继续修书,诰敕房之事先不用你负责。”
“之所以罚你二人,是因为诰敕房乃内阁重地,你二人无事生非,将为内阁、为天子办事当成什么?”
刘中书和柳贺都领了罚,柳贺倒觉得无所谓,大不了再翰林院多修几年书,生活和原本并无变化,何况这次原本就是刘中书欺人太甚,不管旁人怎么说,柳贺这边至少占了个理字。
相对来说,对刘中书的处罚其实更狠一些。
他虽仍为内阁中书,然而在武英殿和在诰敕房的待遇可谓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诰敕房中仅揭帖一项便有无尽好处,而去了武英殿,他负责的就是撰写册宝、图书等,对内阁大事都没有了参与的机会。
想及此处,刘中书便恨恨地望了柳贺一眼。
而他这一眼恰好被柳贺收入眼底。
两人正要离开诰敕房的一瞬,柳贺拦住了刘中书:“慢着。”
“刘中书似乎还未解释,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翰林多的是是何意?”
“柳修撰,你不要得寸进尺!”
柳贺袖子一撸:“方才阁老所说的都是文书勘合之事,这事过便是过了,可你口口声声侮辱我等,此事还没有了结呢!”
“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
“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
柳贺连着追问了几句。
柳贺眼下仍是二十多岁的少年郎,刘中书却整日与文书作伴,肚子滚圆,柳贺又比他高一个个头,平日里柳贺与他客气他看不出来,到这时才发现柳贺身形竟如此高大,站起来时可谓威慑力十足。
“柳修撰,你要做什么?”
“正是要刘中书你知晓,这世上不仅有两条腿的翰林,还有会揍人的翰林。”
“还愣着做什么,快将
他两人拦住!”见柳贺就要在诰敕房内上演一出全武行,张居正连忙命一旁的中书及翰林们动手,这才将脸色涨得通红的柳贺拦住。
“柳修撰,你冲动了。”许国低声道。
柳贺却和他轻轻眨眼:“你且看,这一回至少能管半年。”
许国视线上移,只见柳贺目光清明,哪有一点怒气上头的模样?
诰敕房原本是中书们的地盘,只是揭帖、写诏书等事重之又重,才引入了翰林轮值诰敕房的机制。
中书们自然觉得自身权益被侵占了,他们自认和阁老的关系更加亲密,向来不将前来轮值的翰林看在眼中,来轮值的翰林大多奔着前程而来,也不会主动和中书发生冲突。
柳贺:“……”
翰林院及诰敕房中有不少同僚觉得柳贺会因此心生恨意,但事实上,柳贺很淡定,他觉得张居正这么干没问题。
为什么?
马自强与陶大临自不必说,后者是诸大绶一榜的榜眼,如今也是翰林院侍读学士,而其余被选中的,陈经邦、河洛文及沈鲤、张秩都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人家在翰林院中熬了八年才充任东宫讲官,也就是说,这种事连隆庆二年的进士都没份,又怎么会轮到柳贺一个隆庆五年的进士?
就算天子再偏爱他,大明朝也是讲究论资排辈的。
何况张居正如果真点了他,他是权相“私人”这顶帽子是怎么也摘不掉的。
柳贺依旧在诰敕房中兢兢业业办事,沈鲤及陈经邦等人充任东宫侍读官后,众翰林又聚在一处好生庆贺了一番。
翰林院中众人都知晓柳贺得罪了张居正的消息,但也没人因此疏远了柳贺,反正翰林院一贯有得罪权贵的传统,一代代传下来的,不得罪一下权贵就不舒服。
“泽远你来日方长,莫要放在心上。”
沈鲤也与柳贺道:“眼下局势不稳,你就在诰敕
房中安心办事。”
事实上,无论朝事如何,翰林院所受的冲击始终是最小的,如沈鲤等人充任东宫讲读,这职务清贵又受敬重,而一旦东宫登位,他们这些讲官必然会受到重用。
“我明白的。”
沈鲤是柳贺会试的房师,两人明面上虽不能以老师弟子之称相待,但私下相处时柳贺总是十分尊重对方。
想及此处,柳贺默默对沈鲤提了个醒:“今年年中你也要稍稍注意一些。”
风波虽然未必能殃及翰林院,但柳贺总担心自己相熟之人早早站队,眼下站高拱是不行,但站张居正放在长远看也不行,不过以柳贺对沈鲤的了解,他这位房师是位端方君子,做人做事全凭本心,攀附权贵的可能约等于零。
……
柳贺在张居正那边失了宠,加之京中又有张居正阻挠他任太子讲官的传闻,柳贺在诰敕房中的日子本就不如去年好过,传闻一出,负责张居正事务的中书对待柳贺的态度便降了十万八千里。
柳贺不与那人计较,对方对待柳贺去愈发敷衍,某一日,柳贺底簿已是改完,对方却挑出了数个毛病——因柳贺轮值翰林交予阁老的书文等皆要过中书之手,中书官职虽为从七品,然而与朝中重臣、勋贵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嘉靖朝时有传闻说,嘉靖笃信教,便令中书抄《道德经》,《道德经》皆由金粉所描,据说每抄一部就要用金粉九百两,其中八百两都入了中书科的囊中。
不少中书皆是恩荫出身,追及三代家中基本都有当过阁臣、太子少x、六部尚书的。
中书们出身不低,伺候的又都是阁臣,即便柳贺官阶上更高一级,可这些中书着实未将他看在眼里。
柳贺性子是公认的好,被挑了第一遍毛病,他也就忍了。
对方让他改,他就老老实实拿回去改。
可第二遍,对方竟然又来挑刺。
柳贺自认做事相当细致了,何况第一遍已经被打了回去,第二遍时他格式和条目都检查过了,那中书还来挑他的毛病。
“柳修撰,你这似乎还有错处,再核得细一些。”
柳贺平日待各位中书都是一副笑脸,此时他将那文书放在桌上:“倒要请教刘中书,究竟是哪里的错处?”
他问这句话时,眼中已经没有了平素的笑意。
“便是这里,柳修撰你再修改一遍。”刘中书在虚空中轻轻点了一下,那速度,要么就是他练了葵花点穴手,要么就是他以为柳贺有双千里眼。
“烦劳刘中书再指点一下,在下并未看清。”
“柳修撰你也真是,要你改便改,哪有那般多话?”
“我还要如何改?”柳贺道,“刘中书,本官翻遍《会典》、《兵部职掌》及各类赏封典籍,刘中书你提及的错处本官一处都未寻到,本官还想问你,你口口声声这里要改那里要改,凭据究竟在哪?”
“柳修撰你好不客气。”
柳贺道:“刘中书你若是觉得自己对,便请阁老来评评理,若是我柳贺的错处,我无二话可说。”
刘中书本就是刻意刁难柳贺,见他失了势,态度上就更不客气罢了。
毕竟中书大多不是进士出身,即便晋升了,职权也有限,因而大多数中书只宁愿窝在中书科这一亩三分地中,不愿出去,他们依仗的是阁臣之势,就算是六部大员也要对他们客客气气。
而柳贺这般的翰林官虽是阁臣后备,但自翰林到阁臣至少也要二十年,到那时这些中书们早已不在内阁办事了,自然不怕得罪众翰林。
中书们享受的便是这份快感,即便他们非进士又如何?进士们不也得讨好他们吗?
柳贺性格和善,在他们看来,这便是他好欺负的
明证。
“柳修撰,阁老诸事繁忙,如何会为了你这一点小事浪费时间?”刘中书脸上傲气仍是不减。
“那便请阁老寻一个能干事的中书来,你这般胡乱篡改文书,岂不是更浪费阁老的时间?”
“你不愿改,便请旁人来,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翰林还不多的是!”
刘中书话音刚落,就见柳贺将那几册文书“啪”地砸在桌上,下一刻,柳贺衣摆一动,便朝着皇极殿方向拜去:
“在下是天子钦点的状元,天子门生,大明开科六十六科,蒙天子恩典,在下有幸三元及第,之后便入了翰林院,被授予修撰官职。”
“在下的文章,天子都未曾驳斥,入翰林院一年,在下自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无论修书还是核文都不敢轻忽。”
“今日因在下之过,反倒连累翰林院诸同僚受此侮辱,刘中书你口中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翰林院中谁人不是苦读诗书数十载方才入京为官?”
“何况若在下真有错,刘中书你为何只敢虚虚一点不敢直明?所谓错处出自何书、何掌故,也请你言明,若不能言,今日便是你刻意刁难!”
这刘中书在中书科中本就跋扈,每日只对诸阁老阿谀,对诰敕房中的翰林向来没什么好脸色,翰林们受他的气已许久了,眼下见柳贺一个老实人都被逼急了,众翰林连忙出声声援:“柳修撰说得是!若真有错处,还请言明。”
“我等苦读数十载,真连那三条腿的□□也不如了么?”
“咱们堂堂进士出身,临到头居然要受他一个举人的气,当真奇哉怪哉。”
诰敕房中的喧闹自是引起了门外注意,不久之后,张居正推门入内。
那刘中书仿佛见了救星,立时就在张居正面前哭诉起了柳贺错处。
众翰林:“……”
这人当真有两副面孔。
第104章 处理
“真有此事?”
刘中书便将柳贺如何不听劝告、言辞如何恶劣之事活灵活现地描述了,在他的描述下,柳贺真好似那等依仗自己状元出身便不将同僚看在眼里的狂徒。
众翰林听得都是生气。
翰林院中的氛围一贯是很和气的,毕竟位列其中的要么是一甲出身,要么是优中选优的庶吉士,彼此倾轧之事少,即便有个别心机深沉的,对同僚也多是笼络。
如刘中书这般人前人后两副面孔的实在是少数。
“柳修撰,你来说。”
张居正语气中听不出喜怒,眼下还是上午,他背对窗而立,恰好将诰敕房中唯一的光线挡住,身影便好似更严肃伟岸了。
方才哭诉的刘中书也在这一刻止住了声。
柳贺对着张居正作了一揖:“阁老,下官无可争辩。”
“刘中书说了这么多,你却没有什么可辩的?”张居正眼睛眯起,“那你便是承认自己的过错了?”
柳贺道:“只因下官要说的皆在文书之上,下官不知自己在何处得罪了刘中书,若是公事,下官也无法可说,若是私事,非我之过,我又何从辩解?”
张居正拿起柳贺面前的文册,细细阅览了片刻,视线又转向刘中书:“刘中书,你既认为柳修撰有错,本官也想请教,错处究竟在哪?”
刘中书道:“阁老,既是诰敕房出的文书,自是要谨之又谨,下官只是希望柳修撰更审慎些罢了。”
柳贺看了刘中书一眼:“那烦劳刘中书将过错原原本本点出来,在下好按你的要求修改。”
张居正轻轻摆手:“你二人都不必多说了。”
“诰敕房之职便是撰写文书、勘合底簿等,尽责本没有错,但仍需有所凭、有所依。”张居正道,“刘中书,之后你便去武英殿当值,柳修撰,你也回翰林院继续修书,诰敕房之事先不用你负责。”
“之所以罚你二人,是因为诰敕房乃内阁重地,你二人无事生非,将为内阁、为天子办事当成什么?”
刘中书和柳贺都领了罚,柳贺倒觉得无所谓,大不了再翰林院多修几年书,生活和原本并无变化,何况这次原本就是刘中书欺人太甚,不管旁人怎么说,柳贺这边至少占了个理字。
相对来说,对刘中书的处罚其实更狠一些。
他虽仍为内阁中书,然而在武英殿和在诰敕房的待遇可谓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诰敕房中仅揭帖一项便有无尽好处,而去了武英殿,他负责的就是撰写册宝、图书等,对内阁大事都没有了参与的机会。
想及此处,刘中书便恨恨地望了柳贺一眼。
而他这一眼恰好被柳贺收入眼底。
两人正要离开诰敕房的一瞬,柳贺拦住了刘中书:“慢着。”
“刘中书似乎还未解释,三条腿的□□不好找,两条腿的翰林多的是是何意?”
“柳修撰,你不要得寸进尺!”
柳贺袖子一撸:“方才阁老所说的都是文书勘合之事,这事过便是过了,可你口口声声侮辱我等,此事还没有了结呢!”
“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
“两条腿的翰林是何意?”
柳贺连着追问了几句。
柳贺眼下仍是二十多岁的少年郎,刘中书却整日与文书作伴,肚子滚圆,柳贺又比他高一个个头,平日里柳贺与他客气他看不出来,到这时才发现柳贺身形竟如此高大,站起来时可谓威慑力十足。
“柳修撰,你要做什么?”
“正是要刘中书你知晓,这世上不仅有两条腿的翰林,还有会揍人的翰林。”
“还愣着做什么,快将
他两人拦住!”见柳贺就要在诰敕房内上演一出全武行,张居正连忙命一旁的中书及翰林们动手,这才将脸色涨得通红的柳贺拦住。
“柳修撰,你冲动了。”许国低声道。
柳贺却和他轻轻眨眼:“你且看,这一回至少能管半年。”
许国视线上移,只见柳贺目光清明,哪有一点怒气上头的模样?
诰敕房原本是中书们的地盘,只是揭帖、写诏书等事重之又重,才引入了翰林轮值诰敕房的机制。
中书们自然觉得自身权益被侵占了,他们自认和阁老的关系更加亲密,向来不将前来轮值的翰林看在眼中,来轮值的翰林大多奔着前程而来,也不会主动和中书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