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求助他国
感谢心漂浮,悼武华夏,hghgkfgd等书友的打赏支持,祝朋友们万事顺意。
********************************************************************
另外说明一下,称呼王爷为殿下并不是错误,史书有载:白文选被挟持降清时,曾流着眼泪说:“吾负皇上与晋殿下矣……”所以,可以称呼白文选为赵殿下,晋王李定国为晋殿下。
********************************************************************
“殿下要东去安南?”白文选愕然以对,听了朱永兴加工过的事情经过,又听了他的将来设想,深感惊讶之余,也对他的去向表示了很大的疑惑。
“东去安南,一是践吾对猛山克族之诺;二来,广西初定,清军统治并不稳固,尚有部分明军残部相助,形势或可转变;第三呢,广西失陷,滇省明军已与外界失去联系,如果能打通出海口,便可与延平郡王和张尚书的舟山所部互通声息;安南内战不止,郑阮两氏皆久战疲弊,难挡吾明军锋锐,定然会委曲求安,则吾可得一安身之地,此其四;第五吗——”
朱永兴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此亦是陛下之意,朝廷留守,声名在外,当别辟战场,远离滇缅边境为好。”
白文选眨了眨眼睛,明白了朱永兴话中的意思。前四点虽有道理,但也可忽略不计,只有这第五条,才应该是重点,是皇上和朝廷派朱永兴以留守之名入滇的真实意图。靶子嘛,吸引清军的目标嘛,自然是离得越远越好,折腾得越厉害越好。
朱永兴点到即止,继续说道:“清军兵力多只至三江之内,若是东去,阻碍甚少。然滇省亦不能弃,当留兵力在云南边境联络土司牵制清军,并卫护入缅的皇上与朝廷。此重任也,非赵王与晋王不能当也。”
明朝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而清军入滇,一是兵力不足,当然也应该考虑到云南地方复杂,土司林立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占领的只是九个流官为主的府,另外十三个三江之外的土司府则多未触动,想是以威压人,让那些土司自动投效。而从地图上看,清军的势力主要还是在滇省的北部,三江以外的大部地区还处在土司所控之下。
其中,尤以云南迤东一些土司的反清拥明意向最为明确。以元江那嵩为首,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ri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皆是史书有载的,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起兵抗清的悲壮史诗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
这也是朱永兴执意东去的重要原因,据安南高平为立身之地,北联土司牵制住滇省清军,西入广西对战三藩中最弱的孙延龄,南下北部湾打下出海口,则可能与另两位在中国华南沿海、北部湾的海洋文化历史以及越南的史书中所提到的重要人物会合。而拥有了海军,则进可攻,退可守,可大展拳脚了,这才是朱永兴制定的总体战略,也是他规划的复兴之路。
白文选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既然朱永兴这么说了,就不必担心他以留守名义命其率军相随。而在滇缅边境保护皇上和朝廷,当然是他的真实心理,这与晋王李定国是差不多的。
“殿下既yu东去,为何又在此大张旗鼓,引得清军来攻?”黎维祚作为一个品级并不太高的文官,与一位宗室留守及一位异姓亲王坐在一起,起初很是收敛,只是静神凝听,此时心态稍有调整,不由得开口问道。
“振人心,鼓暮气。”朱永兴很简短地回答,沉吟了一下,继续解释道:“散处滇西北、西南各地的大明文官武将尚有不少,值此危难之时,若久不联络,又无明确投奔之地,则人心必散,势必瓦解。吾虽萤火之光,亦当尽力闪亮,只作黑夜中之孤灯也。”
“殿下忠肝义胆,甘冒大险,真是令人钦佩备至。”白文选越来越觉得朱永兴确实可担大任,深为皇明宗室能出这样一个人物而感到振奋,只是他心中还有疑问,“只是若驻兵于云南边境穷荒之地,时ri一久,粮草难以为继。追粮索饷,又必与土司冲突,如之奈何?”
这确实是个问题,晋王李定国在孟艮也因此遭到当地土司的反抗,后来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土司,并令士兵耕种解决给养,才算是勉强安定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当然是个办法,但朱永兴还有一个解决之道。
“暹罗国对吾大明最有眷恋之情,可与之联络,暂借粮草、象马,养jing蓄锐,壮大实力。”朱永兴说着把目光投向黎维祚,“黎卿,出使之事吾想交付于你,不知——”
“臣愿往。”黎维祚起身一躬,说道:“还请殿下面授机宜。”
面授机宜?拿我当诸葛亮了?朱永兴愣了一下,笑着伸手示意黎维祚坐下,说道:“既是出使,不卑不亢即可。你先至孟艮见晋王殿下,请他派一支兵马,或全军移驻景线,然后由此入暹罗,温言相商,必可成功。”
“谢殿下指点。”黎维祚没有丝毫犹豫,便拱手答应下来。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见到晋殿下,代吾向殿下致意。另外,请晋殿下务须与当地土司和善相处,可令士卒耕种暂解粮草之急。还有,就是联络事宜,吾有一法,可免信使遭擒而泄漏机密之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
等朱永兴拿出本书,给白文选和黎维祚讲完最简单的加密技术,这两人望向朱永兴的眼神变得更复杂了。这种简单的加密书写,在当时的古人眼中,绝对是最震撼的事情。
“黎卿好生去做。”朱永兴对黎维祚是寄予厚望,希望以后能帮他继续联络各家抗清武装,所以也就善加笼络,“卿有穿虎豹、趋辰极之能,吾以后还有重任托付啊!”
……………
;
********************************************************************
另外说明一下,称呼王爷为殿下并不是错误,史书有载:白文选被挟持降清时,曾流着眼泪说:“吾负皇上与晋殿下矣……”所以,可以称呼白文选为赵殿下,晋王李定国为晋殿下。
********************************************************************
“殿下要东去安南?”白文选愕然以对,听了朱永兴加工过的事情经过,又听了他的将来设想,深感惊讶之余,也对他的去向表示了很大的疑惑。
“东去安南,一是践吾对猛山克族之诺;二来,广西初定,清军统治并不稳固,尚有部分明军残部相助,形势或可转变;第三呢,广西失陷,滇省明军已与外界失去联系,如果能打通出海口,便可与延平郡王和张尚书的舟山所部互通声息;安南内战不止,郑阮两氏皆久战疲弊,难挡吾明军锋锐,定然会委曲求安,则吾可得一安身之地,此其四;第五吗——”
朱永兴停顿了一下,缓缓说道:“此亦是陛下之意,朝廷留守,声名在外,当别辟战场,远离滇缅边境为好。”
白文选眨了眨眼睛,明白了朱永兴话中的意思。前四点虽有道理,但也可忽略不计,只有这第五条,才应该是重点,是皇上和朝廷派朱永兴以留守之名入滇的真实意图。靶子嘛,吸引清军的目标嘛,自然是离得越远越好,折腾得越厉害越好。
朱永兴点到即止,继续说道:“清军兵力多只至三江之内,若是东去,阻碍甚少。然滇省亦不能弃,当留兵力在云南边境联络土司牵制清军,并卫护入缅的皇上与朝廷。此重任也,非赵王与晋王不能当也。”
明朝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而清军入滇,一是兵力不足,当然也应该考虑到云南地方复杂,土司林立的情况。到目前为止,占领的只是九个流官为主的府,另外十三个三江之外的土司府则多未触动,想是以威压人,让那些土司自动投效。而从地图上看,清军的势力主要还是在滇省的北部,三江以外的大部地区还处在土司所控之下。
其中,尤以云南迤东一些土司的反清拥明意向最为明确。以元江那嵩为首,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ri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皆是史书有载的,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起兵抗清的悲壮史诗的少数民族英雄人物。
这也是朱永兴执意东去的重要原因,据安南高平为立身之地,北联土司牵制住滇省清军,西入广西对战三藩中最弱的孙延龄,南下北部湾打下出海口,则可能与另两位在中国华南沿海、北部湾的海洋文化历史以及越南的史书中所提到的重要人物会合。而拥有了海军,则进可攻,退可守,可大展拳脚了,这才是朱永兴制定的总体战略,也是他规划的复兴之路。
白文选在心里松了一口气,既然朱永兴这么说了,就不必担心他以留守名义命其率军相随。而在滇缅边境保护皇上和朝廷,当然是他的真实心理,这与晋王李定国是差不多的。
“殿下既yu东去,为何又在此大张旗鼓,引得清军来攻?”黎维祚作为一个品级并不太高的文官,与一位宗室留守及一位异姓亲王坐在一起,起初很是收敛,只是静神凝听,此时心态稍有调整,不由得开口问道。
“振人心,鼓暮气。”朱永兴很简短地回答,沉吟了一下,继续解释道:“散处滇西北、西南各地的大明文官武将尚有不少,值此危难之时,若久不联络,又无明确投奔之地,则人心必散,势必瓦解。吾虽萤火之光,亦当尽力闪亮,只作黑夜中之孤灯也。”
“殿下忠肝义胆,甘冒大险,真是令人钦佩备至。”白文选越来越觉得朱永兴确实可担大任,深为皇明宗室能出这样一个人物而感到振奋,只是他心中还有疑问,“只是若驻兵于云南边境穷荒之地,时ri一久,粮草难以为继。追粮索饷,又必与土司冲突,如之奈何?”
这确实是个问题,晋王李定国在孟艮也因此遭到当地土司的反抗,后来采取绥靖政策安抚土司,并令士兵耕种解决给养,才算是勉强安定下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当然是个办法,但朱永兴还有一个解决之道。
“暹罗国对吾大明最有眷恋之情,可与之联络,暂借粮草、象马,养jing蓄锐,壮大实力。”朱永兴说着把目光投向黎维祚,“黎卿,出使之事吾想交付于你,不知——”
“臣愿往。”黎维祚起身一躬,说道:“还请殿下面授机宜。”
面授机宜?拿我当诸葛亮了?朱永兴愣了一下,笑着伸手示意黎维祚坐下,说道:“既是出使,不卑不亢即可。你先至孟艮见晋王殿下,请他派一支兵马,或全军移驻景线,然后由此入暹罗,温言相商,必可成功。”
“谢殿下指点。”黎维祚没有丝毫犹豫,便拱手答应下来。
朱永兴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见到晋殿下,代吾向殿下致意。另外,请晋殿下务须与当地土司和善相处,可令士卒耕种暂解粮草之急。还有,就是联络事宜,吾有一法,可免信使遭擒而泄漏机密之虑。具体的做法是这样……”
等朱永兴拿出本书,给白文选和黎维祚讲完最简单的加密技术,这两人望向朱永兴的眼神变得更复杂了。这种简单的加密书写,在当时的古人眼中,绝对是最震撼的事情。
“黎卿好生去做。”朱永兴对黎维祚是寄予厚望,希望以后能帮他继续联络各家抗清武装,所以也就善加笼络,“卿有穿虎豹、趋辰极之能,吾以后还有重任托付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