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百年的记忆
  1923年,年轻的俄国犹太摄影师沈石蒂(sam sanzetti,1902—1987)正忙着,突然,一个身着海军将服的青年将军,走进他的摄影室。他没带任何卫兵,英俊潇洒。沈石蒂有些看呆了,良久,他才回过神来问这位青年将军,是不是来照像的。
  青年将军面带微笑,友善地向他走来,对他说:“是的,我是来照像的,请您帮我照一张军礼服像好吗?”此时的沈石蒂疑惑顿消,他围着这个青年将军转了一圈,并没有说话,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角度,对他说:“好的,先生。就这样,就这个姿式。”青年将军在他的引导下,认真地摆好了一个姿势,英俊自然。又听沈石蒂说:“对,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个样子——ok。”随后镁光灯一闪,一个传奇故事就这样定格在历史的镜框里。
  这个俄籍犹太人来上海快两年了,他是一个职业摄影师,在上海南京路开了一家照相馆,并很快发展到三、四家。由于他工作敬业,技术超群,又为人诚恳,这个20岁出头的年轻摄影师兼相馆老板,很快得到当地名人青睐,来找他照相的摩登男女不计其数。眼前这位青年海军将官,应该也是慕名而来的。但他的礼貌和谦恭,英武和俊帅,很快给这位来中国开照相馆的俄国青年,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拍完相片后,将军和摄影师亲切地攀谈起来。由于年龄相差不多,并且这位34岁的海军将官,曾经留过洋,参加过英国对德战争,并获得英国政府颁发的“特别劳绩勋章”见多识广,亲切礼貌,他给沈石蒂留下良好的印象和真诚的敬仰。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上海,这样的照像馆可不是普通人可以光顾的。沈石蒂在这里开了两年多的照相馆,自然见过不少当代的社会名流,但在他眼里,眼前这位中国将军确实非同凡响,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由于公务在身,将军不能长谈,便起身告辞了。他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并用那双有力的手握了握沈石蒂的手,转身离去。望着这位离开的将军,沈石蒂有些不舍,尽管只是一面之缘,只是来拍一张相片,但将军给他留下的,却是东方式的友善和亲切,中国人的文明和礼仪。沈石蒂望着将军的背影,随手抽出一张纸条,用俄文写下了:“海军少将,陈,1923年,上海,待人和善的贵族。”是的,这是俄罗斯的语言,在那个年代,他们把值得尊敬的人,称为贵族。
  后来几天,沈石蒂都在认真地处理着这张相片。是的,这绝对是一张他最感得意的相片,他拿起来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青年将军身着北洋海军礼服,手拄一柄将军长剑,胸前一串又一串军功章金光闪闪,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那英武帅气的神态极为罕见,让沈石蒂惊叹不已。这一张摄影作品,除了他的艺术眼光和高超的技艺之外,还有将军那英武俊帅的自然神气与之相融。沈石蒂一生无子,但在艺术家眼中,每一张成功的相片,都是他最可爱的孩子。
  接下来的日子,沈石蒂开始等待。他期待将军的到来,和他握手,和他攀谈。然后,亲手将相片交到将军手中,并在他离开的时候,和他亲切地做一次俄式拥抱。但此后的日子里,将军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照相馆。1957年,沈石蒂带着数十年在中国的怅望,移民以色列定居,被他带走的还有2万多张中国人的相片。将军的相片,夹着那张当年写的俄文纸条,也在里面。
  但是,这位将军是谁呢?他去哪了呢?为什么没来取相片呢?自古以来,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乃至世界,在他们这一代军人中,没有一个士兵是闲置的,更何况将军?将军接到调令,很快离开了上海,他有自己的国家千里海疆要守卫,哪能顾及上一张相片呢?这个世界,特意跑来照像却没能亲眼看到相片的人不多,将军却是其中的一个。
  2012年10月,一个自称是沈石蒂养子的以色列人,说他找到养父生前留下的所有照片,他把这些照片转交给以色列驻中国上海领事馆。并转达了沈石蒂先生生前的遗愿,想找到相片中的人,并办一次影展。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开始在网上公布了一些当年摩登男女的相片。后来,将军的照片也被公开了,并很快引起网络轰动。
  但是,此时将军已离开人世43年了。那么,这位将军是谁呢?有关部门通过与将军堂侄联系,最后得到确认——他就是那位不想打内战愤而辞官,后又拒绝和蒋介石去台湾的国民革命军海军一级上将——陈绍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