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起驾
杨庆当然是去找圆圆了。
向李来亨借了一匹马的他,出皇宫一路狂奔在安定门拿出同样借的令牌出城,紧接着翻墙进了大门依然紧闭的方泽坛。
还好这次没出意外。
圆圆依然被捆着,就像个祭品一样被一堆干草堆在祭坛正中,估计苦哭累了正在睡觉呢!被杨庆叫醒后就跟雌虎般狂咬,不过嘴里被塞进一只鸡腿后也就顾不上跟杨庆表达思念了,再喝口葡萄酒之后,也就完全平静下来。等杨庆再拿出一套干净衣服后,她也就基本上选择了原谅,然后一脸平静地背对杨庆换上这套男人的衣服,把头上首饰全摘下来自己挽了个发髻,紧接着恶狠狠地看了杨庆一眼,后者赶紧把手中一个木簪递给她。
“去哪儿?”
她冷冰冰地说。
“呃,难道你不想回去吗?”
杨庆说道。
圆圆妖媚地朝他勾了勾手指。
杨庆很配合地凑过去,然后那纤纤玉手就跟猫爪般挠过来,他笑着后退一步避开,看着圆圆自己簪起头发,顺便沾些积水抹了把脸。
“你得改变一下身份,话说你是愿意女扮男装当太监,还是愿意当宫女伺候公主呢?”
杨庆摸着下巴,欣赏她的男装扮相说道。
“你到底是何人?”
圆圆疑惑地说道。
“走,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杨庆扛起她说道。
紧接着他就翻墙出去,把圆圆放在马鞍上,然后上马带着她迅速跑到了朝阳门外,并且在附近找了一家农户,把她塞给人家又恶狠狠地一脚揣断人家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在那对夫妻惊恐地跪拜中拿出银子收买,就这样他把圆圆又给扔了。
返回京城后崇祯的车驾已经差不多准备妥当。
当然不可能只有崇祯南下。
李自成留下他三个儿子当人质,但他的那些老婆是不能留下的,皇后死了就死了,留下太子三人正好负责将其安葬,而袁贵妃等一帮妃嫔都在跟随南下的名单上,再加上他嫂子,也就是天启的张皇后,大名鼎鼎的美女张嫣,现在也依然是美女,只不过是美熟女。再加上坤兴和昭仁两位公主,可以说整个队伍全是一帮子女人,这些人随行还有两百多宫女太监,看得杨庆都要落泪,这要是路上出点意外,他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啊!至于护卫当然也有,李来亨率领五百顺军护送,但只负责送到天津,这样从天津去哪儿,就需要认真计议了。
北上找吴三桂?
“不行,南辕北辙!”
杨庆反对。
“平西伯那里有关宁军,可以由其率部护送陛下南幸,陛下车驾非大军不能保障,此去南京数千里,沿途盗匪横行,除了找平西伯还哪里再有大军?”
王承恩说道。
“万一他投降多尔衮呢?”
杨庆说道。
“万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他接着说道。
“难道刘泽清就可保?”
王承恩说道。
不找吴三桂就只能找刘泽清,后者此前驻扎临清,在天津沿运河而下不过几天的路程而已,但他比吴三桂还不可靠,如果说吴三桂只是有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刘泽清就是必然了。这个混蛋连崇祯都不待见,之前李自成大军杀来,崇祯为了收买将领来勤王而突击封爵,比如吴三桂就是在那时候被封平西伯的,但就是故意把他给漏了,直到李自成已经开始攻城了才扭扭捏捏给他封了个东平伯。
“刘泽清的确不可保,但有一个人绝对可保。”
杨庆说道。
“何人?”
崇祯问道。
“黄蜚。”
杨庆说道。
黄蜚是水师总兵,原本负责吴三桂在宁远的军需,吴三桂弃宁远入关后,黄蜚退守水师基地登州,原本历史上他在清军入关后便弃登莱一路南下,此人本事不大属于常败将军,但最后也没投降,虽然他的结局有不同版本,但没有一个是不战而降或者干脆背主投敌的,其中说法之一是他被俘后被押到江阴劝降,但他不肯,结果被清军所杀。
当然,杨庆相信的并不是他的忠诚度。
“他是江西人。”
他紧接着说道。
这才是他相信黄蜚的原因,其他无论吴三桂还是刘泽清都是北方人,吴家虽然祖籍高邮,但实际上产业都在辽西和顺天一带,而刘泽清是山东人,他们都有控制崇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在北方士绅支持下借兵剿寇,与多尔衮合作绞杀李自成的可能。
尤其是在崇祯卖了北方士绅的情况下。
一旦他们控制崇祯,会在北方士绅支持下立刻逼崇祯推翻和李自成之间刚刚达成的妥协,不再承认崇祯对李自成的任命,打着崇祯的旗号引清兵入关共同对付李自成,然后还是山海关的结果,最多解决李自成后,他们再和清军争这北方控制权,但争不过他们就会拿崇祯当礼物,投降多尔衮并且一起进攻江南。
这是必然的结果。
李自成已经开始拿夹棍对付衮衮诸公了。
刘宗敏效率极高,刚刚把这些家伙抓到大牢,他就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夹出了两百多万,这时候顺军已经闯进周奎家,开始从他家的地下银库里往外搬银子了,所以说杨庆终究还是没能改变这一点。
当然,他也没能力改变。
所以李自成和士绅间的关系终究还是走向无可挽回。
那么后者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必须得反抗,如果崇祯落到吴三桂或者刘泽清手中,北方士绅们会欢呼的,就算吴三桂二人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也会拼尽全力让他们这样做。而黄蜚不会,他身后是江南士绅,目前这个结果是江南士绅欢迎的,抛弃北方换取停战,他们就不需要担心李自成南下,可以继续在江南享受他们的好日子。所以黄蜚不但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会以最快速度把崇祯送回南京,然后实现南北停战,以抛弃北方换取南方的安全,江南士绅才不会管北方士绅死活呢!
“但陛下需涉波涛之险啊!”
王承恩犹豫地说道。
“波涛之险何如为人傀儡之险?更何况此时刚开春,东南风还没起,无论向登州还是自登州南下,都算得上顺风顺水,此前冯巡抚就已经在天津备下数百艘海船,这时候估计还有不少在那里,找几艘大船送陛下出海至登州不过两三日航程,黄蜚手下战舰数百足以护卫陛下安全南下。”
杨庆看着崇祯说道。
“那就去登州!”
崇祯说道。
很显然他也明白,这时候最保险的只有黄蜚,而且冯元飏之前的确给他准备好了数百艘海船,多次劝他迁都南京,可以说在天津早就准备好了让他从海路南下的一切。另外他也明白自己和北方士绅之间关系破裂,如果真被这些家伙搞成傀儡,那么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说不定哪天就得被灌毒酒,这时候大牢里那些正在夹棍下惨叫的衮衮诸公,还有他们家中正眼含热泪往外掏银子的亲属估计拿同样夹棍夹他的心思都有了。
这些人身后可绝大多数都是北方士绅。
目的地就这样确定。
“至于你……”
崇祯看着杨庆,叹了口气然后和颜悦色地说道:“你是从七品的小旗,先升到指挥佥事吧,待到南京以后,再升你做指挥使。”
“呃,谢陛下!”
杨庆很敷衍地答了一句。
指挥佥事什么的,他也不是很在乎,实际上就算到南京,这个锦衣卫基本上也是废物了,那是什么地方,东林党的老巢,他们要能容忍崇祯再次让锦衣卫做大那才怪呢!就算重建锦衣卫,江南那些官员也不可能容忍他当指挥使,在那里人家可是主,所以在锦衣卫混,远不如在江北找个军职,然后自己顶着官衔拉起队伍来得自在。
再说杨庆本身对大明感情有限,如果不是惦记崇祯的女儿,他说不定这时候已经跟着李自成混了。
只要让崇祯到南京,他的目标就实现了,以后会怎样他现在也不知道。
崇祯也没再多说什么。
说到底他对杨庆也没什么好感,他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这家伙忠心耿耿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但本质上这个家伙粗野无礼,对自己毫无敬意,当初还敢对自己动手,这要是赶过去得诛九族,不过此时无人可用,而且这个家伙的确算是救了自己,先给个指挥佥事钓着,到南京后看情况再说。
反正只要女儿还没落到这家伙手里,他的听话还是能够保证的。
虽然杨庆说当天就走,但实际上还是又拖了一天,第二天,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清晨,大明皇帝带着他的妻女,摆着全套的天子仪仗,在崭新出炉的大明北京留守,秦王李自成护卫下出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进外城,并且在北京百姓的夹道送别下,向东出东便门,在大通桥御河码头登船,连同护卫的李来亨所部,在春风中向东开始了迁都南京的漫长旅程。
向李来亨借了一匹马的他,出皇宫一路狂奔在安定门拿出同样借的令牌出城,紧接着翻墙进了大门依然紧闭的方泽坛。
还好这次没出意外。
圆圆依然被捆着,就像个祭品一样被一堆干草堆在祭坛正中,估计苦哭累了正在睡觉呢!被杨庆叫醒后就跟雌虎般狂咬,不过嘴里被塞进一只鸡腿后也就顾不上跟杨庆表达思念了,再喝口葡萄酒之后,也就完全平静下来。等杨庆再拿出一套干净衣服后,她也就基本上选择了原谅,然后一脸平静地背对杨庆换上这套男人的衣服,把头上首饰全摘下来自己挽了个发髻,紧接着恶狠狠地看了杨庆一眼,后者赶紧把手中一个木簪递给她。
“去哪儿?”
她冷冰冰地说。
“呃,难道你不想回去吗?”
杨庆说道。
圆圆妖媚地朝他勾了勾手指。
杨庆很配合地凑过去,然后那纤纤玉手就跟猫爪般挠过来,他笑着后退一步避开,看着圆圆自己簪起头发,顺便沾些积水抹了把脸。
“你得改变一下身份,话说你是愿意女扮男装当太监,还是愿意当宫女伺候公主呢?”
杨庆摸着下巴,欣赏她的男装扮相说道。
“你到底是何人?”
圆圆疑惑地说道。
“走,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杨庆扛起她说道。
紧接着他就翻墙出去,把圆圆放在马鞍上,然后上马带着她迅速跑到了朝阳门外,并且在附近找了一家农户,把她塞给人家又恶狠狠地一脚揣断人家院子里的一棵小树,在那对夫妻惊恐地跪拜中拿出银子收买,就这样他把圆圆又给扔了。
返回京城后崇祯的车驾已经差不多准备妥当。
当然不可能只有崇祯南下。
李自成留下他三个儿子当人质,但他的那些老婆是不能留下的,皇后死了就死了,留下太子三人正好负责将其安葬,而袁贵妃等一帮妃嫔都在跟随南下的名单上,再加上他嫂子,也就是天启的张皇后,大名鼎鼎的美女张嫣,现在也依然是美女,只不过是美熟女。再加上坤兴和昭仁两位公主,可以说整个队伍全是一帮子女人,这些人随行还有两百多宫女太监,看得杨庆都要落泪,这要是路上出点意外,他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啊!至于护卫当然也有,李来亨率领五百顺军护送,但只负责送到天津,这样从天津去哪儿,就需要认真计议了。
北上找吴三桂?
“不行,南辕北辙!”
杨庆反对。
“平西伯那里有关宁军,可以由其率部护送陛下南幸,陛下车驾非大军不能保障,此去南京数千里,沿途盗匪横行,除了找平西伯还哪里再有大军?”
王承恩说道。
“万一他投降多尔衮呢?”
杨庆说道。
“万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他接着说道。
“难道刘泽清就可保?”
王承恩说道。
不找吴三桂就只能找刘泽清,后者此前驻扎临清,在天津沿运河而下不过几天的路程而已,但他比吴三桂还不可靠,如果说吴三桂只是有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刘泽清就是必然了。这个混蛋连崇祯都不待见,之前李自成大军杀来,崇祯为了收买将领来勤王而突击封爵,比如吴三桂就是在那时候被封平西伯的,但就是故意把他给漏了,直到李自成已经开始攻城了才扭扭捏捏给他封了个东平伯。
“刘泽清的确不可保,但有一个人绝对可保。”
杨庆说道。
“何人?”
崇祯问道。
“黄蜚。”
杨庆说道。
黄蜚是水师总兵,原本负责吴三桂在宁远的军需,吴三桂弃宁远入关后,黄蜚退守水师基地登州,原本历史上他在清军入关后便弃登莱一路南下,此人本事不大属于常败将军,但最后也没投降,虽然他的结局有不同版本,但没有一个是不战而降或者干脆背主投敌的,其中说法之一是他被俘后被押到江阴劝降,但他不肯,结果被清军所杀。
当然,杨庆相信的并不是他的忠诚度。
“他是江西人。”
他紧接着说道。
这才是他相信黄蜚的原因,其他无论吴三桂还是刘泽清都是北方人,吴家虽然祖籍高邮,但实际上产业都在辽西和顺天一带,而刘泽清是山东人,他们都有控制崇祯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在北方士绅支持下借兵剿寇,与多尔衮合作绞杀李自成的可能。
尤其是在崇祯卖了北方士绅的情况下。
一旦他们控制崇祯,会在北方士绅支持下立刻逼崇祯推翻和李自成之间刚刚达成的妥协,不再承认崇祯对李自成的任命,打着崇祯的旗号引清兵入关共同对付李自成,然后还是山海关的结果,最多解决李自成后,他们再和清军争这北方控制权,但争不过他们就会拿崇祯当礼物,投降多尔衮并且一起进攻江南。
这是必然的结果。
李自成已经开始拿夹棍对付衮衮诸公了。
刘宗敏效率极高,刚刚把这些家伙抓到大牢,他就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夹出了两百多万,这时候顺军已经闯进周奎家,开始从他家的地下银库里往外搬银子了,所以说杨庆终究还是没能改变这一点。
当然,他也没能力改变。
所以李自成和士绅间的关系终究还是走向无可挽回。
那么后者也不可能坐以待毙,他们必须得反抗,如果崇祯落到吴三桂或者刘泽清手中,北方士绅们会欢呼的,就算吴三桂二人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也会拼尽全力让他们这样做。而黄蜚不会,他身后是江南士绅,目前这个结果是江南士绅欢迎的,抛弃北方换取停战,他们就不需要担心李自成南下,可以继续在江南享受他们的好日子。所以黄蜚不但不会挟天子以令诸侯,反而会以最快速度把崇祯送回南京,然后实现南北停战,以抛弃北方换取南方的安全,江南士绅才不会管北方士绅死活呢!
“但陛下需涉波涛之险啊!”
王承恩犹豫地说道。
“波涛之险何如为人傀儡之险?更何况此时刚开春,东南风还没起,无论向登州还是自登州南下,都算得上顺风顺水,此前冯巡抚就已经在天津备下数百艘海船,这时候估计还有不少在那里,找几艘大船送陛下出海至登州不过两三日航程,黄蜚手下战舰数百足以护卫陛下安全南下。”
杨庆看着崇祯说道。
“那就去登州!”
崇祯说道。
很显然他也明白,这时候最保险的只有黄蜚,而且冯元飏之前的确给他准备好了数百艘海船,多次劝他迁都南京,可以说在天津早就准备好了让他从海路南下的一切。另外他也明白自己和北方士绅之间关系破裂,如果真被这些家伙搞成傀儡,那么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说不定哪天就得被灌毒酒,这时候大牢里那些正在夹棍下惨叫的衮衮诸公,还有他们家中正眼含热泪往外掏银子的亲属估计拿同样夹棍夹他的心思都有了。
这些人身后可绝大多数都是北方士绅。
目的地就这样确定。
“至于你……”
崇祯看着杨庆,叹了口气然后和颜悦色地说道:“你是从七品的小旗,先升到指挥佥事吧,待到南京以后,再升你做指挥使。”
“呃,谢陛下!”
杨庆很敷衍地答了一句。
指挥佥事什么的,他也不是很在乎,实际上就算到南京,这个锦衣卫基本上也是废物了,那是什么地方,东林党的老巢,他们要能容忍崇祯再次让锦衣卫做大那才怪呢!就算重建锦衣卫,江南那些官员也不可能容忍他当指挥使,在那里人家可是主,所以在锦衣卫混,远不如在江北找个军职,然后自己顶着官衔拉起队伍来得自在。
再说杨庆本身对大明感情有限,如果不是惦记崇祯的女儿,他说不定这时候已经跟着李自成混了。
只要让崇祯到南京,他的目标就实现了,以后会怎样他现在也不知道。
崇祯也没再多说什么。
说到底他对杨庆也没什么好感,他又不是傻子,他当然知道这家伙忠心耿耿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但本质上这个家伙粗野无礼,对自己毫无敬意,当初还敢对自己动手,这要是赶过去得诛九族,不过此时无人可用,而且这个家伙的确算是救了自己,先给个指挥佥事钓着,到南京后看情况再说。
反正只要女儿还没落到这家伙手里,他的听话还是能够保证的。
虽然杨庆说当天就走,但实际上还是又拖了一天,第二天,也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清晨,大明皇帝带着他的妻女,摆着全套的天子仪仗,在崭新出炉的大明北京留守,秦王李自成护卫下出承天门,大明门,正阳门进外城,并且在北京百姓的夹道送别下,向东出东便门,在大通桥御河码头登船,连同护卫的李来亨所部,在春风中向东开始了迁都南京的漫长旅程。