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节
王香芹不怵温氏冲她撒泼,她只怕温氏碰瓷。
再说了,这也不是没先例的。
“你啥意思!!”温氏气急败坏的冲着王香芹嚷嚷。
“上回,那一筐子鸡蛋!我人好好的在猪舍那头了,唱歌咋了?我也不是第一天唱歌了,咋就偏生你摔了一跤,还摔了一筐子鸡蛋,这样的事情都能赖在我头上,谁知道你这回又想搞啥呢?一筐子鸡蛋无所谓,我赔得起,你这肚子……”
“王香芹!你居然敢咒我!!”
眼瞅着温氏就要扑过来了,王香芹赶紧闪避,利索的几个转身后,她离温氏隔着老远:“二嫂都知道躺在屋里养胎,你怎么就非要折腾呢?真要折腾不能再等等?等咱们把四郎从牢里捞出来了,等你把娃儿生下来坐完月子了,到时候随你怎么折腾。”
王香芹是躲了,朱母却不敢躲。
说白了,朱母再怎么反感温氏,对于温氏肚子里的孩子还是很在意的。她左右一瞧,立马就盯上了牛氏:“你扶着她,赶紧给她送回家去。”
牛氏赶忙摆手:“别介别介,四嫂赔不起我也赔不起呢。再说了,我这肚子里也有一个呢,万一大嫂折腾出个好歹来,她要我拿孩子赔给她咋办?不成不成,我不沾手的,家里还有事儿呢,我先走了。”
刚还说自己怀着身子不方便的牛氏,转瞬间就消失在了村道尽头,那动作那速度,瞧着比王香芹都利索。
朱母已经绝望了,她总觉得自己上辈子造孽太多,要不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群儿媳妇呢?别家儿媳妇都是一副畏畏缩缩的小媳妇模样,被婆婆一吼就蔫吧了,最多也就是在背地里抹抹眼泪说说婆母的坏话。可轮到她呢?
这些儿媳妇,一个两个的……全不是什么好东西!
“走!别管她!”
怒火中烧的朱母索性一招手,直接走人。反正堂屋和其他几个放了东西的房门都锁了,除非温氏想不开去后院摸鸡偷蛋,那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温氏倒还没跌份到这个程度,事实上,换成分家之前的她,还真有可能这么干,整个儿就是个贼不走空的状态。可自打分了家,手头上捏了钱,她就算还有些旧习不改,却也不至于这么抠了。真要说的话,现在的她就是心不平。
同样是儿媳妇,同样犯了错,她那不过就是一桩小事儿,王香芹这个才叫做闯下了弥天大祸。
结果呢?
当初王香芹闹着要分家,还真叫她成功了,甚至要不是那会儿朱大郎不愿吭声,温氏真的觉得,自己当时极有可能直接被休了。
可是凭啥呢?
心不平,真的是心不平。
及至王香芹一行人已经离开了,温氏还是立在朱家老屋的院坝上,眼圈红红的,整个人显得憔悴又可怜。
这其他人是走了,朱家大伯和大伯娘却还在,见状,大伯娘叹息一声,忍不住劝道:“都分家了,大郎媳妇你就……管自个儿家去吧。”
“可是凭啥呢?”不劝还好,一听这话,温氏更气不顺了,“都是儿媳妇,咋就差别那么大呢?就算我家大郎不是娘亲生的,好歹也是从丁点儿大养起的。那么多年了,难道还不亲?再说了,大郎比不得四郎这我能理解。可一样都是儿媳妇,她王香芹都把四郎害得那么惨了,娘凭啥还护着她?”
朱家大伯皱着眉头看了温氏一眼,在心里摇了摇头,只觉得大郎这媳妇娶错了,别的也就算了,这脑子,太蠢了。
给了老妻一个眼神,朱家大伯随后也走了。
大伯娘看懂了他的意思,拉着温氏走到屋檐下头,让她坐到了竹椅上,这才缓缓的劝道:“你做什么非要跟四郎媳妇比?就算是妯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这比那的有啥意思?”
“我就是气不顺!”
“行吧,你既然非要知道原因,我说给你听也没啥。”大伯娘正了正神色,“去年你们家闹分家,那会儿村里人多半都知道了或者猜到了你们家的家底,说白了,大郎就算休了你,转个头就会有媒人上门来说亲的。说不准,还有那十来岁的黄花大闺女愿意嫁给他。”
见温氏气红了脸,大伯娘也懒得安慰她,继续说道:“那时候,你们家六郎多受欢迎啊,你娘她是挑儿媳挑花了眼。不怕告诉你,那会儿她还跟我说来着,她后悔啊,后悔早早的给五郎订了亲。牛氏吧,乍一看是不错,但是人太咋呼了,一点儿也不稳重,还跟她表姐一条心。人家新媳妇进门是看婆婆的脸色,她呢?你让她选,她一准撇开你爹娘,选她表姐。”
“这有时候吧,老天爷就是爱跟人开玩笑。去年六郎多受欢迎啊,十里八乡的好姑娘随便他挑。谁能想到呢?他就这样砸手里了。后来你娘又跟我说,得亏宁氏警醒,抢先把她表妹说给了五郎,要不然只怕五郎也要跟六郎一样砸手里了。”
牛氏这人的确不算特别好,主要是她娘家的情况还复杂,像宁家,起码是上下一条心的,宁氏在娘家也很能说得上话,有个啥事儿,娘家人也愿意帮衬一把。然而牛氏的娘家,虽然跟宁家有亲,但情况却不同,也不是说牛家有多不好,而是普通的人家。反正在牛家看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过得好我不会来沾光,但是你过得不好也别老跑回家抱怨,你跟我已经不是一家人了。
这种想法其实挺普遍的,加上牛氏的爷奶去得早,她娘家兄弟也多,她亲娘摆平几个儿媳妇都嫌费事儿,自然不可能分心来照顾她了。
那会儿,六郎极是受欢迎,媒婆上门说的姑娘,那是一个比一个好。
朱母瞧着就很不是滋味,四郎五郎六郎都是她生的,王香芹也就算了,起码那会儿朱母对王香芹是千百个满意的。可五郎媳妇呢?牛氏不太上得了台面。想着要是给六郎说个方方面面都好的媳妇,到时候五郎瞧着嫂子弟媳,心里能是滋味?可要是顾忌着五郎,非要撇开那些好的,给六郎也说个跟五郎媳妇差不多的姑娘,朱母这个当娘的,也亏心啊!
所以说,六郎之所以被剩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大伯娘给了温氏一些思考的时间,隔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那时大郎要是休了你,回头就能娶个比你好一百倍的黄花大闺女。可这会儿四郎要是休了王氏,他怕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家里一个光棍还不够?还非要凑一对?再说了,你咋知道休了王氏,四郎就能出来了?咱们村子的人是知道猪舍是王氏管着的,可外头的人呢?县太爷呢?这一年里出去巡讲的人可都是四郎啊!”
“好啊!王香芹她耍诈!!”温氏急了,胸口是起起伏伏的,看着大伯娘心惊肉跳的。
“说得好好的,你急啥啊?”
“可那不是……”
“耍诈?耍什么诈?她王香芹有那么聪明?走一步看十步?真要是这样,事情也不会闹成眼下这个样子了。”
温氏想了想,也对哦,那王香芹看着好像也不是那么聪明的样子。
大伯娘瞅了瞅天色,她也是有事儿要做的,没那么多闲工夫帮着开导温氏。只不过,眼下朱母一家子忙乱成这样,她这个当长嫂的,不说帮衬一把,起码也要保证温氏不在里头添乱才好。
“温氏,你早先养鸡不是挺好的?人嘛,忙起来就顾不得其他的了。不然,等你生完这胎,还养鸡去?”
“不,不了吧。”温氏嘴角抽了抽,她对养鸡也有心理阴影了,当然她还是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猪毛怕鸡。
“不养鸡,那就养猪好了。四郎媳妇不是说愿意赔人家猪崽子吗?你呢,就花钱去买,横竖也不差你这一份。要是你怕面子上难看,就索性再等等,等回头别人家养出来了,你上人家家里去捉猪崽。她咋养猪的,你也是知道的,别人养坏了是猪种不对,你到时候猪种买对了,照着养,既能得钱又有个事儿做,省的一天到晚的盯着别人家那一亩三分地。人啊,眼红别人是没用的,还得要自己立起来!”
说完这话,大伯娘也不管她愿意还是不愿意,搀起她就往她家院子去了,硬是给她搀到了堂屋里,回头还喊了大郎过来看着,这才安心的离去。
温氏这回还真没反抗,她盘算着,养猪确实是个好主意,毕竟没分家时,她没少看王香芹伺弄猪。再说了,就像大伯娘说的那样,问题在于猪种的好坏,跟养猪的法子关系不大的。那就……
“大郎啊,等我生完这胎,猪丫也大些了,到时候咱们把她接回家,让她帮着照顾小的。我呢,正好腾出手来养些猪啊,再喂几只鸭子,你看成吧?”
“成成,只要你别老上爹娘那头闹事,你想干啥我都没意见!”
**
等王香芹一行人赶到县城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他们还不知道大伯娘帮着搞定了温氏,只一心往县衙门那头冲。
“咱们还是先去县衙门,把让步说一说。态度诚恳一点儿,说不准县太爷就立马放四郎出来了。就算今个儿赶不回家了,咱们拿钱去客栈住一宿,也总比让四郎待在牢里强。”王香芹如是说。
她的想法得到了朱家其他人的赞同,不管怎么说,还是先见了县太爷更安心。
别人要见县太爷还是很麻烦的,不过朱家人却是得到了通融。
片刻后,县太爷在偏厅接见了他们,神情复杂到了极点,尤其是看向王香芹那眼神,透着一股子一言难尽。
朱四郎和王香芹的绝美爱情啊!
之前县太爷是不知道这个事儿的,毕竟县城离秀水村挺远的,再说了,县太爷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逸致去关心乡下地头的八卦消息呢?等他对这个案子产生了怀疑后,又派师爷出马仔细调查,结果就被真相怼了一脸。
这俩人他都见过的,朱四郎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憨厚农家汉子,反观王香芹,一开始要是没带任何偏见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个长相不错的农家妇人。可知道得越多,县太爷这心情就越是五味杂陈,很明显,他看出来了,这俩人中真正当家做主的人是王香芹啊!
再就是,县太爷还不像乡下人那么蠢,真就相信了那些鬼话。什么王香芹被朱四郎骗了,用不娶做威胁,这才哄的她将养猪秘诀带到了夫家等等。
朱四郎是真的傻啊!
真真切切、不掺任何水分的傻啊!
这种人能套路王香芹?!
结合秀水居士写的那个话本子,县太爷大致的猜出了真相。估摸着就是王香芹自个儿琢磨出了一套养猪的诀窍,不想留给娘家人,想带到夫家去。确切的说,应该不是娘家和夫家的差别,而是想留给自己和自己未来的孩子。偏生,娘家给她说的亲事是镇上的,据说家境还不赖,那样的话,等于绝了她养猪的路。偏巧,亲妹子说的亲事就是同村的人,典型的农家,家境比不得镇上那个,却也比娘家好多了,能支持她养猪。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从话本子上推测,那个汪小姑是个傻子,这种没脑子的傻货最好忽悠不过了。只要在她跟前多编排两句,什么亲姐妹不同命,什么我要去镇上享福了你留在村里好好过日子,没事儿多来瞧瞧爹娘……
瞎编一些话,随便这么一挑拨,傻货还不得上当受骗?甚至在真的发生了姐妹易嫁的事情后,外人还不会责怪王香芹,毕竟在正常人看来,明显是镇上的那家更好。
县太爷头脑风暴了一阵子,再看到王香芹里,当真是感概连连。
这人吧,其实不一定特别聪明,或者说小聪明是有的,就是没用在正道上。满脑子就只想着自己,连娘家人都不管,自然更不会在乎其他没啥关系的乡下农户的死活了。不能说她就是根子坏,但天性薄凉是真的。
继宁氏之后,县太爷也将事实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宁氏欠缺的是身份的问题,她想不到穿越的。县太爷则将一切归咎于王香芹本身就是个薄凉的人,毕竟这年头嫁出去后不管娘家的情况也挺多的。
“说吧,你们打算怎么弥补自己的罪过。”
第117章
听到县太爷这话, 王香芹本能的觉得反感。
她还是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于同意补偿养猪户的损失,也被她归咎于是人道主义的补偿。怎么到了县太爷的嘴里,就成了弥补罪过了呢?
话虽如此,她总算还没有傻到家, 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因此, 在面对县太爷的问话时,她没有开口,而是拿眼看公婆。
县太爷将这一切收入眼底, 面上闪过一丝不屑。拿主意的时候不深思熟虑,眼下出了事情, 反倒是晓得听别人的了?好在,县太爷至始至终要的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些个细枝末节, 他懒得过问。
朱父朱母对视一眼,很快就由朱父出面,将他们原先商量好的话, 告诉了县太爷。
依着他们商量的法子,是由猪舍提供初生仔猪给养猪户,当然是经过性别甄选的。换言之,就好像先前朱家大伯娘那样的,捉几只公仔猪回家养着。这样一来, 一方面是品质有保障,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别家繁衍正宗的石门黑猪。
这法子是王香芹最后的让步了, 在她的观念里,想要做到行业内第一,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哪怕别家没她养的这般细,可谁让这年头也不讲究这些细节呢?只要学了个七八成,再略一降价,她的猪舍就会面临行业竞争。
其实,也不怪古代劳动人民不讲究细节了,换做是现代人,除非是经年的老饕餮,一般人哪里尝的出来细微差别?如果本身猪种不同,那自然是没问题的。假如说,一样的初生仔猪,仅仅是饲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多数人都是无法分辨的,只能用检测报告来说明问题。
王香芹觉得自己已经一让再让了,因此,当朱父说出他们家提出的方案后,她信心十足的看向县太爷,等着县太爷赞赏他们为民着想。毕竟,这事儿本来错就不在于他们。
万万没想到,县太爷只是眉头紧锁的垂下了眼眸,愣是半晌没开口。
朱父到底有些沉不住气,见状忍不住开口询问,片刻后,县太爷才道:“依着你们的意思,每年能提供一部分初生猪仔?这一部分是多少?足够安抚几个村子?数量若是不够,其他人该怎么办?”
“那自是……慢慢来。”
“慢慢来?”县太爷抬高了声音,“来,你告诉本官,要怎么样才能让那些养猪户慢慢来。他们将所有的本钱都投入了养猪这事儿上,眼下年关将至,猪却卖不上价。就不说别的了,只怕连这个冬天他们都熬不过去。你说吧,怎么才能让他们耐心等待。”
这种问题,朱父能回答得上来才叫奇怪了。
当然,县太爷没指望他回答。在大致的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县太爷已经明白这事儿的主谋是王香芹,目前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到底是王香芹故意如此,还是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县太爷比较倾向后者,毕竟若是前者的,他真的不知道王香芹图啥。
图啥?
当然是图垄断行业的暴利啊!
甭管哪个年代,想要牟取巨大的利润,干哪一行不是重点,重点是好东西只有你才有。就好比这年头,但凡跟盐政、漕运搭边的,都是巨富之家。真以为卖盐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还是河运暴利?其实都不是,是垄断了一个行业后,这个行业所产生的利润皆为一方掌握,那自然就成了暴利。
王香芹就是想要石门黑猪成为一个经典品牌,最好是那种经久不衰,能够传承百年的手艺。君不见她上辈子那些家中所有传承的人,天生就比普通人多了一条后路,她也想要如此。
想法是很好的,可有时候还要看别人愿不愿意看你发展。
其实,王香芹弄错了一点。
她一直都没明白,为何朝廷、为何县太爷会大力扶持他们。早先她是认为运气好碰上了好官,实则县太爷虽然也算是个廉政为民的好官,但扶持老朱家的本意,却是想要推广石门黑猪这个品种,好让本地家家户户都能养上。这样一来,石门黑猪就变成了县太爷自己的政绩,而非王香芹所期盼的那样搞垄断发大财。
搞垄断是能发大财,这点绝对没错。可就算朱家真的发了大财,那跟本地其他人有啥关系?哪怕王香芹的猪舍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建,雇佣的员工也渐渐多了,可甭管怎么多,你见过给人打工变成富翁的吗?兴许在王香芹上辈子真就有打工皇帝,可不说这种情况极为稀罕,单说眼下,给人打短工的最多也就是养家糊口,决计不可能发家致富的。
县太爷要的是整个县的老百姓日子过好,这样一来,他才有可能被上头赏识,早日调职回京城。
再说了,这也不是没先例的。
“你啥意思!!”温氏气急败坏的冲着王香芹嚷嚷。
“上回,那一筐子鸡蛋!我人好好的在猪舍那头了,唱歌咋了?我也不是第一天唱歌了,咋就偏生你摔了一跤,还摔了一筐子鸡蛋,这样的事情都能赖在我头上,谁知道你这回又想搞啥呢?一筐子鸡蛋无所谓,我赔得起,你这肚子……”
“王香芹!你居然敢咒我!!”
眼瞅着温氏就要扑过来了,王香芹赶紧闪避,利索的几个转身后,她离温氏隔着老远:“二嫂都知道躺在屋里养胎,你怎么就非要折腾呢?真要折腾不能再等等?等咱们把四郎从牢里捞出来了,等你把娃儿生下来坐完月子了,到时候随你怎么折腾。”
王香芹是躲了,朱母却不敢躲。
说白了,朱母再怎么反感温氏,对于温氏肚子里的孩子还是很在意的。她左右一瞧,立马就盯上了牛氏:“你扶着她,赶紧给她送回家去。”
牛氏赶忙摆手:“别介别介,四嫂赔不起我也赔不起呢。再说了,我这肚子里也有一个呢,万一大嫂折腾出个好歹来,她要我拿孩子赔给她咋办?不成不成,我不沾手的,家里还有事儿呢,我先走了。”
刚还说自己怀着身子不方便的牛氏,转瞬间就消失在了村道尽头,那动作那速度,瞧着比王香芹都利索。
朱母已经绝望了,她总觉得自己上辈子造孽太多,要不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一群儿媳妇呢?别家儿媳妇都是一副畏畏缩缩的小媳妇模样,被婆婆一吼就蔫吧了,最多也就是在背地里抹抹眼泪说说婆母的坏话。可轮到她呢?
这些儿媳妇,一个两个的……全不是什么好东西!
“走!别管她!”
怒火中烧的朱母索性一招手,直接走人。反正堂屋和其他几个放了东西的房门都锁了,除非温氏想不开去后院摸鸡偷蛋,那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温氏倒还没跌份到这个程度,事实上,换成分家之前的她,还真有可能这么干,整个儿就是个贼不走空的状态。可自打分了家,手头上捏了钱,她就算还有些旧习不改,却也不至于这么抠了。真要说的话,现在的她就是心不平。
同样是儿媳妇,同样犯了错,她那不过就是一桩小事儿,王香芹这个才叫做闯下了弥天大祸。
结果呢?
当初王香芹闹着要分家,还真叫她成功了,甚至要不是那会儿朱大郎不愿吭声,温氏真的觉得,自己当时极有可能直接被休了。
可是凭啥呢?
心不平,真的是心不平。
及至王香芹一行人已经离开了,温氏还是立在朱家老屋的院坝上,眼圈红红的,整个人显得憔悴又可怜。
这其他人是走了,朱家大伯和大伯娘却还在,见状,大伯娘叹息一声,忍不住劝道:“都分家了,大郎媳妇你就……管自个儿家去吧。”
“可是凭啥呢?”不劝还好,一听这话,温氏更气不顺了,“都是儿媳妇,咋就差别那么大呢?就算我家大郎不是娘亲生的,好歹也是从丁点儿大养起的。那么多年了,难道还不亲?再说了,大郎比不得四郎这我能理解。可一样都是儿媳妇,她王香芹都把四郎害得那么惨了,娘凭啥还护着她?”
朱家大伯皱着眉头看了温氏一眼,在心里摇了摇头,只觉得大郎这媳妇娶错了,别的也就算了,这脑子,太蠢了。
给了老妻一个眼神,朱家大伯随后也走了。
大伯娘看懂了他的意思,拉着温氏走到屋檐下头,让她坐到了竹椅上,这才缓缓的劝道:“你做什么非要跟四郎媳妇比?就算是妯娌,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比这比那的有啥意思?”
“我就是气不顺!”
“行吧,你既然非要知道原因,我说给你听也没啥。”大伯娘正了正神色,“去年你们家闹分家,那会儿村里人多半都知道了或者猜到了你们家的家底,说白了,大郎就算休了你,转个头就会有媒人上门来说亲的。说不准,还有那十来岁的黄花大闺女愿意嫁给他。”
见温氏气红了脸,大伯娘也懒得安慰她,继续说道:“那时候,你们家六郎多受欢迎啊,你娘她是挑儿媳挑花了眼。不怕告诉你,那会儿她还跟我说来着,她后悔啊,后悔早早的给五郎订了亲。牛氏吧,乍一看是不错,但是人太咋呼了,一点儿也不稳重,还跟她表姐一条心。人家新媳妇进门是看婆婆的脸色,她呢?你让她选,她一准撇开你爹娘,选她表姐。”
“这有时候吧,老天爷就是爱跟人开玩笑。去年六郎多受欢迎啊,十里八乡的好姑娘随便他挑。谁能想到呢?他就这样砸手里了。后来你娘又跟我说,得亏宁氏警醒,抢先把她表妹说给了五郎,要不然只怕五郎也要跟六郎一样砸手里了。”
牛氏这人的确不算特别好,主要是她娘家的情况还复杂,像宁家,起码是上下一条心的,宁氏在娘家也很能说得上话,有个啥事儿,娘家人也愿意帮衬一把。然而牛氏的娘家,虽然跟宁家有亲,但情况却不同,也不是说牛家有多不好,而是普通的人家。反正在牛家看来,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过得好我不会来沾光,但是你过得不好也别老跑回家抱怨,你跟我已经不是一家人了。
这种想法其实挺普遍的,加上牛氏的爷奶去得早,她娘家兄弟也多,她亲娘摆平几个儿媳妇都嫌费事儿,自然不可能分心来照顾她了。
那会儿,六郎极是受欢迎,媒婆上门说的姑娘,那是一个比一个好。
朱母瞧着就很不是滋味,四郎五郎六郎都是她生的,王香芹也就算了,起码那会儿朱母对王香芹是千百个满意的。可五郎媳妇呢?牛氏不太上得了台面。想着要是给六郎说个方方面面都好的媳妇,到时候五郎瞧着嫂子弟媳,心里能是滋味?可要是顾忌着五郎,非要撇开那些好的,给六郎也说个跟五郎媳妇差不多的姑娘,朱母这个当娘的,也亏心啊!
所以说,六郎之所以被剩下,原因是方方面面的。
大伯娘给了温氏一些思考的时间,隔了好一会儿才继续说:“那时大郎要是休了你,回头就能娶个比你好一百倍的黄花大闺女。可这会儿四郎要是休了王氏,他怕是注定要打一辈子光棍了。家里一个光棍还不够?还非要凑一对?再说了,你咋知道休了王氏,四郎就能出来了?咱们村子的人是知道猪舍是王氏管着的,可外头的人呢?县太爷呢?这一年里出去巡讲的人可都是四郎啊!”
“好啊!王香芹她耍诈!!”温氏急了,胸口是起起伏伏的,看着大伯娘心惊肉跳的。
“说得好好的,你急啥啊?”
“可那不是……”
“耍诈?耍什么诈?她王香芹有那么聪明?走一步看十步?真要是这样,事情也不会闹成眼下这个样子了。”
温氏想了想,也对哦,那王香芹看着好像也不是那么聪明的样子。
大伯娘瞅了瞅天色,她也是有事儿要做的,没那么多闲工夫帮着开导温氏。只不过,眼下朱母一家子忙乱成这样,她这个当长嫂的,不说帮衬一把,起码也要保证温氏不在里头添乱才好。
“温氏,你早先养鸡不是挺好的?人嘛,忙起来就顾不得其他的了。不然,等你生完这胎,还养鸡去?”
“不,不了吧。”温氏嘴角抽了抽,她对养鸡也有心理阴影了,当然她还是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猪毛怕鸡。
“不养鸡,那就养猪好了。四郎媳妇不是说愿意赔人家猪崽子吗?你呢,就花钱去买,横竖也不差你这一份。要是你怕面子上难看,就索性再等等,等回头别人家养出来了,你上人家家里去捉猪崽。她咋养猪的,你也是知道的,别人养坏了是猪种不对,你到时候猪种买对了,照着养,既能得钱又有个事儿做,省的一天到晚的盯着别人家那一亩三分地。人啊,眼红别人是没用的,还得要自己立起来!”
说完这话,大伯娘也不管她愿意还是不愿意,搀起她就往她家院子去了,硬是给她搀到了堂屋里,回头还喊了大郎过来看着,这才安心的离去。
温氏这回还真没反抗,她盘算着,养猪确实是个好主意,毕竟没分家时,她没少看王香芹伺弄猪。再说了,就像大伯娘说的那样,问题在于猪种的好坏,跟养猪的法子关系不大的。那就……
“大郎啊,等我生完这胎,猪丫也大些了,到时候咱们把她接回家,让她帮着照顾小的。我呢,正好腾出手来养些猪啊,再喂几只鸭子,你看成吧?”
“成成,只要你别老上爹娘那头闹事,你想干啥我都没意见!”
**
等王香芹一行人赶到县城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了。
他们还不知道大伯娘帮着搞定了温氏,只一心往县衙门那头冲。
“咱们还是先去县衙门,把让步说一说。态度诚恳一点儿,说不准县太爷就立马放四郎出来了。就算今个儿赶不回家了,咱们拿钱去客栈住一宿,也总比让四郎待在牢里强。”王香芹如是说。
她的想法得到了朱家其他人的赞同,不管怎么说,还是先见了县太爷更安心。
别人要见县太爷还是很麻烦的,不过朱家人却是得到了通融。
片刻后,县太爷在偏厅接见了他们,神情复杂到了极点,尤其是看向王香芹那眼神,透着一股子一言难尽。
朱四郎和王香芹的绝美爱情啊!
之前县太爷是不知道这个事儿的,毕竟县城离秀水村挺远的,再说了,县太爷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闲情逸致去关心乡下地头的八卦消息呢?等他对这个案子产生了怀疑后,又派师爷出马仔细调查,结果就被真相怼了一脸。
这俩人他都见过的,朱四郎一看就是个典型的憨厚农家汉子,反观王香芹,一开始要是没带任何偏见的话,就会觉得这是个长相不错的农家妇人。可知道得越多,县太爷这心情就越是五味杂陈,很明显,他看出来了,这俩人中真正当家做主的人是王香芹啊!
再就是,县太爷还不像乡下人那么蠢,真就相信了那些鬼话。什么王香芹被朱四郎骗了,用不娶做威胁,这才哄的她将养猪秘诀带到了夫家等等。
朱四郎是真的傻啊!
真真切切、不掺任何水分的傻啊!
这种人能套路王香芹?!
结合秀水居士写的那个话本子,县太爷大致的猜出了真相。估摸着就是王香芹自个儿琢磨出了一套养猪的诀窍,不想留给娘家人,想带到夫家去。确切的说,应该不是娘家和夫家的差别,而是想留给自己和自己未来的孩子。偏生,娘家给她说的亲事是镇上的,据说家境还不赖,那样的话,等于绝了她养猪的路。偏巧,亲妹子说的亲事就是同村的人,典型的农家,家境比不得镇上那个,却也比娘家好多了,能支持她养猪。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从话本子上推测,那个汪小姑是个傻子,这种没脑子的傻货最好忽悠不过了。只要在她跟前多编排两句,什么亲姐妹不同命,什么我要去镇上享福了你留在村里好好过日子,没事儿多来瞧瞧爹娘……
瞎编一些话,随便这么一挑拨,傻货还不得上当受骗?甚至在真的发生了姐妹易嫁的事情后,外人还不会责怪王香芹,毕竟在正常人看来,明显是镇上的那家更好。
县太爷头脑风暴了一阵子,再看到王香芹里,当真是感概连连。
这人吧,其实不一定特别聪明,或者说小聪明是有的,就是没用在正道上。满脑子就只想着自己,连娘家人都不管,自然更不会在乎其他没啥关系的乡下农户的死活了。不能说她就是根子坏,但天性薄凉是真的。
继宁氏之后,县太爷也将事实真相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宁氏欠缺的是身份的问题,她想不到穿越的。县太爷则将一切归咎于王香芹本身就是个薄凉的人,毕竟这年头嫁出去后不管娘家的情况也挺多的。
“说吧,你们打算怎么弥补自己的罪过。”
第117章
听到县太爷这话, 王香芹本能的觉得反感。
她还是不认为自己错了,甚至于同意补偿养猪户的损失,也被她归咎于是人道主义的补偿。怎么到了县太爷的嘴里,就成了弥补罪过了呢?
话虽如此,她总算还没有傻到家, 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的道理。因此, 在面对县太爷的问话时,她没有开口,而是拿眼看公婆。
县太爷将这一切收入眼底, 面上闪过一丝不屑。拿主意的时候不深思熟虑,眼下出了事情, 反倒是晓得听别人的了?好在,县太爷至始至终要的仅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这些个细枝末节, 他懒得过问。
朱父朱母对视一眼,很快就由朱父出面,将他们原先商量好的话, 告诉了县太爷。
依着他们商量的法子,是由猪舍提供初生仔猪给养猪户,当然是经过性别甄选的。换言之,就好像先前朱家大伯娘那样的,捉几只公仔猪回家养着。这样一来, 一方面是品质有保障, 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别家繁衍正宗的石门黑猪。
这法子是王香芹最后的让步了, 在她的观念里,想要做到行业内第一,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哪怕别家没她养的这般细,可谁让这年头也不讲究这些细节呢?只要学了个七八成,再略一降价,她的猪舍就会面临行业竞争。
其实,也不怪古代劳动人民不讲究细节了,换做是现代人,除非是经年的老饕餮,一般人哪里尝的出来细微差别?如果本身猪种不同,那自然是没问题的。假如说,一样的初生仔猪,仅仅是饲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距,多数人都是无法分辨的,只能用检测报告来说明问题。
王香芹觉得自己已经一让再让了,因此,当朱父说出他们家提出的方案后,她信心十足的看向县太爷,等着县太爷赞赏他们为民着想。毕竟,这事儿本来错就不在于他们。
万万没想到,县太爷只是眉头紧锁的垂下了眼眸,愣是半晌没开口。
朱父到底有些沉不住气,见状忍不住开口询问,片刻后,县太爷才道:“依着你们的意思,每年能提供一部分初生猪仔?这一部分是多少?足够安抚几个村子?数量若是不够,其他人该怎么办?”
“那自是……慢慢来。”
“慢慢来?”县太爷抬高了声音,“来,你告诉本官,要怎么样才能让那些养猪户慢慢来。他们将所有的本钱都投入了养猪这事儿上,眼下年关将至,猪却卖不上价。就不说别的了,只怕连这个冬天他们都熬不过去。你说吧,怎么才能让他们耐心等待。”
这种问题,朱父能回答得上来才叫奇怪了。
当然,县太爷没指望他回答。在大致的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县太爷已经明白这事儿的主谋是王香芹,目前唯一不能确定的是,到底是王香芹故意如此,还是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
县太爷比较倾向后者,毕竟若是前者的,他真的不知道王香芹图啥。
图啥?
当然是图垄断行业的暴利啊!
甭管哪个年代,想要牟取巨大的利润,干哪一行不是重点,重点是好东西只有你才有。就好比这年头,但凡跟盐政、漕运搭边的,都是巨富之家。真以为卖盐就能赚取巨额利润?还是河运暴利?其实都不是,是垄断了一个行业后,这个行业所产生的利润皆为一方掌握,那自然就成了暴利。
王香芹就是想要石门黑猪成为一个经典品牌,最好是那种经久不衰,能够传承百年的手艺。君不见她上辈子那些家中所有传承的人,天生就比普通人多了一条后路,她也想要如此。
想法是很好的,可有时候还要看别人愿不愿意看你发展。
其实,王香芹弄错了一点。
她一直都没明白,为何朝廷、为何县太爷会大力扶持他们。早先她是认为运气好碰上了好官,实则县太爷虽然也算是个廉政为民的好官,但扶持老朱家的本意,却是想要推广石门黑猪这个品种,好让本地家家户户都能养上。这样一来,石门黑猪就变成了县太爷自己的政绩,而非王香芹所期盼的那样搞垄断发大财。
搞垄断是能发大财,这点绝对没错。可就算朱家真的发了大财,那跟本地其他人有啥关系?哪怕王香芹的猪舍一而再再而三的扩建,雇佣的员工也渐渐多了,可甭管怎么多,你见过给人打工变成富翁的吗?兴许在王香芹上辈子真就有打工皇帝,可不说这种情况极为稀罕,单说眼下,给人打短工的最多也就是养家糊口,决计不可能发家致富的。
县太爷要的是整个县的老百姓日子过好,这样一来,他才有可能被上头赏识,早日调职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