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8、李宪的隐忧
李宪忧心忡忡,并非杞人忧天,而是穿越者面临的共同问题,那就是提前预知必将发生却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一个短促伏击战干掉三千契丹兵,并不是因为李宪手下的人战斗力很强,也不是说这些契丹兵的战斗力不行。
一句话:这次胜仗是各种因素凑成的,算是穿越者特有的福利。
干掉三千契丹兵,对大局没有丝毫帮助,这才是李宪没有显得很高兴的原因。
发起这次伏击战,李宪需要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增加金兵南下的顾忌,确保仙女寨的秘密不被发现。
按照固有历史,完颜宗翰率领主力部队赶到汴梁城之后,同时占领了中牟县、祥符县、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金兵抢粮队(女真鞑子叫做射粮军)南下劫掠,导致尉氏县、通许县、杞县遭到毁灭性破坏。曹成、杨再兴、牛皋起兵反抗金兵,就是这个时候爆发的。
李宪利用朝廷把汴梁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的机会,提前抢占陈留县、临蔡关和朱仙镇,并且提前三年秘密修建仙女寨,就是为了切断完颜宗翰南下劫掠的通道,确保中原文化传承不遭到毁灭性打击。
李宪没有能力、也没有准备在汴梁城外吃掉全部金兵,所以这次伏击战就是要给金兵敲一记警钟,让他们不要太张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顾忌。
只要金兵不敢肆无忌惮南下劫掠,仙女寨的秘密暂时不会暴露出去,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不会丢失,李宪的目的就达到了。仅此而已。
第二,确保完颜宗翰的中军大营设在青城寨,不能改变历史走向。
李宪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因为他的出现,导致许多人物的结局、历史的走向出现了偏差。
如果完颜宗翰率领主力过来,中军帐设置的地方也出现偏差,李宪四年来的谋划就要全部作废,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正因为如此,这次伏击战的烈度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度扩大战斗规模,所以琵琶沟伏击战仅仅实施一半就戛然而止。
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战斗、战役进程都有自己独有的规律。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其他场合,李宪就会把吃掉三千契丹兵作为前奏,真正的打击目标应该是完颜斜保和胡实赉。
命令女兵营立即停止追击,让三个新编连八百多人追击四散奔逃的一千多敌人,肯定是不可能全歼的。故意放一批敌人逃出去,这才是李宪的目的。
一批残兵侥幸逃脱,完颜斜保和胡实赉接到消息之后,不外乎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立即出兵报复,要么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金兵入侵大宋,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出现过重大挫折,自然就养成了趾高气扬的脾气秉性。
由此可以断定,在顺风满帆的得意时刻,突然出现三千人被人吃掉的惨剧,这简直就是打脸的行径。想要完颜斜保忍气吞声的可能性很小,立即出兵报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按照战役的固有规律,李宪应该立即部署针对完颜斜保的二次伏击,而不是集中力量打扫战场草草收兵。当然,这也是李宪故弄玄虚的奥妙所在。
完颜斜保收拢部队,然后赶到琵琶沟一线,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李宪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完颜斜保一拳打在空气中,最后气得半死。
按照时间推算,完颜斜保带领主力部队赶到琵琶沟,应该是傍晚时分,黑夜马上就要降临,他肯定不敢分兵四处搜索,只能重新返回出发地,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重大疑惑,给他接下来的战术决策造成一种心理暗示。
第三,通过这次伏击战缴获一批战马,作为接下来的食物储备。
别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李宪心里很清楚,汴梁城内三个月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金兵两次南下,几乎没有时间间隔。加上大宋君臣毫无战略远见,而是一心想割地求和,从而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也是直接导致大宋灭亡的错误——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
从宣和七年(1125)十月,到靖康二年(1127)二月,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造成八十万人被困孤城,结局可想而知。
根据历史记载,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汴梁城完成包围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汴梁城内就已经断粮。
包括太上皇赵佶、小皇帝赵桓在内的皇室成员,每天只有两碗稀粥。防守城头的将士,每天只有一碗稀粥。
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围城战一开始,就过上了凄惨的易子而食的炼狱生活。只要路上出现饿死、战死的尸体,军卒、百姓马上就会蜂拥而上分尸,然后连皮带骨拿回家熬肉汤度命,最后发展到军队贩卖尸体当食物的悲惨境地。
《靖康纪闻》:“凡斩首者,顷刻复为军人、百姓剖剥殆尽,至有并骨持去者,遗骸不可胜计。蔡河、汴河老小横尸尤多,亦有被割尽者,皆军民乏食。至此,市井公然以人肉货卖。”
“(因为没有柴禾烧饭取暖),万岁山斫伐者益众,台阁亭榭悉毁拆。而仓皇之际,台榭欹倒,奔逃求出,蹂践至死者百余人,互相殴击、攘夺而死者又数百人。顷刻间被刳剔,市井货人肉者甚多,至是又多有之。”
此后还被金使耻笑:“使民争利,定强者得,弱者失。至压损人民,何不命官拆俵散乎?”可见大宋君臣除了内斗之外,毫无管理才能,只能贻笑大方。
李宪确认自己穿越到北宋末年,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制度,无法铲除罪该万死的大宋君臣,也就无法控制大宋官军,自然也挽救不了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很早就忍痛决定:以牺牲一座汴梁城八十万人为代价,争取挽救一个民族。
但是李宪知道,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不会死绝,最后活下来的四十多万人需要吃饭,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居于以上三点,李宪使用一连串的阴谋诡计,终于干掉了三千契丹骑兵。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无人的战马收拢,把战马的尸体从河里捞起来。
上一次抢劫牟驼岗的天驷监得到两万匹战马,李宪对战马的需求并不紧急,他需要的是马肉储备。
契丹兵的战马都是蒙古马,体型小的五、六百斤,体型大的七、八百斤。一匹战马平均能够提供四百多斤肉,三千匹战马可不是个小数目。一百多万斤马肉,可以让五十万人延续七天生命,从而给救援争取时间。
吴小琴发现李宪满脸阴霾,其实就是在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战争很简单,打破一个固有框框也不难。可是如何才能妥善收拾残局,这是最致命的要害处。
这些事情根本不能对别人说,李宪只能在心里暗暗筹划,希望能够在关键时刻找到见缝插针的机会。
两个小时之后,追击敌人的三个连兴高采烈返回来,这些新兵看着李宪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向心力在这一瞬间开始形成。
“我们追击二十里,损失不足两百人。干掉契丹兵近三千人,最后逃回去的敌人不足三百骑。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是一场罕见的大胜仗,将军真乃神人也!”
新编第一连连长刘辨,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原来是杨佛一的亲兵。
刘辨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杨佛一的老婆和女儿屠杀百姓,所以被李宪破格提拔为一连长。他现在变成了血人血马,手中的单刀还在滴血,但脸上都是兴奋之色。
李飞凤刚好过来,顿时接口说道:“废话!我爹爹乃半仙之体,是朝廷敕封的大德仙师,当然是神人了。我爹爹如此妙算之下,你们不仅折损近两百人,还让敌人逃回去三百骑,也太没用了!”
李宪很清楚,三个新编骑兵连折损的近两百人,是最后追逐战发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那些契丹溃兵临死拼命,折家军的骑射功夫碰到契丹兵,完全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契丹军队从来就没把大宋军队放在眼里,更何况临死拼命的时候潜力勃发,巨大的伤亡自然不可避免。
“凤儿不可瞎说!”想到这里,李宪赶紧打圆场:“刘辨兄弟,你们打得很好,兄弟们都是好样的,我很高兴。但现在还不能休息,请你让兄弟们赶紧帮忙,把河里的战马全部打捞起来带走。”
刘辨有些迟疑:“将军,仅仅是打捞战马的尸体吗?敌人的尸体怎么办?”
“敌人的尸体不用管,赶紧把战马的尸体打捞上来带走。”李宪伸手指了指西北方向:“如果我所料不错,敌人的大部队很快就会过来收尸。此地不可久留,让兄弟们抓紧时间。”
刘菊仙指挥三个连的女兵,仅仅把散落在四周的无人战马收拢,然后把雪地里的兵器捡回来。至于惠民河里面的死马,现在全都被冻僵硬了,姑娘们力气不够,根本弄不上来。
吴小琴满脸微笑过来报告:“公子,我们女兵的任务已经完成,兵器全部捡回来了。完好无损的战马九百多匹,受伤的战马七百多匹。”
李宪摆摆手,说话都有气无力:“结果都在预料之中,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吴小琴不知道李宪为何如此神态,出言更加谨慎:“现在天寒地冻,没有人敢下水,又有冰棱妨碍,不知道能够弄起来多少死马。”
恰在此时,京城血手党负责人董十五从北面飞马而至。
血手党成员不公开露面,董十五的上线是安九娘,今天居然来到战场上,肯定是出现了紧急情况。
李宪神色一凛,语气顿时急促起来:“传令下去,敌人的大部队很可能马上赶过来。让大家以一个时辰为限,能够弄多少算多少,然后立即返回寨子。”
一个短促伏击战干掉三千契丹兵,并不是因为李宪手下的人战斗力很强,也不是说这些契丹兵的战斗力不行。
一句话:这次胜仗是各种因素凑成的,算是穿越者特有的福利。
干掉三千契丹兵,对大局没有丝毫帮助,这才是李宪没有显得很高兴的原因。
发起这次伏击战,李宪需要实现三个目的:
第一,增加金兵南下的顾忌,确保仙女寨的秘密不被发现。
按照固有历史,完颜宗翰率领主力部队赶到汴梁城之后,同时占领了中牟县、祥符县、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金兵抢粮队(女真鞑子叫做射粮军)南下劫掠,导致尉氏县、通许县、杞县遭到毁灭性破坏。曹成、杨再兴、牛皋起兵反抗金兵,就是这个时候爆发的。
李宪利用朝廷把汴梁城外的百姓迁入城内的机会,提前抢占陈留县、临蔡关和朱仙镇,并且提前三年秘密修建仙女寨,就是为了切断完颜宗翰南下劫掠的通道,确保中原文化传承不遭到毁灭性打击。
李宪没有能力、也没有准备在汴梁城外吃掉全部金兵,所以这次伏击战就是要给金兵敲一记警钟,让他们不要太张狂,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所顾忌。
只要金兵不敢肆无忌惮南下劫掠,仙女寨的秘密暂时不会暴露出去,朱仙镇、临蔡关、陈留县不会丢失,李宪的目的就达到了。仅此而已。
第二,确保完颜宗翰的中军大营设在青城寨,不能改变历史走向。
李宪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因为他的出现,导致许多人物的结局、历史的走向出现了偏差。
如果完颜宗翰率领主力过来,中军帐设置的地方也出现偏差,李宪四年来的谋划就要全部作废,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正因为如此,这次伏击战的烈度要适可而止,而不是无限度扩大战斗规模,所以琵琶沟伏击战仅仅实施一半就戛然而止。
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战斗、战役进程都有自己独有的规律。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其他场合,李宪就会把吃掉三千契丹兵作为前奏,真正的打击目标应该是完颜斜保和胡实赉。
命令女兵营立即停止追击,让三个新编连八百多人追击四散奔逃的一千多敌人,肯定是不可能全歼的。故意放一批敌人逃出去,这才是李宪的目的。
一批残兵侥幸逃脱,完颜斜保和胡实赉接到消息之后,不外乎有两种处理方式:要么立即出兵报复,要么忍气吞声吃哑巴亏。
金兵入侵大宋,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出现过重大挫折,自然就养成了趾高气扬的脾气秉性。
由此可以断定,在顺风满帆的得意时刻,突然出现三千人被人吃掉的惨剧,这简直就是打脸的行径。想要完颜斜保忍气吞声的可能性很小,立即出兵报复的可能性极大。
如果按照战役的固有规律,李宪应该立即部署针对完颜斜保的二次伏击,而不是集中力量打扫战场草草收兵。当然,这也是李宪故弄玄虚的奥妙所在。
完颜斜保收拢部队,然后赶到琵琶沟一线,大约需要半天时间。李宪必须在这段时间内消失得无影无踪,让完颜斜保一拳打在空气中,最后气得半死。
按照时间推算,完颜斜保带领主力部队赶到琵琶沟,应该是傍晚时分,黑夜马上就要降临,他肯定不敢分兵四处搜索,只能重新返回出发地,从而在内心深处留下一个重大疑惑,给他接下来的战术决策造成一种心理暗示。
第三,通过这次伏击战缴获一批战马,作为接下来的食物储备。
别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是李宪心里很清楚,汴梁城内三个月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金兵两次南下,几乎没有时间间隔。加上大宋君臣毫无战略远见,而是一心想割地求和,从而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也是直接导致大宋灭亡的错误——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
从宣和七年(1125)十月,到靖康二年(1127)二月,接近一年半的时间没有往京城调集粮食,造成八十万人被困孤城,结局可想而知。
根据历史记载,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汴梁城完成包围之后,仅仅过了半个月时间,汴梁城内就已经断粮。
包括太上皇赵佶、小皇帝赵桓在内的皇室成员,每天只有两碗稀粥。防守城头的将士,每天只有一碗稀粥。
普通百姓就更不用说了,围城战一开始,就过上了凄惨的易子而食的炼狱生活。只要路上出现饿死、战死的尸体,军卒、百姓马上就会蜂拥而上分尸,然后连皮带骨拿回家熬肉汤度命,最后发展到军队贩卖尸体当食物的悲惨境地。
《靖康纪闻》:“凡斩首者,顷刻复为军人、百姓剖剥殆尽,至有并骨持去者,遗骸不可胜计。蔡河、汴河老小横尸尤多,亦有被割尽者,皆军民乏食。至此,市井公然以人肉货卖。”
“(因为没有柴禾烧饭取暖),万岁山斫伐者益众,台阁亭榭悉毁拆。而仓皇之际,台榭欹倒,奔逃求出,蹂践至死者百余人,互相殴击、攘夺而死者又数百人。顷刻间被刳剔,市井货人肉者甚多,至是又多有之。”
此后还被金使耻笑:“使民争利,定强者得,弱者失。至压损人民,何不命官拆俵散乎?”可见大宋君臣除了内斗之外,毫无管理才能,只能贻笑大方。
李宪确认自己穿越到北宋末年,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改变社会制度,无法铲除罪该万死的大宋君臣,也就无法控制大宋官军,自然也挽救不了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很早就忍痛决定:以牺牲一座汴梁城八十万人为代价,争取挽救一个民族。
但是李宪知道,汴梁城内的八十万人不会死绝,最后活下来的四十多万人需要吃饭,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居于以上三点,李宪使用一连串的阴谋诡计,终于干掉了三千契丹骑兵。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无人的战马收拢,把战马的尸体从河里捞起来。
上一次抢劫牟驼岗的天驷监得到两万匹战马,李宪对战马的需求并不紧急,他需要的是马肉储备。
契丹兵的战马都是蒙古马,体型小的五、六百斤,体型大的七、八百斤。一匹战马平均能够提供四百多斤肉,三千匹战马可不是个小数目。一百多万斤马肉,可以让五十万人延续七天生命,从而给救援争取时间。
吴小琴发现李宪满脸阴霾,其实就是在考虑未来应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战争很简单,打破一个固有框框也不难。可是如何才能妥善收拾残局,这是最致命的要害处。
这些事情根本不能对别人说,李宪只能在心里暗暗筹划,希望能够在关键时刻找到见缝插针的机会。
两个小时之后,追击敌人的三个连兴高采烈返回来,这些新兵看着李宪的眼神都发生了变化,向心力在这一瞬间开始形成。
“我们追击二十里,损失不足两百人。干掉契丹兵近三千人,最后逃回去的敌人不足三百骑。这一仗打得干脆利落,是一场罕见的大胜仗,将军真乃神人也!”
新编第一连连长刘辨,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原来是杨佛一的亲兵。
刘辨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杨佛一的老婆和女儿屠杀百姓,所以被李宪破格提拔为一连长。他现在变成了血人血马,手中的单刀还在滴血,但脸上都是兴奋之色。
李飞凤刚好过来,顿时接口说道:“废话!我爹爹乃半仙之体,是朝廷敕封的大德仙师,当然是神人了。我爹爹如此妙算之下,你们不仅折损近两百人,还让敌人逃回去三百骑,也太没用了!”
李宪很清楚,三个新编骑兵连折损的近两百人,是最后追逐战发生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那些契丹溃兵临死拼命,折家军的骑射功夫碰到契丹兵,完全是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契丹军队从来就没把大宋军队放在眼里,更何况临死拼命的时候潜力勃发,巨大的伤亡自然不可避免。
“凤儿不可瞎说!”想到这里,李宪赶紧打圆场:“刘辨兄弟,你们打得很好,兄弟们都是好样的,我很高兴。但现在还不能休息,请你让兄弟们赶紧帮忙,把河里的战马全部打捞起来带走。”
刘辨有些迟疑:“将军,仅仅是打捞战马的尸体吗?敌人的尸体怎么办?”
“敌人的尸体不用管,赶紧把战马的尸体打捞上来带走。”李宪伸手指了指西北方向:“如果我所料不错,敌人的大部队很快就会过来收尸。此地不可久留,让兄弟们抓紧时间。”
刘菊仙指挥三个连的女兵,仅仅把散落在四周的无人战马收拢,然后把雪地里的兵器捡回来。至于惠民河里面的死马,现在全都被冻僵硬了,姑娘们力气不够,根本弄不上来。
吴小琴满脸微笑过来报告:“公子,我们女兵的任务已经完成,兵器全部捡回来了。完好无损的战马九百多匹,受伤的战马七百多匹。”
李宪摆摆手,说话都有气无力:“结果都在预料之中,没什么值得高兴的。”
吴小琴不知道李宪为何如此神态,出言更加谨慎:“现在天寒地冻,没有人敢下水,又有冰棱妨碍,不知道能够弄起来多少死马。”
恰在此时,京城血手党负责人董十五从北面飞马而至。
血手党成员不公开露面,董十五的上线是安九娘,今天居然来到战场上,肯定是出现了紧急情况。
李宪神色一凛,语气顿时急促起来:“传令下去,敌人的大部队很可能马上赶过来。让大家以一个时辰为限,能够弄多少算多少,然后立即返回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