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周晏礼何尝没看出陆弛的插科打诨?他不想逼迫陆弛讲自己不愿意讲的事情。
他只是有些难过,却说不出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陆弛,那便姑且当做是为了他们吧。
——为了他们的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还有濒临崩坏的感情。
离下班还有半小时,陆弛与周晏礼一前一后走进电梯厅。
汽车启动,巴赫平均律从昂贵的汽车音响中流淌出来。以前念书时,陆弛很喜欢摇滚乐,他爱去livehouse和音乐节,对国内外的优秀乐队如数家珍。
只是周晏礼不太喜欢嘈杂的环境,太过高昂激烈的音乐会让他精神紧绷。所以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家中还是车里,向来都只播放轻音乐。
奥迪a8朝着机场的方向驶去。这周末是陆弛母亲的生日。陆弛与周晏礼在外漂泊多年,每年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不多,可每当过年或二老的生日,无论他们遇上再要紧的事情,都会尽量回一趟琴岛。
两小时后,飞机在琴岛降落。
陆弛在周晏礼的事情上向来妥帖,为了能让他舒服一些,陆弛提前约好了七座的商务专车。饶是如此,周晏礼一坐进车里仍被一种陌生的气味包裹环绕,他清了清嗓子,脸色明显有些难看。
陆弛拿出一个口罩塞到周晏礼的手中,可周晏礼却摇摇头,闭紧了双眸拒绝了陆弛的好意。
琴岛机场距离主城区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汽车抵达陆弛家所在的抗生素家属院时,已接近十点。
家属院很大,足有百余栋楼,加之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遮天蔽日,外人走进来当真会以为走进了迷宫。此时夜已深,老旧的家属院中却连路灯都没亮几盏。
现如今还住在这里的,大抵都是厂子里的退休职工,老年人们一向休息得早,此时家属院中更是安静得过分。
门卫是个佝偻孱弱的老大爷,看上去足有七十多岁,其实早就已经老眼昏花,无论生人熟人,见了面脸上都挂着一样的笑意,点着头说一句:“来啦?”
陆弛也冲门卫大爷笑了一下,点点头回寒暄说:“大爷,来了。”其实陆弛心里很好奇,这老大爷究竟还能不能认出自己。
陆父陆母年轻时,一个是抗生素厂的会计,一个是车间工人。九十年代后期,抗生素厂的效益每况愈下,夫妻俩虽躲过了下岗潮,可收入却一直不高,虽不至于捉襟见肘,却也过得不算宽裕。总体而言,算是比下有余而比上不足。
后来,陆弛本科毕业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情况好了不少。等到陆弛与周晏礼下海创业,度过了最艰难的头三年,手中的钱宽裕了,给父母的自然也多了。从那以后,陆父陆母才算真正不必再为金钱发愁。
这些年,陆弛父母一直住在家属院中。陆弛和周晏礼曾想过要给他们另外买套商品房,好让二老搬去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可陆父陆母却不同意。
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熟人和圈子都在这里,邻里之间又相处得很好。更何况这家属院就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去哪都方便,步行三分钟就是菜场、十分钟就是医院。若当真搬去了高档小区,他们倒要不自在了。
夜黑风高,四下无人,身后唯有一个花了眼的门卫,也不必担忧。他俩光明正大地牵着手,走在这条熟悉的小道上。
这条路他们走过无数次,从中学时代走到人生的中年,从懵懂无知,走到了而立年华。
什么都变了。
城市变了,面容变了,生活变了,唯有身边的人从未变过。
对于这点,他们都心怀感激。
老小区自然没有电梯。爬楼他们自然是不怕的,可这楼道不知已有多久没人打扫过,还没走进去他们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尘土味儿。
周晏礼忍不住咳嗽了几下,两人连忙加快了脚步。
陆父陆母年纪大了,每天八九点就要休息,陆弛不愿惊扰父母的睡眠,他找到自己的钥匙,蹑手蹑脚地拧开房门,可老年人的睡眠一概很浅,所以他俩人还没进来,就将二老从睡梦中惊醒。
只听主卧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紧跟着是李兰的声音,“谁啊?是不是小弛回来了?”
陆弛摁开客厅的灯,连忙应道:“妈,是我和晏礼回来了。你们不用起来,休息吧。”
还没等陆弛的话讲完,卧室中就传出一深一浅两道脚步声。李兰和陆长丰从卧室走出来,一个忙着给他俩倒水,另一个则拽住陆弛与周晏礼,让他们快些坐下。
李兰见到半年未见的两个儿子激动极了,她面色红润,眼睛也亮亮的,一直拉着陆弛与周晏礼的手说个不停:“我今天中午还跟老陆讲,说不定今天小弛和晏礼就回来了。你们瞧我猜的怎么样?”
陆长丰放下水杯,问道:“坐了多久的飞机啊?饿不饿啊,要不我给你们弄点吃的?”
陆弛与周晏礼连忙说在飞机上已经吃过了,不用管他们,先回去休息。他俩左劝右劝,总算把二老劝回了房间。
陆弛家不大,二室一厅的格局。李兰与路长丰夫妻都是干净利索的人,把家里布置的温馨整洁。
还记得中学那会儿,周晏礼第一次来陆弛家。
周晏礼生性内向,原本从未有过去同学、朋友家做客的经历,更遑论过夜了。那天他之所以鬼迷心窍地跟着陆弛回家,一来是因为对陆弛生活的向往,二来是出于对父母与家中那一滩乱七八糟的脏事的排斥。
他只是有些难过,却说不出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陆弛,那便姑且当做是为了他们吧。
——为了他们的身不由己、言不由衷,还有濒临崩坏的感情。
离下班还有半小时,陆弛与周晏礼一前一后走进电梯厅。
汽车启动,巴赫平均律从昂贵的汽车音响中流淌出来。以前念书时,陆弛很喜欢摇滚乐,他爱去livehouse和音乐节,对国内外的优秀乐队如数家珍。
只是周晏礼不太喜欢嘈杂的环境,太过高昂激烈的音乐会让他精神紧绷。所以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家中还是车里,向来都只播放轻音乐。
奥迪a8朝着机场的方向驶去。这周末是陆弛母亲的生日。陆弛与周晏礼在外漂泊多年,每年与父母相处的机会不多,可每当过年或二老的生日,无论他们遇上再要紧的事情,都会尽量回一趟琴岛。
两小时后,飞机在琴岛降落。
陆弛在周晏礼的事情上向来妥帖,为了能让他舒服一些,陆弛提前约好了七座的商务专车。饶是如此,周晏礼一坐进车里仍被一种陌生的气味包裹环绕,他清了清嗓子,脸色明显有些难看。
陆弛拿出一个口罩塞到周晏礼的手中,可周晏礼却摇摇头,闭紧了双眸拒绝了陆弛的好意。
琴岛机场距离主城区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汽车抵达陆弛家所在的抗生素家属院时,已接近十点。
家属院很大,足有百余栋楼,加之生长了几十年的树木遮天蔽日,外人走进来当真会以为走进了迷宫。此时夜已深,老旧的家属院中却连路灯都没亮几盏。
现如今还住在这里的,大抵都是厂子里的退休职工,老年人们一向休息得早,此时家属院中更是安静得过分。
门卫是个佝偻孱弱的老大爷,看上去足有七十多岁,其实早就已经老眼昏花,无论生人熟人,见了面脸上都挂着一样的笑意,点着头说一句:“来啦?”
陆弛也冲门卫大爷笑了一下,点点头回寒暄说:“大爷,来了。”其实陆弛心里很好奇,这老大爷究竟还能不能认出自己。
陆父陆母年轻时,一个是抗生素厂的会计,一个是车间工人。九十年代后期,抗生素厂的效益每况愈下,夫妻俩虽躲过了下岗潮,可收入却一直不高,虽不至于捉襟见肘,却也过得不算宽裕。总体而言,算是比下有余而比上不足。
后来,陆弛本科毕业参加了工作,家里的情况好了不少。等到陆弛与周晏礼下海创业,度过了最艰难的头三年,手中的钱宽裕了,给父母的自然也多了。从那以后,陆父陆母才算真正不必再为金钱发愁。
这些年,陆弛父母一直住在家属院中。陆弛和周晏礼曾想过要给他们另外买套商品房,好让二老搬去个环境好点的地方,可陆父陆母却不同意。
他们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熟人和圈子都在这里,邻里之间又相处得很好。更何况这家属院就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去哪都方便,步行三分钟就是菜场、十分钟就是医院。若当真搬去了高档小区,他们倒要不自在了。
夜黑风高,四下无人,身后唯有一个花了眼的门卫,也不必担忧。他俩光明正大地牵着手,走在这条熟悉的小道上。
这条路他们走过无数次,从中学时代走到人生的中年,从懵懂无知,走到了而立年华。
什么都变了。
城市变了,面容变了,生活变了,唯有身边的人从未变过。
对于这点,他们都心怀感激。
老小区自然没有电梯。爬楼他们自然是不怕的,可这楼道不知已有多久没人打扫过,还没走进去他们就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尘土味儿。
周晏礼忍不住咳嗽了几下,两人连忙加快了脚步。
陆父陆母年纪大了,每天八九点就要休息,陆弛不愿惊扰父母的睡眠,他找到自己的钥匙,蹑手蹑脚地拧开房门,可老年人的睡眠一概很浅,所以他俩人还没进来,就将二老从睡梦中惊醒。
只听主卧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紧跟着是李兰的声音,“谁啊?是不是小弛回来了?”
陆弛摁开客厅的灯,连忙应道:“妈,是我和晏礼回来了。你们不用起来,休息吧。”
还没等陆弛的话讲完,卧室中就传出一深一浅两道脚步声。李兰和陆长丰从卧室走出来,一个忙着给他俩倒水,另一个则拽住陆弛与周晏礼,让他们快些坐下。
李兰见到半年未见的两个儿子激动极了,她面色红润,眼睛也亮亮的,一直拉着陆弛与周晏礼的手说个不停:“我今天中午还跟老陆讲,说不定今天小弛和晏礼就回来了。你们瞧我猜的怎么样?”
陆长丰放下水杯,问道:“坐了多久的飞机啊?饿不饿啊,要不我给你们弄点吃的?”
陆弛与周晏礼连忙说在飞机上已经吃过了,不用管他们,先回去休息。他俩左劝右劝,总算把二老劝回了房间。
陆弛家不大,二室一厅的格局。李兰与路长丰夫妻都是干净利索的人,把家里布置的温馨整洁。
还记得中学那会儿,周晏礼第一次来陆弛家。
周晏礼生性内向,原本从未有过去同学、朋友家做客的经历,更遑论过夜了。那天他之所以鬼迷心窍地跟着陆弛回家,一来是因为对陆弛生活的向往,二来是出于对父母与家中那一滩乱七八糟的脏事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