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张氏汗如雨下,郎君私底下对武皇后颇有微词,天帝、天后亲临裴府,不会是来抓人的吧?
想到武皇后的雷霆手段,张氏脸色惨白。
裴英娘一路躲躲藏藏,穿过花园和羊舍马圈,悄悄溜到后门的一堵矮墙底下。
矮墙下面一溜青石大水缸,为防止房屋走水时来不及救火,水缸里长年装得满满的,天气冷,水面凝了层薄薄的碎冰。
裴英娘钻进灶房。
她经常到灶房找厨娘讨吃的,和厨娘蔡氏的关系很好。
蔡氏为裴英娘留了一盘点心,笑嘻嘻道:“刚做好的巨胜奴和粉糍,一咬嘎嘣脆,特地给十七娘备下的。”
裴英娘抓起一大把巨胜奴,往手巾里一塞,包起来揣进袖子里,“谢啦!”
她跑得太快,蔡氏还在后面喊:“十七娘,等等!还没浇酪浆呢……”
后院有道小角门,是专为送各房马桶、馊桶开凿的,剔粪工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收走便溺,府上的婢女、僮仆嫌弃气味不好闻,很少从这个门出入。
裴英娘急着逃命,没那个条件讲究,她已经找仆妇要来小门的钥匙,打开那道黑油小门,就能暂时安全了。
眼看就要摸到小角门的门把上,门后遽然响起人声轻语。
听到裴拾遗的声音,裴英娘吓一跳,阿耶平时出入只走大门,今天怎么从小角门回府?
来不及细想,连忙躲进道旁的树丛后。寒冬腊月天,院子里只有几盆矮松树依旧翠绿,勉强遮住她的娇小身影。
“郎君,怎么办?天后殿下已经到前门了。”
裴拾遗迟疑了一下,道:“陛下也来了么?”
“奴不曾细看,听管家说王子贤陪同在天后左右。”
王子贤素有美名,武皇后带着李贤登门,应该不是为了诛杀他而来。
裴拾遗想了想,长叹一声,“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倒要看看,天后预备拿我怎么样!”
小门吱嘎一声,开启又合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等裴拾遗和长随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后面,裴英娘立刻窜出树丛,刚抬脚,木屐齿子卡在青石板的缝隙间。
“啪嗒”一声,她摔在泥泞的甬道上。
包着点心的手巾在地上骨碌碌滚了一个大圈,最后在一双夹缬小头云形锦履前停了下来。
裴英娘趴在地上,抬起脏乎乎的小脸。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双长而媚的眼睛,眼波淡扫,不怒自威。
第2章
武皇后头绾高髻,未饰花钗,只斜簪一朵含苞待放的浅色芍药花,穿团窠联珠立鸟纹大袖衫,着七破红黑间色裙,衣饰朴素,淡施脂粉,看上去和寻常妇人没什么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眼睛又清又亮,一看就知是个思路清晰、聪慧狡黠的妇人。
裴拾遗的官职算不上高,张氏从未进宫觐见皇后,裴英娘自然也没机会面见皇城之中位高权重的天后。
乍一下看到一个衣饰淡雅、面容可亲的妇人,还以为是裴家的亲眷长辈,她拍拍手,站起身,向对方屈身见礼。
武皇后含笑望着她。
裴英娘左顾右盼,身旁没有婢女服侍,只得自己走到武皇后跟前,捡起手巾。里面的巨胜奴已经摔碎了,她没嫌弃,仍旧包好,往袖子里一揣。
几个梳垂练髻、穿半臂襦裙的宫人走到武皇后身侧,“天后,逮住裴拾遗了。”
天后?!
裴英娘张大嘴巴,傻眼了。
至于那句“逮住裴拾遗了”,她压根没注意。
武皇后嗯了一声,目露深思之色,指指裴英娘:“把她的脸擦干净。”
几张湿帕子立即盖在裴英娘脸上,动作轻柔,但不容她拒绝。
少女姣好的五官渐渐显露在众人面前,眉清目秀,圆脸长睫,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是个娇俏的小美人坯子。
裴英娘冷汗涔涔,努力控制自己发软的双腿,强迫自己站直——不能怪她胆小,武皇后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个,她能不怕吗!
她在威仪的武皇后面前,就像一只蚂蚁,武皇后随便伸一根指头,就能把她当场按死。
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宫人匆匆走来,躬身道:“天后,裴拾遗拦下六王,说动六王为他求情。”
武皇后轻笑一声,完全不在意裴拾遗和李贤的举动:“今天本是为裴小儿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意外之喜!”
“意外之喜”裴英娘被一个圆脸宫人抱起来,带出裴府。
裴英娘不敢吱声,乖乖任宫人们摆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一个头戴紫金冠,穿绯红色圆领博山锦袍的少年走到两轮车前,撩起车帘,瞪一眼裴英娘,嫌弃道:“带上这个小脏鬼做什么?把她扔出去!”
宫人们躬身道:“大王,这是天后的吩咐。”
少年冷哼一声。
宫人接着道:“大王,已经为您备好骏马。”
裴英娘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占了少年的座驾,难怪他要瞪自己。
唐朝人崇尚健朗豪迈的阳刚气质,文官也必须会一身娴熟的骑射本领,否则会被其他同僚看不起。文武百官出入行走,大多骑马,只有身体孱弱的老人和病人才乘车。
这锦袍少年正当青春年少,怎么不和其他长安富贵公子一样去追求时髦,反而学妇人乘车?
裴英娘悄悄打量少年,啧啧,圆脸,双下巴,壮腰,胖腿,胖胳膊,小肚子把锦袍撑出一个圆滚滚的山包形状,都这么“富态”了,还不肯锻炼,简直有愧大唐男儿的勇武名声。
锦袍少年还在发脾气,抓住裴英娘的手腕,把她扯下两轮车,“我不管,让这个小脏鬼去骑马好了!”
能被宫人称为大王的,只可能是有封号的皇子。
武皇后的儿子中,太子李弘就不说了,其他三个儿子已经全部封王,李贤在正堂为裴拾遗申辩,眼前这一位,看年纪,应该是七王李显。
李显可是个当过两次皇帝的人。
裴英娘悄悄后退一步,不管李显最后的下场有多悲惨,也是个她惹不起的人物。
“大王,您……”
宫人面露难色,天后的嘱咐,她们不敢不听啊!
李显一巴掌拍在车辕上,脸上的肥肉随着他的动作抖啊抖的:“本王就是要乘车!谁敢拦我?”
宫人们面面相觑。
雪势陡然变大,宫人连忙撑起罗伞,为李显挡雪。
裴英娘衣着单薄,只能拥紧双臂,在雪中瑟瑟发抖。
李显瞥一眼裴英娘,神情得意。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堂堂英王,欺负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有什么好骄傲的?
这时,一句淡淡的劝阻声穿过茫茫风雪,送到众人耳畔,嗓音清朗醇厚,如金石相击,贵气天成:“王兄,莫胡闹。”
听到弟弟的声音,李显脸上的笑容立即垮下来。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声声清脆。
一人一骑慢慢驰到裴府门前。
马上的少年锦衣玉带,轻袍皂靴,雪花纷纷扬扬撒在他肩头,依然掩不住他的雍容气度。
少年从雪中行来,衣袍飞扬,身姿挺拔,俊秀的眉目越来越清晰。
他头顶软幞,穿藕丝色联珠团窠狩猎纹蜀锦翻领长袍,腰束玉带,脚蹬锦缎皂靴,跃下马背,示意宫人把李显的马牵过来。
李显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地看一眼二轮马车,老老实实走向一匹黑鬃骏马。
宫人们在一旁窃笑:“还是八王有办法。”
裴英娘暗暗道:原来这个眉眼如画的少年是八王李旭轮。
殷王李旭轮,即日后的睿宗李旦,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后最小的儿子。
他一生历经无数政治风云变幻,平安度过十几次宫廷政变,两次登基,两让天下,游走于李唐皇室、遗老功臣和武氏宗族之间,屡遭猜忌,也屡遭拉拢,始终能保持清醒谨慎,明理识趣,善于隐忍,所以能在政治漩涡中明哲保身,安然无恙。
高宗李治和武后的所有儿子,个个命途多舛,长子李弘死因成谜,次子李贤被逼自尽,三子李显死于妻女之手,唯有年纪最小的李旦得以独善其身。
史书上说李旦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唐朝著名的大神棍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王子贤聪明机智,可惜福薄寿短,是短命之相,王子显肖似太宗李世民,王子旦面相最好。
裴英娘看着手执长鞭、面无表情的李旦,眼皮轻轻抽搐。
他长身玉立,神情淡然,幞头的两根帛带在风中轻轻飞扬,优雅飘逸。
眉目分明,风姿飒然,一双幽黑眼眸,像掺了寒夜里闪烁的星辰,眼风微微往四下里一扫,台阶前的宫人、甲士、护卫们立刻噤声,不敢妄动。
一个字没说,已经让府门前的一众婢女宫人心惊胆战,几乎喘不过气。
这显然是个长安繁华锦绣堆娇养出来的五陵少年郎,举手投足间,漫不经心,萧疏散漫,但藏不住骨血中与生俱来的尊贵和傲慢。
李旦确实丰神俊朗,风度翩翩,但是,说好的性情温文,谦恭儒雅呢?
为什么他身为弟弟,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哥哥李显吓得狼狈服软?
这还是史书上那个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屡次在波云诡谲的宫廷政变中化险为夷的李旦吗?
分明是个古板严肃、不近人情的小老头啊!
小老头李旦扫一眼冻得鼻尖发红的裴英娘,俊秀脸上平静无波。
他们三兄弟随李治和武皇后住在温暖干燥的东都洛阳,太子李弘留在长安监理朝政,双方相安无事。
前不久,天性软弱的李治忽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和武皇后爆发一场争吵,执意要回长安。
武皇后也奇迹般地主动示弱,带着兄弟三人返回长安。
不知是不是路途中受了颠簸的缘故,李治一住进太极宫就病倒了。
今天,武皇后带着李贤、李显和李旦三兄弟出宫,轻车简行,微服去义宁坊拜访一位婆罗门名医,请他入宫为李治看诊。
想到武皇后的雷霆手段,张氏脸色惨白。
裴英娘一路躲躲藏藏,穿过花园和羊舍马圈,悄悄溜到后门的一堵矮墙底下。
矮墙下面一溜青石大水缸,为防止房屋走水时来不及救火,水缸里长年装得满满的,天气冷,水面凝了层薄薄的碎冰。
裴英娘钻进灶房。
她经常到灶房找厨娘讨吃的,和厨娘蔡氏的关系很好。
蔡氏为裴英娘留了一盘点心,笑嘻嘻道:“刚做好的巨胜奴和粉糍,一咬嘎嘣脆,特地给十七娘备下的。”
裴英娘抓起一大把巨胜奴,往手巾里一塞,包起来揣进袖子里,“谢啦!”
她跑得太快,蔡氏还在后面喊:“十七娘,等等!还没浇酪浆呢……”
后院有道小角门,是专为送各房马桶、馊桶开凿的,剔粪工每天挨家挨户上门收走便溺,府上的婢女、僮仆嫌弃气味不好闻,很少从这个门出入。
裴英娘急着逃命,没那个条件讲究,她已经找仆妇要来小门的钥匙,打开那道黑油小门,就能暂时安全了。
眼看就要摸到小角门的门把上,门后遽然响起人声轻语。
听到裴拾遗的声音,裴英娘吓一跳,阿耶平时出入只走大门,今天怎么从小角门回府?
来不及细想,连忙躲进道旁的树丛后。寒冬腊月天,院子里只有几盆矮松树依旧翠绿,勉强遮住她的娇小身影。
“郎君,怎么办?天后殿下已经到前门了。”
裴拾遗迟疑了一下,道:“陛下也来了么?”
“奴不曾细看,听管家说王子贤陪同在天后左右。”
王子贤素有美名,武皇后带着李贤登门,应该不是为了诛杀他而来。
裴拾遗想了想,长叹一声,“罢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我倒要看看,天后预备拿我怎么样!”
小门吱嘎一声,开启又合上。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等裴拾遗和长随的身影消失在院门后面,裴英娘立刻窜出树丛,刚抬脚,木屐齿子卡在青石板的缝隙间。
“啪嗒”一声,她摔在泥泞的甬道上。
包着点心的手巾在地上骨碌碌滚了一个大圈,最后在一双夹缬小头云形锦履前停了下来。
裴英娘趴在地上,抬起脏乎乎的小脸。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双长而媚的眼睛,眼波淡扫,不怒自威。
第2章
武皇后头绾高髻,未饰花钗,只斜簪一朵含苞待放的浅色芍药花,穿团窠联珠立鸟纹大袖衫,着七破红黑间色裙,衣饰朴素,淡施脂粉,看上去和寻常妇人没什么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她的眼睛又清又亮,一看就知是个思路清晰、聪慧狡黠的妇人。
裴拾遗的官职算不上高,张氏从未进宫觐见皇后,裴英娘自然也没机会面见皇城之中位高权重的天后。
乍一下看到一个衣饰淡雅、面容可亲的妇人,还以为是裴家的亲眷长辈,她拍拍手,站起身,向对方屈身见礼。
武皇后含笑望着她。
裴英娘左顾右盼,身旁没有婢女服侍,只得自己走到武皇后跟前,捡起手巾。里面的巨胜奴已经摔碎了,她没嫌弃,仍旧包好,往袖子里一揣。
几个梳垂练髻、穿半臂襦裙的宫人走到武皇后身侧,“天后,逮住裴拾遗了。”
天后?!
裴英娘张大嘴巴,傻眼了。
至于那句“逮住裴拾遗了”,她压根没注意。
武皇后嗯了一声,目露深思之色,指指裴英娘:“把她的脸擦干净。”
几张湿帕子立即盖在裴英娘脸上,动作轻柔,但不容她拒绝。
少女姣好的五官渐渐显露在众人面前,眉清目秀,圆脸长睫,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是个娇俏的小美人坯子。
裴英娘冷汗涔涔,努力控制自己发软的双腿,强迫自己站直——不能怪她胆小,武皇后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也是唯一的一个,她能不怕吗!
她在威仪的武皇后面前,就像一只蚂蚁,武皇后随便伸一根指头,就能把她当场按死。
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宫人匆匆走来,躬身道:“天后,裴拾遗拦下六王,说动六王为他求情。”
武皇后轻笑一声,完全不在意裴拾遗和李贤的举动:“今天本是为裴小儿而来,没想到竟然有意外之喜!”
“意外之喜”裴英娘被一个圆脸宫人抱起来,带出裴府。
裴英娘不敢吱声,乖乖任宫人们摆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一个头戴紫金冠,穿绯红色圆领博山锦袍的少年走到两轮车前,撩起车帘,瞪一眼裴英娘,嫌弃道:“带上这个小脏鬼做什么?把她扔出去!”
宫人们躬身道:“大王,这是天后的吩咐。”
少年冷哼一声。
宫人接着道:“大王,已经为您备好骏马。”
裴英娘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占了少年的座驾,难怪他要瞪自己。
唐朝人崇尚健朗豪迈的阳刚气质,文官也必须会一身娴熟的骑射本领,否则会被其他同僚看不起。文武百官出入行走,大多骑马,只有身体孱弱的老人和病人才乘车。
这锦袍少年正当青春年少,怎么不和其他长安富贵公子一样去追求时髦,反而学妇人乘车?
裴英娘悄悄打量少年,啧啧,圆脸,双下巴,壮腰,胖腿,胖胳膊,小肚子把锦袍撑出一个圆滚滚的山包形状,都这么“富态”了,还不肯锻炼,简直有愧大唐男儿的勇武名声。
锦袍少年还在发脾气,抓住裴英娘的手腕,把她扯下两轮车,“我不管,让这个小脏鬼去骑马好了!”
能被宫人称为大王的,只可能是有封号的皇子。
武皇后的儿子中,太子李弘就不说了,其他三个儿子已经全部封王,李贤在正堂为裴拾遗申辩,眼前这一位,看年纪,应该是七王李显。
李显可是个当过两次皇帝的人。
裴英娘悄悄后退一步,不管李显最后的下场有多悲惨,也是个她惹不起的人物。
“大王,您……”
宫人面露难色,天后的嘱咐,她们不敢不听啊!
李显一巴掌拍在车辕上,脸上的肥肉随着他的动作抖啊抖的:“本王就是要乘车!谁敢拦我?”
宫人们面面相觑。
雪势陡然变大,宫人连忙撑起罗伞,为李显挡雪。
裴英娘衣着单薄,只能拥紧双臂,在雪中瑟瑟发抖。
李显瞥一眼裴英娘,神情得意。
裴英娘偷偷翻个白眼:堂堂英王,欺负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有什么好骄傲的?
这时,一句淡淡的劝阻声穿过茫茫风雪,送到众人耳畔,嗓音清朗醇厚,如金石相击,贵气天成:“王兄,莫胡闹。”
听到弟弟的声音,李显脸上的笑容立即垮下来。
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声声清脆。
一人一骑慢慢驰到裴府门前。
马上的少年锦衣玉带,轻袍皂靴,雪花纷纷扬扬撒在他肩头,依然掩不住他的雍容气度。
少年从雪中行来,衣袍飞扬,身姿挺拔,俊秀的眉目越来越清晰。
他头顶软幞,穿藕丝色联珠团窠狩猎纹蜀锦翻领长袍,腰束玉带,脚蹬锦缎皂靴,跃下马背,示意宫人把李显的马牵过来。
李显垂头丧气,恋恋不舍地看一眼二轮马车,老老实实走向一匹黑鬃骏马。
宫人们在一旁窃笑:“还是八王有办法。”
裴英娘暗暗道:原来这个眉眼如画的少年是八王李旭轮。
殷王李旭轮,即日后的睿宗李旦,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后最小的儿子。
他一生历经无数政治风云变幻,平安度过十几次宫廷政变,两次登基,两让天下,游走于李唐皇室、遗老功臣和武氏宗族之间,屡遭猜忌,也屡遭拉拢,始终能保持清醒谨慎,明理识趣,善于隐忍,所以能在政治漩涡中明哲保身,安然无恙。
高宗李治和武后的所有儿子,个个命途多舛,长子李弘死因成谜,次子李贤被逼自尽,三子李显死于妻女之手,唯有年纪最小的李旦得以独善其身。
史书上说李旦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唐朝著名的大神棍明崇俨曾对武皇后说,王子贤聪明机智,可惜福薄寿短,是短命之相,王子显肖似太宗李世民,王子旦面相最好。
裴英娘看着手执长鞭、面无表情的李旦,眼皮轻轻抽搐。
他长身玉立,神情淡然,幞头的两根帛带在风中轻轻飞扬,优雅飘逸。
眉目分明,风姿飒然,一双幽黑眼眸,像掺了寒夜里闪烁的星辰,眼风微微往四下里一扫,台阶前的宫人、甲士、护卫们立刻噤声,不敢妄动。
一个字没说,已经让府门前的一众婢女宫人心惊胆战,几乎喘不过气。
这显然是个长安繁华锦绣堆娇养出来的五陵少年郎,举手投足间,漫不经心,萧疏散漫,但藏不住骨血中与生俱来的尊贵和傲慢。
李旦确实丰神俊朗,风度翩翩,但是,说好的性情温文,谦恭儒雅呢?
为什么他身为弟弟,轻飘飘一句话,就把哥哥李显吓得狼狈服软?
这还是史书上那个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屡次在波云诡谲的宫廷政变中化险为夷的李旦吗?
分明是个古板严肃、不近人情的小老头啊!
小老头李旦扫一眼冻得鼻尖发红的裴英娘,俊秀脸上平静无波。
他们三兄弟随李治和武皇后住在温暖干燥的东都洛阳,太子李弘留在长安监理朝政,双方相安无事。
前不久,天性软弱的李治忽然像变了个人一样,和武皇后爆发一场争吵,执意要回长安。
武皇后也奇迹般地主动示弱,带着兄弟三人返回长安。
不知是不是路途中受了颠簸的缘故,李治一住进太极宫就病倒了。
今天,武皇后带着李贤、李显和李旦三兄弟出宫,轻车简行,微服去义宁坊拜访一位婆罗门名医,请他入宫为李治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