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
“陛下,臣李自成叩见陛下!”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李自成跪在崇祯面前又说了一句。
还是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承天门上的这一幕,看着这个折腾大明十几年的头号反贼,刚刚攻破京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胜利者,他居然跪在了自己的俘虏面前,跪在了已经事实上沦为阶下囚的崇祯面前……
还是杨庆反应最快。
他立刻推了一把崇祯低声说:“封王,王西北,节制淮河以北,承制封拜。”
崇祯迅速清醒过来。
他和依旧保持笑容地李自成对视了一眼,紧接着深吸一口气说道:“传旨昭告天下,迁都南京,另加封李自成为秦王,位在诸侯王之上,置秦国百官,赐天子仪仗,以陕西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为秦王封国,并以秦王为北京留守抵御建奴,节制淮河以北各地,承制封拜,北京文武官员,淮河以北军民皆归其统辖。”
就在他说话间,杨庆以最快速度从牛金星手中接过一份空白圣旨铺在王承恩面前,老王接过笔墨以最快速度拟旨,紧接着掏出怀里的玉玺盖章,崇祯接过墨迹未干的圣旨转手捧到李自成头顶,李自成立刻高举双手接过。
“臣领旨!”
他说道。
然后他站起转身笑咪咪地看着城下……
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
其实李自成的选择不难理解,他最初的目标就是这个,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谈判的内容尽管正统历史书都回避没有记载,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打进北京,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相反还背上了一个额外的负担。
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
那么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但和清他没有合作的基础,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以前没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
而明朝却没有能力再向北扩张。
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还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既然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
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明确双方之间关系,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说到底一个横行天下十几年,从一个流寇席卷半个国家,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个莽夫,更不可能是个不懂政治的傻子,他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否则他早变死人堆里一员了。
而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
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
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但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说赤地千里也不为过,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说道旱蝗的重灾区,后者还被黄河淹了,至于山东历来贫瘠,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对崇祯来说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过气的负担。
他这些年为了维持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
而抛弃之后他却可以回到富饶的南方,再也不用为那些饥荒瘟疫,还有无处不在的造反者焦头烂额了,他可以到江南富庶的土地上,彻底甩开这些烂事舒舒服服得享受几天好日子。如果直接割让,他还担心一个面子问题,毕竟他这个人还是很看重面子的,但李自成称臣就不用担心面子了,这是崇祯封的,这不是李自成抢的,尤其还是这种大庭广众下的称臣。
虽然本质一样,但这个说出去好听多了。
其次还有一点。
明朝不用再面对满清了。
李自成会夹在中间,分隔这个可以说大明最主要敌人,多尔衮再南下那就不用崇祯操心了,完全可以交给李自成,剩下无非就是给他点支援什么的,北宋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再犯了,大明皇帝给自己的北京留守提供些钱粮,这个还是可以的,反正江南就不缺钱粮,而只要他始终挡在北方,那崇祯在江南就可以始终高枕无忧作壁上观。
当然,这等于把北方士绅卖了!
毕竟这等于崇祯把宰割他们的刀柄递给了李自成。
之前李自成无论怎么折腾他们,那都得算土匪暴行,但现在李自成把他们夹出脑浆子也只能说是刑法严峻,他是北京留守,他有权节制北方军民,至于山西陕西那是他的封国,他当然有权对自己的臣民生杀予夺。
可怜北方士绅这一下子全被崇祯卖了。
但崇祯为何要管他们?
这些混蛋本来就已经出卖了他。
“把他们统统拿下,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把这些敢于当众辱骂圣驾的东西统统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看着承天门前呆若木鸡的衮衮诸公们,李自成高举圣旨狞笑着说道。
四周早就等待的顺军士兵蜂拥而上,这时候那些大臣们也全都清醒了过来,原本还在和崇祯骂战的他们立刻又变成忠臣了,一个个扑倒在地向着大明皇帝哀求。然而崇祯却丝毫不再理会他们,只是站在承天门上冷笑着看着他们的表演,看着他们被那些如狼似虎的顺军士兵按住捆起来,在他们的挣扎哭喊中拖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大牢和夹棍,刘宗敏已经在摩拳擦掌,就等着从这些家伙身上榨出油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王承恩看着这一幕幽幽地说道。
“秦王,陛下何时启程?”
杨庆迫不及待地问李自成。
崇祯和王承恩同样将目光转向了李自成。
“陛下,臣请留太子及二王于北方以安民心,另外,北京一带缺粮,江南漕运不可断,臣的要求不高,每年一百万石,若无这一百万石粮食,臣很难保证守住北京,臣若不得已就只能退回山西了。”
李自成说道。
粮食是李自成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同样也是他必须和崇祯讲和甚至象征性归顺的主要原因,他要想控制北方,那就必须保证粮食供应,养不活老百姓扯什么都白搭,之前他依靠在各地打土豪,短期內的确可以保证军需,甚至让那些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跟着获利,但时间长了他同样也必须面对北方粮食减产造成的饥荒。无论河北还是关中河南,此时的粮食产量因为小冰河期影响,实际上都已经无法养活那些百姓,崇祯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也一样无法解决,所以他接手后照样还是会饥荒,毕竟这种大范围的天灾不是人力能够挽回。
那么南方漕运无比重要。
一百万石不是一个太离谱的数字。
正常时候每年江南漕运可是几百万石。
这算是他收取的保护费,毕竟江南士绅现在靠他来作为抵挡满清的屏障,而且江南士绅也害怕他继续南下。
如果不给他……
那他就走人呗!
退回关中固守,甚至于改换门庭向多尔衮称臣,他又不是说对大明有什么特殊感情,需要的时候他也不在乎向多尔衮称臣,然后让多尔衮的大军南下兵临淮河兵临长江看那时候谁最倒霉。虽然这话他没说但大家也都明白,毕竟河北这地方对他来说赶不上关中亲切,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继续向南去汉中四川,他有地方退,他苦日子过惯了也不在乎生活条件。
但江南风花雪月锦衣玉食的大老爷们可就得面对异族铁骑了。
“准!”
崇祯咬着牙说道。
“多谢陛下!”
李自成笑着说。
有抄那些大臣家收回的金银,再有江南给他的粮食,甚至他还可以用那些金银从江南采购粮食,而有粮食在手他就能够真正稳定北方,至少他可以阻挡住多尔衮的南下,然后他再恢复各地的生产,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基地就算建立起来了。
至于以后他能够发展起来以后……
那无非就是南下真正一统江山,实在不行也至少可以割据一方。
总之他现在主要对手就是多尔衮,只要能够挡住多尔衮,他的大业基本上成功一半了。
“那陛下欲何时启程?”
他问道。
“越快越好,最好今天就走!”
杨庆毫不犹豫地说道。
崇祯用疑惑目光看了他一眼,不过紧接着还是点了点头。
“那臣就去安排了!”
李自成说道。
就在同时他看了牛金星一眼,后者立刻把一摞空白圣旨拿来,王承恩很懂规矩地开始给吴三桂等人写圣旨并盖章。
“这一天过得,真就跟做梦一样。”
老王边写圣旨边颇有些唏嘘地说道。
说话间他抬起头……
“杨庆啊,呃,杨庆哪儿去了?”
他愕然道。
在这一片寂静之中,李自成跪在崇祯面前又说了一句。
还是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承天门上的这一幕,看着这个折腾大明十几年的头号反贼,刚刚攻破京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胜利者,他居然跪在了自己的俘虏面前,跪在了已经事实上沦为阶下囚的崇祯面前……
还是杨庆反应最快。
他立刻推了一把崇祯低声说:“封王,王西北,节制淮河以北,承制封拜。”
崇祯迅速清醒过来。
他和依旧保持笑容地李自成对视了一眼,紧接着深吸一口气说道:“传旨昭告天下,迁都南京,另加封李自成为秦王,位在诸侯王之上,置秦国百官,赐天子仪仗,以陕西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为秦王封国,并以秦王为北京留守抵御建奴,节制淮河以北各地,承制封拜,北京文武官员,淮河以北军民皆归其统辖。”
就在他说话间,杨庆以最快速度从牛金星手中接过一份空白圣旨铺在王承恩面前,老王接过笔墨以最快速度拟旨,紧接着掏出怀里的玉玺盖章,崇祯接过墨迹未干的圣旨转手捧到李自成头顶,李自成立刻高举双手接过。
“臣领旨!”
他说道。
然后他站起转身笑咪咪地看着城下……
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
其实李自成的选择不难理解,他最初的目标就是这个,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谈判的内容尽管正统历史书都回避没有记载,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虽然那时候他还没打进北京,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变,他不但没有得到什么,相反还背上了一个额外的负担。
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
那么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但和清他没有合作的基础,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以前没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
而明朝却没有能力再向北扩张。
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还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既然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
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明确双方之间关系,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说到底一个横行天下十几年,从一个流寇席卷半个国家,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个莽夫,更不可能是个不懂政治的傻子,他比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否则他早变死人堆里一员了。
而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
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
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但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说赤地千里也不为过,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说道旱蝗的重灾区,后者还被黄河淹了,至于山东历来贫瘠,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对崇祯来说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过气的负担。
他这些年为了维持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
而抛弃之后他却可以回到富饶的南方,再也不用为那些饥荒瘟疫,还有无处不在的造反者焦头烂额了,他可以到江南富庶的土地上,彻底甩开这些烂事舒舒服服得享受几天好日子。如果直接割让,他还担心一个面子问题,毕竟他这个人还是很看重面子的,但李自成称臣就不用担心面子了,这是崇祯封的,这不是李自成抢的,尤其还是这种大庭广众下的称臣。
虽然本质一样,但这个说出去好听多了。
其次还有一点。
明朝不用再面对满清了。
李自成会夹在中间,分隔这个可以说大明最主要敌人,多尔衮再南下那就不用崇祯操心了,完全可以交给李自成,剩下无非就是给他点支援什么的,北宋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再犯了,大明皇帝给自己的北京留守提供些钱粮,这个还是可以的,反正江南就不缺钱粮,而只要他始终挡在北方,那崇祯在江南就可以始终高枕无忧作壁上观。
当然,这等于把北方士绅卖了!
毕竟这等于崇祯把宰割他们的刀柄递给了李自成。
之前李自成无论怎么折腾他们,那都得算土匪暴行,但现在李自成把他们夹出脑浆子也只能说是刑法严峻,他是北京留守,他有权节制北方军民,至于山西陕西那是他的封国,他当然有权对自己的臣民生杀予夺。
可怜北方士绅这一下子全被崇祯卖了。
但崇祯为何要管他们?
这些混蛋本来就已经出卖了他。
“把他们统统拿下,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把这些敢于当众辱骂圣驾的东西统统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看着承天门前呆若木鸡的衮衮诸公们,李自成高举圣旨狞笑着说道。
四周早就等待的顺军士兵蜂拥而上,这时候那些大臣们也全都清醒了过来,原本还在和崇祯骂战的他们立刻又变成忠臣了,一个个扑倒在地向着大明皇帝哀求。然而崇祯却丝毫不再理会他们,只是站在承天门上冷笑着看着他们的表演,看着他们被那些如狼似虎的顺军士兵按住捆起来,在他们的挣扎哭喊中拖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大牢和夹棍,刘宗敏已经在摩拳擦掌,就等着从这些家伙身上榨出油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王承恩看着这一幕幽幽地说道。
“秦王,陛下何时启程?”
杨庆迫不及待地问李自成。
崇祯和王承恩同样将目光转向了李自成。
“陛下,臣请留太子及二王于北方以安民心,另外,北京一带缺粮,江南漕运不可断,臣的要求不高,每年一百万石,若无这一百万石粮食,臣很难保证守住北京,臣若不得已就只能退回山西了。”
李自成说道。
粮食是李自成面临的最大问题。
这同样也是他必须和崇祯讲和甚至象征性归顺的主要原因,他要想控制北方,那就必须保证粮食供应,养不活老百姓扯什么都白搭,之前他依靠在各地打土豪,短期內的确可以保证军需,甚至让那些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跟着获利,但时间长了他同样也必须面对北方粮食减产造成的饥荒。无论河北还是关中河南,此时的粮食产量因为小冰河期影响,实际上都已经无法养活那些百姓,崇祯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也一样无法解决,所以他接手后照样还是会饥荒,毕竟这种大范围的天灾不是人力能够挽回。
那么南方漕运无比重要。
一百万石不是一个太离谱的数字。
正常时候每年江南漕运可是几百万石。
这算是他收取的保护费,毕竟江南士绅现在靠他来作为抵挡满清的屏障,而且江南士绅也害怕他继续南下。
如果不给他……
那他就走人呗!
退回关中固守,甚至于改换门庭向多尔衮称臣,他又不是说对大明有什么特殊感情,需要的时候他也不在乎向多尔衮称臣,然后让多尔衮的大军南下兵临淮河兵临长江看那时候谁最倒霉。虽然这话他没说但大家也都明白,毕竟河北这地方对他来说赶不上关中亲切,实在不行他还可以继续向南去汉中四川,他有地方退,他苦日子过惯了也不在乎生活条件。
但江南风花雪月锦衣玉食的大老爷们可就得面对异族铁骑了。
“准!”
崇祯咬着牙说道。
“多谢陛下!”
李自成笑着说。
有抄那些大臣家收回的金银,再有江南给他的粮食,甚至他还可以用那些金银从江南采购粮食,而有粮食在手他就能够真正稳定北方,至少他可以阻挡住多尔衮的南下,然后他再恢复各地的生产,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基地就算建立起来了。
至于以后他能够发展起来以后……
那无非就是南下真正一统江山,实在不行也至少可以割据一方。
总之他现在主要对手就是多尔衮,只要能够挡住多尔衮,他的大业基本上成功一半了。
“那陛下欲何时启程?”
他问道。
“越快越好,最好今天就走!”
杨庆毫不犹豫地说道。
崇祯用疑惑目光看了他一眼,不过紧接着还是点了点头。
“那臣就去安排了!”
李自成说道。
就在同时他看了牛金星一眼,后者立刻把一摞空白圣旨拿来,王承恩很懂规矩地开始给吴三桂等人写圣旨并盖章。
“这一天过得,真就跟做梦一样。”
老王边写圣旨边颇有些唏嘘地说道。
说话间他抬起头……
“杨庆啊,呃,杨庆哪儿去了?”
他愕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